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消防安全防火墙|小端口温暖大民生——溆浦2356个端口破解“充电焦虑”

发布时间:2025-07-11 08:33信息来源:怀化新闻网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给‘小电驴’充电,现在下楼就能充,省心又安全!”家住怀化市溆浦县民投公园小区的刘女士,如今每天下班回家,轻松把电动车往楼下一停,手机一扫,充电就搞定了。这份便利,得益于溆浦县在城区精心布局的185个充电站点、2356个充电端口。这张覆盖全城的“充电网”,正让像刘女士一样的3.19万户城区居民,给自家电动自行车充电变得像下楼买菜一样简单。

科学规划先行,精准编织“充电地图”

溆浦县住建局深入社区细致调研,精准定位居民实际需求与空间潜力。

聚焦居住核心。将老旧小区改造与充电设施建设深度融合,在居民楼院、社区公共空间见缝插针布点,确保“回家即充电”。在人口密集的屈原社区,利用闲置的自行车棚和边角空地,一次性增设了42个充电端口,惠及周边500多户居民。居民王女士说:“现在下班回家,顺手把车插上充电桩,手机一扫就能充,再也不用到处找地方了。”

覆盖出行节点。大型商超、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高频人流区域同步增设站点,满足出行途中即时补电需求。

智慧选址赋能。运用数据分析预判需求热点,实现充电资源与居民活动轨迹的精准匹配。目前,城区住宅小区充电设施覆盖率已突破85%,一张便捷高效的“5分钟充电服务圈”清晰呈现。

多元共建共管,激活市场“一池春水”

破解资金与可持续运营难题,溆浦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政策撬动社会资本。政府明确建设标准、提供场地协调等支持,吸引专业充电运营企业携资入场,社会资本投入占比超过总投资的80%。

“我们看中了溆浦县清晰的规划和政策支持力度。”怀化充电桩运营商区域经理张先生表示,“政府帮助协调小区物业提供场地,我们负责设备投入和运营维护,这种模式实现了双赢。”目前该公司已在溆浦投入运营超过1000个端口。

物业协同增效。鼓励物业服务企业主动参与充电桩日常维护、秩序引导与安全宣传,形成“建设—管理—服务”良性闭环。

智能平台统管。全县充电桩统一接入智慧管理平台,居民通过手机APP即可轻松完成“查桩—导航—支付—反馈”全流程,后台实时监控设备状态,故障响应效率提升超50%。

筑牢安全底线,让便捷与安心同行

安全是充电服务的生命线,溆浦县构建严密防护网。

硬标准护航。严格遵循国家电气安全规范,所有充电设施标配过载保护、自动断电及高等级防水功能。“防火墙”升级。重点区域充电场站加装智能烟感、灭火装置及视频监控,部分站点试点应用“充电柜+喷淋”双重防护系统。在溆水外滩小区的地下充电区,除了标准的消防设施外,每个充电柜上方都安装了自动喷淋装置,一旦检测到异常高温或烟雾,将立即启动。

网格化监管。建立街道、社区、运营企业三级巡查机制,消防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隐患整改率保持100%。

长效制度保障,托举民生“稳稳幸福”

着眼长远,溆浦着力构建规范化发展生态。

政策定盘稳预期。出台《溆浦县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明确各方权责、收费标准及安全保障要求。建立居民反馈绿色通道,根据使用数据及群众建议,持续优化点位布局与服务体验。该县住建局工作人员展示了他们的管理平台:“通过后台数据,我们能清晰看到哪些站点使用率高、哪些时段需求大。比如,根据居民在‘湘易办’APP上的反馈和后台数据,我们发现城南菜市场周边充电需求激增,很快就协调增设了新的充电点。”

傍晚时分,城北警予广场的充电区渐渐热闹起来。带着小孙子遛弯的周老师,看着整齐充电的电动车,笑着说:“以前啊,楼道里电线乱拉像蜘蛛网,看着都心慌。现在好了,下楼就充上,安全又省心,这才是办到咱心坎上的好事!”

从让人提心吊胆的“飞线充电”,到从容安心的“下楼即充”,溆浦县用2356个充电端口,不仅连起了1.3万辆电动车的“能量线”,更接通了老百姓心里的“满意线”。

(孙健 张勇华 谢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