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02 16:45 信息来源: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为学习借鉴外地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推进我市产业园区专业化建设。3月11日至13日,由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理鸾同志带队,组织全市15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负责同志,赴浏阳、宁乡经开区考察学习。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浏阳经开区的“湖南省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园”“湖南省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和宁乡经开区的“湖南省食品加工特色产业园”部分有代表性的规模企业,并与相关部门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受到了启发。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浏阳、宁乡经开区专业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浏阳经开区专业化建设情况。浏阳经开区创建于1997年,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该园区已开发面积18平方公里,注册各类企业109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9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以健康食品产业为特色的“两主一特”格局。2018年,该园区主特产业产值占比超过92.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517.7亿元,占园区总产值65.4%;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71.45亿元,占比达21.7%;健康食品产业产值为44.57亿元,占比为5.63%,主特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大幅提升。
(二)宁乡经开区专业化建设情况。宁乡经开区成立于1998年,2010年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超过25平方公里。目前,该园区形成了以智能制造和新材料产业为主导、以食品饮料产业为特色的“两主一特”格局。特别是在食品饮料这一特色产业培育中,宁乡经开区共引进和培育了食品饮料企业55家,食品饮料产业产值近300亿元,占园区总产值30%以上,基本形成了液态食品、休闲食品、健康食品、湘味食品四大优势产业集群,集聚了加加集团、华润怡宝等众多品牌食品饮料企业,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二、主要做法及特色亮点
(一)统筹产业规划布局,确保全市园区一盘棋。为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推动园区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长沙市在统筹考虑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合理布局、全球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园区原有产业基础与存量土地、产学研配套优势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础上,于2017年7月制定出台了《长沙市工业园区产业功能分区目录表》,对全市5家国家级园区按照“两主一特”、9家省级园区按照“一主一特”进行了产业功能分区,基本建立起了“项目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平台走、平台跟着功能走”的总体产业布局。同时,为确保各园区在项目引进和产业培育中符合功能分区要求,避免招商引资时的恶性竞争,长沙市把主特产业的考核纳入了园区考核体系,重点对本园区牵头的主特产业项目的引进与落地、项目质量、项目履约情况等进行重点考核,用考核手段确保园区产业功能分区落到了实处。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园区发展的专业性。从浏阳和宁乡经开区的管理团队来看,最显著的特点是其专业化和稳定性。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均是本园区主特产业领域的专业人士或是园区管理方面的行家,且在园区管理岗位上工作时间均超过十年以上。比如,现任浏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谈文昌同志,调任前,曾在湘江新区工作长达10年,多年的开发区工作,让他非常熟悉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今年1月,调任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的张毅同志,之前在望城经开区工作近10年;而由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岗位调任湘江新区管委会副巡视员的戴中亚同志,在宁乡经开区管委会任职时间也长达13年。不仅园区主要负责同志在园区工作时间长,园区中层骨干也保持了较高的稳定性。如宁乡经开区经发局局长李金光同志,在园区工作时间长达15年,先后在金融证券办、投资公司、经发局等担任负责人,园区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基于对产业的熟悉和在园区负责人岗位上的长期任职,既有力保障了规划、政策的延续性,又凸显了园区专业化建设水平,实现了园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良好发展局面。
(三)不断完善生产配套,确保园区主特产业不断聚集。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发展,浏阳、宁乡经开区积极搭建平台,不断完善生产配套。比如,浏阳经开区,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建立了云谱检测中心,可对信息技术设备、移动通信终端、低功效无线设备、家用电器等多种电子零部件提供测试及认证服务;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了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可提供药物研究与评价、第三方检验检测等服务,使园区内企业可以不出园区,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发和检验检测,产业集聚的吸引力进一步放大。宁乡经开区根据食品饮料产业分区和功能定位,规划了蓝月谷品牌食品企业集聚区和农科园两个专业片区,并配套建立了食品安全追溯综合信息平台和食品区域检验检测中心。其中,食品安全追溯综合信息平台与国家工信部信息平台共联共享,具有食品产业信息发布、追溯、电子商务、食品安全评价与预警、舆情监测等功能。为解决食品饮料生产企业的后顾之忧,该园区还配套建成了覆盖全区的统一供热及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园区生产配套进一步完善。
三、几点启示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园区专业化建设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怀化从2002年开始设立和建设各类园区。目前,全市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5个。这些年来,园区对怀化经济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特别是产业园区“三年倍增计划”的圆满收官和“三年提升行动”的大力推进,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但当前,怀化园区发展仍存在总量不大、专业化程度不高、主特产业不明显等问题。要破解工业园区发展难题,解决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我们从思想认识层面着手,进一步解放思想、理清思路、凝聚共识,把园区专业化建设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我国园区发展轨迹来看,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确立了园区带动经济发展的策略,并率先在江浙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如浙江义乌的小商品群,温州的服装、打火机企业群。之后,在国家的逐步引导下,上海、深圳、苏州等地区的专业化园区初具规模,呈现集聚化发展态势。为了加速专业化园区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许多地区陆续出台了促进专业化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纷纷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形成了真正具有技术创新能力、产业规模和集聚度高的专业化园区。当前,怀化产业园区发展正处于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初具规模、专业化建设雏形显现的阶段,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实施和全市“纳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大背景下,产业园区发展要实现凤凰涅槃,就必须抢抓机遇,大力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培育和发展专业化企业集群,形成具有产业发展规模化、土地使用集约化、资源利用效能化、产业配套系列化等特征的专业产业园区。
(二)按照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产业功能分区,明确主特产业。浏阳、宁乡经开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园区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就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好园区发展规划。首先,各地要按照“功能布局合理、产业关联紧密、土地利用高效、生态环境宜人”的原则和国家级园区“两主一特”、省级园区“一主一特”的产业功能分区,通盘规划,突出特色,明确专业园区结构、发展规模和方向,制定功能完善、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园区规划。其次,要立足于资源、市场及其他生产力要素所具备的现实优势和潜在优势,因地制宜,明确园区主特产业。比如,怀化高新区,可打造形成以新材料和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格局;怀化经开区,可打造形成以商贸物流和高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出口加工为特色产业的“两主一特”格局;沅陵工业集中区,可打造形成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格局;辰溪工业集中区,可打造形成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电子信息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格局;溆浦工业集中区,可打造形成以化纤制造为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格局;洪江区工业集中区,可打造形成以精细化工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以化工医药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格局。
(三)围绕园区主特产业搞好人才队伍建设。从浏阳、宁乡经开区专业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园区经济发展,重点在产业,关键在人才。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离不开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加快推进园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等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方面,建议各地有计划地引进一批熟悉工业经济、精通规划建设、园区建设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到园区任职、挂职。探索市场化招才引智,允许园区采取合同聘用等方式引进体制外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担任技术岗位职务。对引进的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可不受园区编制、职数、任职资格等条件限制;符合条件的,享受市引进人才相关待遇,市引进人才相关政策和指标要向园区倾斜。在人才使用方面,建议打破身份限制,支持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政机关、园区之间急需紧缺人才的相互流动,根据园区发展需求,优先将机关部门、事业单位具有专业背景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园区工作,可根据个人意愿保留身份3年,享受园区相关福利待遇,原单位福利待遇保持不变。同时,建议推行“以岗定薪、绩效考核、收入与绩效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园区可根据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和业绩等自行制定工资标准,实行灵活的绩效工资制度。在人才管理方面,建立科学考核机制,完善园区人才管理、服务、激励和退出机制,确保人才走得进、留得下、稳得住、出得去。注重加强园区领导班子实绩动态跟踪考核管理,每年对园区增比进位综合测评及排位情况进行监测考评。建立基于园区的干部成长选拔链,今后选配各级党政部门正职时,有园区班子履职经历且业绩突出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园区人才有突出贡献的,可放宽条件或越级申报专业技术职务、职业技能资格。
(四)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开展招商。建议各地在明确各专业园区产业定位后,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开展招商,严格规范入园企业和项目标准,增强产业链发展的合力和张力,避免“病急乱投医”“饥不择食”“眉毛胡子一把抓”,引导关联企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园区内。以科学规划引领招商,坚持招商引资与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瞄准龙头骨干企业进行招商,并带动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进驻。同时,建议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体系。对符合园区“两主一特”或“一主一特”的产业规划布局的招商引资项目,可降低准入门槛,增加相应的考核评价权重;对不符合产业规划的,抬高准入门槛,降低相应考核评价权重。学习借鉴宁乡经开区成功经验,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始终恪守“宁缺毋滥”的理念,对符合其“两主一特”产业规划的项目,创造条件、降低门槛引其进驻,并实行每引进一个,绩效考核加0.1分的激励办法;而对不符合其“两主一特”产业规划的项目,即使投资再大、创税再多,也不予支持,在绩效考核中,不但不予加分,反而实行扣分制。
(五)围绕园区主特产业完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作为给园区企业发展提供研发设计、实验验证、检验检测、公共技术转化、两化融合、质量控制、技术认证、信息基础设施、设备共享、节能环保以及投资融资、教育培训等一系列相关服务的平台,是园区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已成为园区吸引投资的新渠道,对促进产业发展和改善园区发展环境具有重要作用。比如,浏阳经开区,为促进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发展,增强企业科研实力,于2016年4月成立了国有全资公司——湖南云谱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亿元建设综合性电子信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至目前,已完成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实验室面积1380平方米,包括电磁兼容(EMC)、安规、环境与可靠性等实验室,具备GB、IEC、ISO及FCC等标准实施实验试验的完备能力;实行差别化有偿服务模式,对园区内企业给予优惠,按企业自付70%、政府补贴30%的标准进行收费;2018年实现服务收入300万元。同时,围绕生物医药主导产业,计划总投资1.5亿元建设湖南省实验动物中心(湖南省药物安全评价研究中心),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总占地面积100亩,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拥有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新药药效与安全性评价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物多肽药物创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湖南省中药验方工程中心等多个国家级与省级药物研发平台,2018年实现收入2000多万元。虽然这两个公共服务平台,目前仍处于亏损阶段,但在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园区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要推进专业化园区建设,就必须围绕园区主特产业,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搭建质量监测、技术研发、投融资担保、网络信息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配套项目的建设上,既要处理好客观需求和适度超前的关系、建设规模和利用效率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自我完善和资源共享的关系。在资金的筹措上,建议运用市场规则,探索园区开发建设运作机制,鼓励引导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开辟多元化投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