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本级动态

《湖南工作》刊发张昊天署名文章:打好法治服务保障组合拳 护航怀化国际陆港高水平开放

发布时间:2024-12-06 17:20 信息来源:怀化市司法局


编者按:

省委主办刊物《湖南工作》2024年第11期“经济建设”栏目刊发怀化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昊天署名文章《打好法治服务保障组合拳 护航怀化国际陆港高水平开放》。文章从“打好双集中改革拳,提高涉企执法效能;打好全周期监督拳,规范涉企执法行为;打好全要素赋能拳,助力陆港开放腾飞”三个方面,向全省推介怀化市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推动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商务双融合、不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典型做法和工作经验。




打好法治服务保障组合拳

护航怀化国际陆港高水平开放



怀化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

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

张昊天

近年来,怀化市司法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突出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主动融入全市开放战略,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法治力量,切实打好法治“改革”“监督”“赋能”组合拳,推动国际陆港法务商务双融合,推动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升级,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18月,怀化国际陆港发行班列646列,为去年同期的2.2倍,带动外贸总额同比增长137.24%

打好“双集中”改革拳,提高涉企执法效能

牢牢把握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重大机遇,推动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成功获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改革试点,成为全省首个“双集中”改革试点园区,真正实现“一个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最多跑一次”的目标。“一个印章管审批”就是“进一扇门、盖一个章、办所有事”,明确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管委会作为行使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的行政主体,将分散在9个部门的56项行政许可事项集中由一个部门行使,盖行政审批专用章,审批章从12枚缩减到1枚,审批时间从5天缩短到1天,企业开办时间由平均15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有效解决了企业办事“往返跑、多头跑、盖章多、审批慢”等问题。“一支队伍管执法”就是“一个平台共治、一套程序办案、一个标准判罚、一次管理到位”,怀化国际陆港经开区将原本分散于多个部门的684项行政处罚权限进行划转、整合,组建统一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变“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制定统一行政处罚清单,规范行政处罚流程,完善行政处罚格式文本,行政执法更加公开透明,行政执法公信力显著增强。细化量化行政处罚裁量权基准,坚决杜绝“同案不同罚”“同事不同办”。建立完善行政执法领域“1+N”联动和“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一体化执法机制,形成“部门联管、执法联动、问题联办”的工作模式,实现行政执法高效协作,一次管理到位。“最多跑一次”就是“一次上门、一次办成”。推行以“洽谈即服务、签约即供地、开工即配套、竣工即办证”为举措的项目建设“四即”极简审批,园区项目建设工程审批时限压减约1/3以上。优化代办服务,推出“企业政策兑现一件事”清单,让园区企业充分感受到“保姆式”服务,企业满意度显著提升。

打好“全周期”监督拳,规范涉企执法行为

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监督,着力形成行政执法监督闭环,严防执法乱作为慢作为不作为等不正之风。在事前监督方面,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事项目录清单,通过适当方式向全社会公布,厘清行政执法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防止滥用执法权和利用行政执法权插手经济纠纷。严把规范性文件审核备案关,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及时废止5个存在限制商品和服务自由流通等方面问题的文件,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在事中监督方面,着力擦亮行政执法监督这把利剑,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组织、律师行业等领域选聘48人,组建市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队伍,参与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法治督察等工作。畅通行政执法监督举报投诉渠道,联动市人大、12345热线、市优化办等单位建立含电话、网络、“码上监督”等在内的全时空立体式监督平台,归口收集并及时处置涉企行政执法问题线索。坚持行政执法监督与纪检监察、法治督察、政府督查、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检察监督等有机贯通,建立健全案件线索移送及情况通报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在事后监督方面,注重加强类案研究分析,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倒逼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综合运用行政执法工作报告、案卷评查、指导案例等方式,探索建立重大行政执法违法案件通报曝光制度,释明违法成因、执法风险点易错点等,指导一线执法人员依法规范执法,做到“纠错一案规范一片”。探索建立重大行政纠错案件追责和以案促建机制,加大被纠错行政案件责任追究力度,对行政行为被认定违法、变更、撤销或被纠错比例较高的,依法移送有关部门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有效防范执法乱象。

打好“全要素”赋能拳,助力陆港开放腾飞

着眼于国际陆港当前发展态势和未来发展趋势,积极谋划建设以涉外法治为特色的怀化国际陆港法务区,着力引导各种法律业态向国际陆港集群集聚,推动法务区和商务区良性互动。全要素顶层设计。按照“需求导向、实用至上、适当超前、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工作要求,探索建立“4+N”(国际陆港法庭、涉外律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商事调解+贸促、侨联、海关等)涉外法治工作综合平台,推动建立“法庭+首席法律专家”“法庭+公证+仲裁+鉴定”机制,积极推行“一对一”涉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引导公证、律师、仲裁、司法鉴定、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商事纠纷调解等涉外法律业态集聚,设立涉外培训机构,开展涉外法治和经管类人才培养,形成相对集中法律服务圈。全要素招引入驻。20237月,正式成立怀化国际陆港法庭,专设涉外审判专业合议庭。今年98日,怀化首家涉外律所北京市东友(怀化)律师事务所在怀化国际陆港电商产业园正式开业,怀化涉外律所实现“零突破”。同时,与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借助其涉外律师力量,成立了怀化专门涉外法务团队。聘任23名涉外仲裁员,国际民商事仲裁力量初步形成。成立涉国际陆港犯罪打击专班,推行“一重点项目一专班”机制,组建多警种专班队伍,设立园区警务室,配置“项目警官”23名,协调处理涉企矛盾纠纷,保障国际陆港重大项目建设。全要素加强合作。支持鼓励涉外律所加强与东盟国家相应法律服务机构开展合作,探索建立中外法律服务机构代办平台,互相代办委托人在相对国家的法律事务。依靠京师律师事务所在日本、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分支机构,为怀化涉外企业提供“线上+境外”的便利涉外法律服务。筹建国外法律查询检索平台,方便涉外律师、涉外市场主体了解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帮助其解决涉外法律知识盲区。探索建立法务商务融合平台,在法务区布局法律机构配套商业服务机构,吸引带动更多商业机构、商业活动落地,做到法务区与商务区协同共进、相辅相成。




来源|湖南工作

编辑|毛碧菁

二审|蒋金安

三审|瞿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