发布时间:2018-11-26 10:17 信息来源:怀化新闻网
“优美的旋律和歌舞,朗朗上口的押韵侗语歌词,美艳的民族服饰……这一切,让我的思绪仿佛又飘到了那个充满激情而美好的爱恋年代!”近日,新晃侗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送戏下乡到禾滩镇岑贡村,50来岁的张阿姨被侗语版节目《月亮菜》深深地打动了。
据了解,“月亮菜”歌舞节目,是 2016年新晃侗族自治县60周年县庆大型文艺演出的侗民族歌舞节目之一,系该县2017年申请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该节目县庆演出时是汉语版。今年来,根据国家有关文化艺术部门和群众的要求,已改写成侗语版,作为县里送戏下乡的必演节目之一。因其语言贴近侗族群众,旋律优美,倍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月亮菜”歌舞的创作,源于新晃侗族青年男女“偷月亮菜”的侗乡习俗,这是一个美丽传奇的故事:每年中秋月圆之夜,在清朗朗的月光下,青年小伙子会选择心爱姑娘的园圃采摘瓜菜,以表达爱恋之情。姑娘们则是这里一伙、那里一簇地去“骂”,去“追赶”,去“抓人”。而青年小伙子们或卧在菜地里,或趴在草丛中,或躲在小山的背后。“在这里,快抓人!”姑娘们发起了“围剿”令,青年男女一场爱恋的嬉戏开始了……接下来,青年男女们围坐在一起,男青年唱起了向姑娘“讨带子”的侗族山歌。青年男女们由此相识,进而相知相爱,以至喜结良缘。这一侗乡习俗保留至今。只可惜,如今,随着大量青年男女的外出打工,这个美好而浪漫的爱恋传奇也少了几许的色彩。但如今把“月亮菜”的侗语版歌舞“播撒”在侗乡大地,侗乡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生活、表达爱恋传奇的传统习俗将慢慢地回归和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