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

【湖南怀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特色亮点之四十八】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三省边区”绚丽绽放——通道探索以百姓“村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3-11-10 15:24 信息来源:怀化市民族宗教事务局











牙屯堡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西南部,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点轴之地,素有“三省雄关”之称。这里侗族民俗传承悠久,民风淳朴厚重,七大民俗文化区共融共生,侗锦织造技艺蜚声海外,大戊梁文化源远流长、古韵新潮,让牙屯堡享誉湖南、声闻三省。

近年来,牙屯堡镇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打造湘桂黔三省民俗文化高地为抓手,大力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擦亮“大戊梁文化”名片,探索出一条以百姓“村晚”带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新路径。各族同胞在“文化盛宴”中逐渐深化民族认同,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如今,民族团结之花已在“三省边区”绚丽绽放。

以戊梁文化铺底,共筑民族团结基石

300多年前,为纪念富家女肖女和贫苦长工闷龙的爱情故事,在湘桂黔三省边区形成了令人向往的大戊梁歌会和别具特色的大戊梁文化。千百年来,三省边区同胞踏寻戊梁、赞歌戊梁,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为大戊梁文化增色添彩,谱就了民族团结华彩篇章。

搭建一个“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的交流平台。独具魅力的侗族文化和大戊梁文化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活动,成为展现牙屯堡镇民俗风情、文化风貌的重要窗口。“侗族大戊梁歌会”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民族节会品牌。每年歌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品侗家油茶、赏民族歌舞、享侗家合拢宴。今年承办2023年湖南省(春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湖南省春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湖南·通道侗族大戊梁歌会的第一站活动,吸引了来自湘桂黔三省边区近5万名群众参与,各族同胞在欢歌舞蹈中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打造一片“常忆戊梁情,愿作‘屯堡’人”的诗和远方。大戊梁歌会以歌为媒,通过抢鱼塘、情歌对唱、芦笙踩堂等民俗活动,讴歌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传承历久弥新的民俗风情、赞美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金殿稔缅节借“稔缅”抒怀,以唱侗戏、讲侗款等多彩活动,弘扬先辈舍己为人的崇高美德,展示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文坡恰坪偶以“会”搭台,通过百人纺纱、千人多耶、众人同舞,吃粽子、饮油茶、合拢宴等方式,追思先祖恩德,凝聚奋进合力;通坪鱼羮节以“鱼”为题,开展万人共饮鱼羹、抢鱼塘、抓泥鳅,钓鱼、采摘、烧烤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弘扬侗族人民不畏艰难、埋头苦干的“埋头鲤”精神。通过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各色文化资源由点串线成面,实现了“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织就了一幅和谐共融的壮美画卷。

推出一批“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非遗是金针”的乡村业态。乘着文旅融合的东风,党委政府着力把乡村旅游打造成投资的重点、消费的热点、开放的亮点,以文旅融合的蓬勃发展助推社会经济的起势腾飞。借助全国侗锦织造非遗传承人粟田梅的优势,与湖南大学设计学院、动脉公司合作,打造文坡村侗锦坊为省级非遗工坊,推动时装、围巾、文创等含侗锦元素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年创收上百万元。以鱼羹文化节为契机,通坪村打造集养鱼、钓鱼、腌鱼、售鱼为一体的产业链,擦亮了“鱼”字招牌,开辟“埋头鲤+旅游”发展新路径。节会搭台,成功激活了住宿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传统业态,打造出“夜经济”新地标——大戊梁文化广场。儿童游乐场、小吃夜宵、手作文创、土特产等服务业态相继入场。通过“能人带动+村集体经济”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夜经济消费,带动村集体经济“活”起来、广场人气“聚”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以湖南“村晚”为媒,同奏民族团结主旋律

为增强民族文化共识,凝聚团结进步力量,牙屯堡镇厚植大戊梁文化底蕴,按照“周周演、月月赛”的原则,为村民量身打造了“戊梁飞歌·‘乡’当怀味”——民俗文化周周乐活动,倡导各族同胞在业余生活中凝聚民族共识,在文化创作中增强文化自信,在欢声笑语中唱响民族团结赞歌。

让群众唱主角,引来三省(区)宾客。突出“活动由村办、演员是村民、节目有韵味、奖品有村味”的特点,全镇13个村(居)作为主办方,每周六轮流主办活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精心打造《团头双歌》《通坪芦笙》《金殿农具展示》等侗族特色节目,结合“抖音点赞+现场评选”的方式评选出月冠军、年度总冠军,并颁发以侗锦、埋头鲤、米酒、黄桃等代表各村(居)特色的奖品。各族同胞在民族歌舞、芦笙吹奏、琵琶弹唱中进一步深化民族文化情怀,提振民族团结进步精神。

化“遗产”为“活物”,打造不落幕“村晚”。侗锦织造传承千年,在织女的巧手匠心下,鱼、龙、鸟、兽等万物生灵化作精美图腾呈现于侗锦作品、侗族盛装之上,融合大戊梁文化的艺术表现,与芦笙、琵琶、双歌、侗戏、童谣等民族文化瑰宝一同搬上百姓舞台。通过再创作、再升华,与现代艺术深度融合,打造出了《侗锦旗袍秀》《做把凭》等富具民族与时代特色的文艺作品。今年,CCTV-1大型文化季播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篇)走进非遗之乡——牙屯堡镇文坡村,聚焦非遗的创新应用,用沉浸式体验和真实互动,全景展示国家级非遗文化侗锦织造技艺独特魅力,也推动了这项指尖上的技艺揭开神秘面纱,走进大众的视野。

以活动促“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湘桂黔三省边区群众“山同脉、水同源、人同心”,接边群众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这片沃土上传承了大戊梁文化。通过深化边界土地流转和产业交流合作,积极搭建边界商贸中心,实现边界信息共通,构建湘桂黔三省边界相互依存、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涌现出“边界茶市”“两茶一药”加工中心等新兴市场业态,加速边界土地流转和产业交流合作,极大活跃了边贸市场。通坪、水团两地跨省联合党委通过推动接边地区落实平安联保,成立纠纷联合调解委员会,全面提升了联打、联防、联控、联勤的快速联动和协同作战能力。今年以来两地联合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100余次,调解跨省矛盾纠纷案件8件,有效推动接边群众的交流交往交融,营造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牙运”赛场逐梦,共赴民族团结新征程

民族运动会是各族同胞体育交流的盛会,是展现民族风貌的舞台,更是表达信任、交情、和谐、互惠的平台。牙屯堡镇以全民健身为抓手,将民族团结与体育运动深度融合,开启“民族团结+体育”新实践,有效推动了民族传统体育事业的发展,为助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注入了不竭动力。

活动形式多元化。抓住全民运动的热潮,在第19届亚运会隆重举行之际,结合本地地域特色和民俗特点,率先举办2023年度“环三省坡村BA篮球联赛”和首届牙屯堡镇村民运动会,成功打造了特色鲜明的民族传统体育比赛新品牌,扩大了各族同胞体育活动交流平台。

项目内容特色化。活动集民族性、趣味性于一体,设生活类、趣味类、竞技类、智力类共10个项目。其中既有挑水、锯木头、扎稻草等生活项目,也有跳竹竿、抓石子等趣味活动;有拔河、篮球赛等体育竞技,也有下三棋等智力比拼。群众在喜闻乐见的民族体育竞技中充分感受运动的欢乐,在交流互动中不断促进民族融合。

参与群体多样化。“环三省坡村BA篮球联赛”和“牙运会”吸引了来自湘桂黔三省边区各行各业的群体参加。参与人员中上至七十古稀下至垂髫小儿,人数达500余名。广西水团村、贵州草坪村等接边村镇少数民族同胞慕名而来,参加篮球赛、拔河等集体项目。上万名群众到现场加油助威,现场氛围极为热闹。下一步,牙屯堡镇将持续延续牙运赛场热潮,搭建“周周乐+体育赛事”平台,以周周乐月赛为契机,每月邀请一支湘桂黔三省边区球队参加“环三省坡村BA篮球联赛”,通过文体“对话”逐渐深化接边地区群众交流互通,打造少数民族地区文体融合新样板。

文化兴则民族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大戊梁文化以绚丽多姿的一笔为三省边区民族团结进步增色添彩。在新征程上也必将坚定文化自信,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推进“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嵌入心中、融入血脉、注入灵魂,让湖南“村晚”唱响三省边区、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