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发布时间:2023-01-31 16:12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2022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实施“五新四城”战略,勇于克服3次疫情冲击,主动调适、积极应对复杂环境,全市经济基本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30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566.8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028.48亿元、增长3.1%。

(一)工业生产总体稳定,发展韧性不断显现。

——制造业贡献突出。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其中制造业增长6.6%,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3.9%,拉动增长5.1个百分点。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8.7%,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市29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1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55.2%,其中对全市拉动作用较大的五个行业分别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4%,贡献率为44.1%,拉动全市增长2.0个百分点;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01.1%,贡献率为32.2%,拉动全市增长1.5个百分点;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9%,贡献率为15.1%,拉动全市增长0.7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长18.9%,贡献率为12.5%,拉动全市增长0.6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2%,贡献率为10.1%,拉动全市增长0.5个百分点。此外,专用设备制造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等8个行业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0.1个百分点以上。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22年依托全市各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推动以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发展。2022年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含集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8%,全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5.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8.4%,增长31.4%,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高达44.1%,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长24.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12.8%。

——工业企业效益快速增长。1-11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1.2亿元,同比增长18.0%,比全省快8.9个百分点,比全国快21.6个百分点。2022年亏损企业个数减少65.4%,819家资产总计834.51亿元、同比增长10.2%,资产负债率44.6%、降低1.0个百分点,实现营业收入1397.28亿元、同比增长9.2%,营业利润68.95亿元、同比增长16.8%。

(二)投资项目有力推进,外经外贸积极向好。  

——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2022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12.4%,较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自2月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分月累计增速呈平稳回升趋势,近半年保持了10.2%以上的较快增长。从投资方向看,工业投资增长23.6%、较上年提升9.4个百分点,产业投资增长11.9%,民间投资增长14.8%,高新技术投资增长3.4%。从投资结构看,制造业投资、民间投资比重不断扩大,分别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57.9%、21.5%,较上年提升1.4、1.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二、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速快于上年,第二产业同比增长23.3%,较上年提升9.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8%,较上年提升2.2个百分点。从重点项目看,2022年,在怀省重点建设项目38个,年度计划投资212.31亿元,1-11月,完成投资265.14亿元,达年度计划124.88%,超序时进度33.21个百分点。2022年,市重点建设项目330个,年度计划投资633亿元,全年完成投资847.4亿元,达年度计划133.9%。

——外贸出口实现倍增计划。2022年11月怀化列为全国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之一。2022年港区开行班列153列,合计7684标箱,货重20.21万吨,货值9.78亿元。其中:怀化至北部湾115列(去程14列,回程101列),5742标箱,货重18.07万吨,货值30419.8万元;主要货物为铬矿石、元明粉、高碳铬铁、茶叶、水果、碎米、浓缩乳胶高氨、锑精矿、玻璃、聚乙烯醇、竹制品、冻干粉等。2022年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6.76亿元,增长135.6%,其中出口42.32亿元、增长177.8%,比全省平均快152.5个百分点。

(三)财税质量稳步提升,金融运行稳健有力。

——财税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9.56亿元、增长6.8%,税收收入83.7亿元、增长6.0%,非税收入35.8亿元,同比增长8.7%,非税占比30.0%。

——金融运行稳健有力。2022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02.46亿元,比上年增长7%;占GDP比重5.5%,提升0.2个百分点。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长14.3%,比全省快2.7个百分点;其中各项存款余额2811.45亿元,增长14.2%,较上年加快6.9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1950.56元,增长14.4%,较上年加快2.1个百分点;其中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增长26.0%,对贷款增长贡献率达82.2%;金融机构存贷比69.4%,较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

(四)“四上”企业空前活跃,新增净增双创新高。2022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327家、净增259家,分别为上年度的1.6倍和3.8倍,均创多年来新高。其中,工业新增97家、净增93家,批发零售业新增95家、净增79家,住宿餐饮业新增43家、净增38家,建筑业新增18家、净增15家,房地产业新增19家、净增-5家,服务业新增55家、净增39家。

(五)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民生保障稳固有力。2022年民生支出395.59亿元,增长6.4%,占公共预算支出的79.1%,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支出达238.99亿元,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支出达156.60亿元。

——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完成。省重点民生实事项目9件21项,市重点民生实事10件14项已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其中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农村适龄妇女及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城乡低保提标、建设联网中小学幼儿园周边等重点部位安防设备、农村“三路”建设、农村水源保障及灌溉能力提升、新建停车位、创建文旅驿站、既有住宅加装电梯等项目超额完成任务。

——农民增收得到保障。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1%,比全省快0.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在预期范围(2.5%)之内。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实施“五新四城”战略的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反弹复苏。

撰稿:刘海燕 

复审:廖文忠 

终审:刘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