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4-07 08:59 信息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点点萤火,也可以汇聚成照亮人间的璀璨星河。3月18日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通道妇幼保健院14名医务工作者迅速集结奔赴鹤城抗疫一线,从星夜出发,与时间赛跑,用实际行动护一方人,守一座城。
李琪:“我一直告诉自己我可以”
接到抽调任务的电话时,李琪正在陪父亲输液,那几天李琪的父亲犯了腰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不能站也坐不下,不方便活动。李琪沉默了片刻,简短地和父母说明了情况以后,便回家匆匆收拾了行李来到了鹤城。
“我负责的社区里大多都是年迈老人,所以等候的时间比较长,过了凌晨12点都还有老人陆续过来排队,有的是坐轮椅,有的拄着拐杖,有的两个老人互相搀扶着过来。”尽管时间很长,风很大,但是听到老人们采完核酸之后的那句谢谢、辛苦了,看到志愿者司机在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送自己和同事们回酒店,李琪感觉一切都是值得的。
“领队有天问我害怕吗?我说当我突然嗅觉失灵的时候我是怕的,害怕病毒真的找上我,我又接触了那么多伙伴,我的伙伴们还要出去战斗,但是我想起了我来那天父亲告诉我说去吧,不要担心,我可以,你也可以。所以,我可以的。”李琪坚定地说道。
杨丽莉:是妈妈,是妻子,是女儿,更是战士
“早上还答应第二天陪孩子过生日,没想到却食言了,更没想的是电话里5岁的儿子还安慰我说,妈妈你放心去吧,我会在家里保护妹妹。”3月18日,杨丽莉主动请战,来不及跟家人解释,便来到了鹤城奔赴到了抗疫一线,而第二天就是她儿子5岁生日。
因为心疼孩子,杨丽莉几乎不敢打电话回去,年幼的小女儿每次听到妈妈的声音就会哇哇地哭,每天睡前都会哭着要妈妈。杨丽莉只能偷偷打电话给老公询问家里的情况,而杨丽莉老公也参加了防疫工作,每天也是早出晚归,家里只有一个年迈耳聋的爷爷照顾两个孩子。尽管如此,杨丽莉却一直很坚定,“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这个时候就必须挺身而出。”
杨卫红:温暖让思念不再煎熬
扫码、核对、采集、再次核对,这是这段时间杨卫红和同事每天都在一直重复的动作,每一个动作都要做到规范、标准、有序、有效。
“大家上岗前都不敢喝水,怕上厕所耽搁时间,怕浪费防护服,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就一遍又一遍地给冻僵的双手涂抹消毒液。”那天杨卫红从凌晨四点工作到了下午两点,持续工作了十多个小时,终于完成了社区第二轮的核酸采样。长时间佩戴N95防护口罩让她的鼻梁、耳朵和眼下都出现了压痕,脱下手套,她的手也已经被消毒液浸湿而发肿发白。
“多少次午夜梦回,我们也想自己的家人,希望能够早点回家。”尽管带着对家庭的无限思念,但杨卫红和同事从没有退缩过,“县里面对我们的慰问,志愿者对我们的关心,居民对我们的理解,都像一缕缕暖阳温暖着我们,让我们的思念不再煎熬,变得甜蜜。”
(记者 李金欣 通讯员 杨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