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30 10:24 信息来源:怀化市人社局
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项目支出自评结果汇总分析报告
一、项目支出基本情况
(一)项目支出构成情况
2024年度怀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下属单位项目支出涵盖多个领域,具体构成如下:
1、局本级:包括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人社驿站建设及“四单”培训模式推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经费(保障办公大楼维护、社保基金监督等)、企业社保基金双轨核算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基金运营经费、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经费、人事考试类经费(含市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等)、劳动能力鉴定及工伤认定档案经费、农民工就业创业及公益性岗位补贴经费、信息化建设及民生可感行动经费、建国初期退休干部医疗补贴等。
2、市就业服务中心:涵盖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警)工作和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工作经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经费、农民工就业工作经费、市级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经费及大学生就业专项工作经费、公益性岗位补贴经费、国家基层科普行动专项经费等。
3、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包含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项资金(用于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等)、社会保险基金防风险堵漏洞经费、工伤专项业务工作经费、工伤预防工作经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经费、住房公积金单位部分等。
4、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主要为仲裁专项业务经费(用于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处理等)。
(二)总体预算和执行情况
1、局本级:年初预算692.30万元,全年预算调整后为815.37万元(含非财政拨款3.27万元),实际执行686.96万元,预算执行率98.2%。重点项目中,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预算81.28万元,执行81.28万元,完成率10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经费预算137.50万元,执行134.78万元,完成率98.02%等。
2、市就业服务中心:年初预算93万元,全年预算调整后为120.63万元,实际执行120.39万元,预算执行率129.45%。重点项目如失业动态监测(失业预警)工作和失业保险稳定就业工作经费、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经费等均全额执行。
3、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年初预算152.5万元,全年预算调整后为174.04万元,实际执行173.59万元,预算执行率99.7%。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项资金预算105万元,执行104.55万元,完成率99.59%;社会保险基金防风险堵漏洞经费等重点项目均全额执行。
4、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专项业务经费计划总额17.5万元,实际支出17.3万元,执行率98.86%。
二、项目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一)自评工作覆盖情况
覆盖范围:本次自评涵盖所有项目,包括局本级的18个项目、市就业服务中心的9个项目、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的6个项目以及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的仲裁专项业务经费项目,覆盖项目支出总额的100%。
评价类型:包含项目年度绩效自评、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及重点项目专项评价,重点评价对象包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经费、市级企业用工保障服务专项经费及大学生就业专项工作经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专项资金、仲裁专项业务经费等。
(二)组织开展程序
1、各单位分别由党组(领导班子)牵头成立绩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相关科室协同参与。
2、依据《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明确评价指标、标准及流程,细化成本、产出、效益等维度考核要点。
3、各项目实施单位填报《项目支出绩效自评表》,提供资金拨付凭证、服务记录、验收报告等佐证材料。
4、对人社驿站建设、社保基金稽核、工伤预防等项目开展实地查验,核实服务数量及质量。
5、结合定量指标(如预算执行率、服务完成数)与定性指标(如满意度、社会影响),形成综合评分。
(三)责任单位
1、主体责任:各项目实施科室为直接责任单位,负责数据填报与材料整理。
2、监督责任:局本级由规划财务科牵头组织评价,纪检监察室全程监督;市就业服务中心由财务部牵头组织评价,综合部全程监督;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由规划财务部牵头组织评价,纪检监察室全程监督;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由财务相关科室负责监督,确保评价客观公正。
三、项目自评结果及分析
(一)自评分数情况及分析
1、局本级:18个项目自评平均分96.5分,其中12个项目得分100分,4个项目得分95-98分,2个项目因预算执行率偏差得分较低(职业技能鉴定等考试运行支出92分、职称评审费92分)。高分项目集中在民生保障及核心业务领域,如建国初期退休干部医疗补贴、民生可感行动工作经费等,因目标完成度高、社会效益显著获满分。
2、市就业服务中心:8个项目自评平均分96.5分,其中多个项目得分100分,部分项目因预算执行率等问题得分稍低,整体表现良好,民生保障类项目得分较高。
3、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6个项目自评平均分99.66分,其中5个项目得分100分,1个项目(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运行支出)得分98分,主要因公务接待费指标剩余。高分项目集中在民生保障及核心业务领域,如工伤专项工作经费、社保基金防风险堵漏洞等。
4、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仲裁专项业务经费项目总体绩效评价为“优秀”,得分98分(满分100分),资金使用规范,目标超额完成。
(二)预算执行情况分析
1、资金到位及时性:
局本级:截止2024年12月31日,项目资金686.96万元已全部到位,其中中央专项资金0.60万元、省级专项26.47万元,市级专项659.89万元。
市就业服务中心:截止2024年12月31日,项目资金120.39万元已全部到位,其中中央级专项1万元,省级12.18万元,市级专项107.21万元。
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截止2024年12月31日,项目资金173.59万元已全部到位,其中省级专项12.91万元,市级专项160.68万元。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年预算资金17.3万元全额到位,为市级财政拨款,资金到位及时性100%。
2、支出结构合理性:
局本级:项目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可感行动工作经费8万元用于10件39项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和8件9项市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经费60万元追回违规资金90.5万元,投入产出比1:1.51。
市就业服务中心:各项目支出均按预算计划执行,民生保障类项目占比较高,符合年初预算安排,未出现超支或挪用现象。
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项目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社保基金防风险堵漏洞工作经费20万元核查疑点数据3292条,追回违规基金90.5万元,查处违规领取待遇327人,投入产出比1:2.21。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资金主要用于案件调查、仲裁文书印制等专项工作,支出结构合理,符合项目需求。
(三)资金管理情况分析
1、各单位均制定了相关资金管理制度,如局本级制定《怀化市人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市就业服务中心依据《怀化市人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制定《怀化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绩效评价操作细则》;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建立《财务管理制度》《专项资金审批流程》,明确了“预算编制-资金拨付-绩效评价”全流程规范。
2、各单位项目均单独设账核算,科目使用准确。如局本级工伤认定档案经费20万元,全年完成1100份工伤认定档案的收集、整理及归档,电子化扫描率100%,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实现档案“一键查询”;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工伤预防经费5万元全用于工伤预防宣传相关支出;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务费通过银行代发并附服务验收单,确保资金使用可追溯。
(四)总体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分析
1、局本级
就业创业:通过“四单”培训模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3万人,85%参训者实现就业或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74亿元,带动0.8万人创业。
社会保障: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59.11万人,基金总收入171.7亿元;企业职工养老待遇连涨20年。
人事人才:组织各类考试55场次,选拔事业单位人员1638名、“三支一扶”人员40名,人才引进300名。
2、市就业服务中心
就业创业:全市开展各类招聘会876场,直播带岗421场次,发放宣传资料93.44万份,发布招聘岗位21.12万个,确定用工人数2.42万人;市级企业成功引进13位优秀人才。
社会保障: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38万人,发放稳岗返还1647.86万元,惠及用人单位1575家;发放失业保险金2.75万人次,金额3901.04万元。
档案管理:档案数字化完成率达到95%,提升档案查询效率。
3、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社会保障: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359.11万人,基金总收入171.7亿元;企业职工养老待遇连涨20年,城乡居保集体经济补助试点待遇增幅全省前列。
4、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结案率达99.5%,调解成功率达74.1%;建立“工会+人社”调解室17个,调解案件179件,调解成功率98%;12333热线专家座席接听群众来电1760个,安排工单510条。
(五)绩效指标完成情况分析
1、数量指标
局本级:核查疑点数据3292条,追回违规资金90.5万元;平稳开展包括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资格考试等各类人事考试55场次,参考考生达20余万人次零事故,全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38名,完成40名“三支一扶”招录工作。
市就业服务中心:开展各类招聘会876场,为900余家人社链式服务企业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61万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1亿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3.38万人;完成档案数字化3.5万份。
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58.37万人,温暖社保进万家650场,养老保险基金收入90.2亿;开展基金专项检查24次,参保人数年度核算359.11万人,查处违规领取待遇327人;工伤参保人数51.78万,工伤阶段性降费金额2134.83万。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受理案件1477件,各级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处理涉及农民工工资案件283件,涉案金额808.5万元,涉及农民工430人;建立“工会+人社”调解室17个,配备调解工作人员54人。
2、质量指标:各单位考试流程合规率100%,劳动能力鉴定准确率99.5%,社保基金发放准确率100%,仲裁案件处理质量较高。
3、时效指标:所有项目均在2024年12月底前完成,部分项目提前1-2个月收官。
4、效益指标
经济效应:各单位项目资金均产生一定经济效应,如局本级查处违规违法骗取套取社保基金327人,追回资金90.5万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处置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404件,涉及农民工4141人,涉及金额4923.78万元,结案率100%。
社会效应:人社驿站覆盖广,群众办事时间缩短,满意度较高;根治欠薪工作成效显著,国省平台信访量下降;劳动人事争议得到有效化解,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六)偏差原因分析
1、超额完成原因
政策支持:2024年省市18件48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综合考评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技术创新:信息化建设费升级“码上办”平台,新增功能推动线上服务覆盖率提升,间接促进就业服务指标超额完成。
2、未完成原因
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预算执行率99.57%,因公务接待减少,公务接待指标剩余。
四、项目自评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发现的问题
1、区域发展不均衡。局本级人社驿站建设经费集中在部分县区,偏远县维护少,设备故障率高;农民工培训集中在城区,农村参训率低。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工伤培训集中在市本级,县市区参训率低。
2、基层执行能力薄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县市区劳动仲裁办案人员编制不足,大部分县市区仲裁院只有1-2人,办案效率较低。
(二)整改措施
1、平衡区域资源配置。局本级建立“强县带弱县”帮扶机制,新增农村培训基地。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加强市县工伤培训联动机制。
3、加强基层执行能力。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争取增加县市区劳动仲裁办案人员编制,提升办案效率。
五、项目自评工作建议及预算安排建议
(一)自评工作建议
1、对金额超50万元的项目,如人才资源开发、社保基金监管等,2025年邀请会计师事务所参与绩效评价,审核资金使用合规性及效益转化。
2、将“偏远县服务覆盖率”“基层培训参与率”“温暖社保进万家”等指标纳入2025年绩效目标,权重不低于15%,强化区域协调发展考核。
3、按年度归档项目自评资料,形成历史数据对比,为预算编制提供量化支撑。
(二)预算安排建议
1、局本级
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经费:申请80万元,用于采购智能巡检设备、开展跨省监管协作。
信息化建设费:申请50万元,用于部署智能监控系统、开发手机APP。
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经费:申请30万元,用于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劳务品牌认证。
2、市养老和工伤保险服务中心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费:2025年拟申请105万元,用于养老保险业务办理等。
社保保险防风险堵漏洞工作经费:申请20万元,用于提升基金稽核效率等。
工伤预防费:申请5万元,用于工伤预防宣传工作。
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