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郎”绽放”生态蓝”——新晃侗族自治县”蓝天保卫战”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3-01 08:13信息来源:怀化日报

“夜郎”绽放”生态蓝”

——新晃侗族自治县”蓝天保卫战”工作纪实

几场潇潇的春雨,山青了,水绿了,在夜郎故地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蓝天在春雨的冲刷下变得更加湛蓝,抬头仰望天空,满眼都是清新的蓝和可爱的棉花糖。不需要任何的特效,不需要任何滤镜,随手拍出来的天空,就像精彩大片。蓝天成为新晃主色调,市民们在尽情地享受蓝天带来的眼福和优良空气。“新晃蓝”也优化了新晃的营商环境,让更多外地人爱上了这里。

幸福感的背后,是新晃全县上下持续发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该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吹响“蓝天保卫战”的号角,进一步构建大环保格局,全县各级各部门以更实的作风、最严的举措,科学治污、系统治污、精准治污、铁腕治污。

这些艰苦绝卓的工作都汇聚在“蓝天保卫战”成绩单的数据里。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新晃优良天气数为353天,其中一级优天气数为224天;可吸入颗粒物(PM10)均值为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2 %;细颗粒物(PM2.5)均值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二氧化氮为1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近年来保持较好水平。

蓝天白云的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统揽全局

“蓝天保卫战”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增强

守护“春节蓝”,以“春节蓝”呵护“中国红”。

万家灯火,阖家团圆,壬寅虎年伊始,神州大地处处张灯结彩、欢歌笑语。为了确保群众度过一个绿色环保的新春佳节,从2022年1月1日起,新晃侗族自治县吹响了冬春季“蓝天保卫战”的号角。2022年初,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易美霞主持召开全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调度会,部署新一年的“任务清单”。

“新晃位于湖南‘鼻尖’,预示着是湖南的‘晴雨表’,我们要把新晃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湘西明珠,必须在打好‘三大攻坚战’中率先作为。尤其要看到,从过去的‘打好蓝天保卫战’到现在的‘打赢蓝天保卫战’,表述虽一字之差,但决心更大、要求更高,是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易美霞说,“不折不扣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市委及省、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是政治责任,也是民心所向。”

易美霞副县长的铿锵话语,彰显坚定信心和必胜力量。

春节刚过,该县就定下一个规矩,每月召开全县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调度会,为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掌舵护航,并强调打赢“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

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阵、强化督导,各责任单位落实落细管控措施,形成了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强大攻坚态势。

该县成立了“大气污染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易美霞任组长,怀化市生态环境局新晃分局局长杨毅任办公室主任,县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进一步明确相关县直单位的责任,细化了环保、经信、住建、水利、城管、公安等部门的环保工作职责,形成了全面发力、协调联动、群策群力的攻坚态势。

2022年初,编制了《新晃侗族自治县2022年“狠抓扬尘治理、优化空气质量”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突出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空气质量保障工作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逐步深入,“早起先看空气”也成为很多领导干部的习惯,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生态环境红线不能碰,只有主动整改,提质提标,才是发展之道;越来越多的市民低碳出行,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加入环保队伍。新晃侗族自治县“蓝天保卫战”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各项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措施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

前行!为了天更蓝,人民更幸福。


谋定未来

“蓝天保卫战”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不断提升

“十四五”时期,“蓝天保卫战”由“坚决打好”向“深入打赢”转变,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层次更深、领域更宽、要求更高。大气污染治理也将创新打法,在总体思路中,针对可吸入颗粒物较高,从 “控尘、降尘”两项措施入手,统筹推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以前,由于工作不系统,针对性不强,整体效果没有得到充分释放。2022年,‘冬春会战’由县里统筹,县、乡(镇)、社区干部齐上阵,全方位联动,找到症结,看紧、守住并破解问题。”市生态环境局新晃分局局长杨毅说,“此举在部署工作时给予更多更有效的指导,实现了从相关部门不明确如何入手开展工作、成效不突出,到县里拿出方案指导、调度、督促地方落实工作的转变。”

认识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合理布局了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线路图,形成了完整的战略设计。

冬春季一直都是新晃环境质量相对较差,以及波动最为明显的时期。冬季户外供暖燃柴、秸秆焚烧、扬尘污染、地表径流减少以及气候条件波动等都是影响空气环境质量的不利因素。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立即行动。

“大气污染问题表象在天上,根子原因在地上”,如何从根源着手深度治理?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紧盯油烟管控、建筑工地、秸秆禁烧等重点领域,坚持禁烟、禁烧、控车、抑尘、治源并举,严格落实控烟、控车、控尘等措施,铆足劲、绷紧弦,强力攻坚,奋力突破。

强化餐饮市场管控。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餐饮油烟管控力度,实现“覆盖城乡、管理规范、排烟达标”的油烟质量管控目标,全县建成区全部使用天然气,并要求安装油烟处理系统。环保、城管和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执法,严肃查处餐饮油烟乱排乱放行为,坚决取缔违规露天烧烤摊点。

加强秸秆焚烧管控。针对秸秆焚烧火点频发的突出问题,坚持疏堵结合,筑牢秸秆禁烧“防火墙”,严厉查处露天焚烧秸秆、垃圾、枯枝落叶和烧荒等“四烧”行为。“以前秸秆通常是一把火烧了,不仅污染环境,还造成资源浪费。现在秸秆成了‘宝’,用作畜禽饲草,想着法儿把它利用起来,改变了多少年来‘一烧了之’的现象。”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部署开展冬春季扬尘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督促责任单位对施工场地、裸露土地、物料堆场等方面严格落实扬尘管控要求,县主城区全面推行了人机结合清洗、机械化洗扫、精细化保洁、无断档洒水、全覆盖清运“五位一体”道路扬尘治理模式。从除夕开始,环卫工人全员上岗,采取人工捡拾、机械作业相结合方式,强化城市道路的“动态保洁”。县环卫所针对建成区内扬尘问题,购买1辆炮雾车,配备3辆水车、协同流动巡回洒水降尘,取得良好抑尘效果。加强城市周边干线公路扬尘管控,将重点路段(环城东路),节点及易绕行路线(沙湾大桥、胜利大桥)段一级路设为管控路段,采取限行管控和优化通行措施。

“蓝天保卫战”下好全县“一盘棋”……一项项治理措施利当前、谋长远,高水平保护护航经济稳健前行、迈向高质量发展。


问题导向

“蓝天保卫战”敢于担当、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大气综合治理是一场动真碰硬的“刮骨疗毒”,新晃靠的是精准施策和担当担责,并不是把企业管死、把产业管死,对企业“多排多限、少排少限、不排不限”,要求企业生产设备和环保设备“同启同停”,做到一企一策、精准管控。

通过科学治污措施,精准施策,改变了前几年冬春季及预警期间“一律限产”“先限再说”“频繁督查”等粗放管理方式,对环保投资大、治理效果好的企业给予力度很大的政策支持。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按政策要求,企业实行自主减排,保证了生产的连续性。

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不容易,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就不可能有彻底的脱胎换骨。现在新晃县城周边企业和单位的煤气发生炉全部停用,改用天然气或再生颗粒物代替,完成能源替代。

特护期特殊护理重污染天气。新晃出台大气特护期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下发了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方案和重污染天气下的停产方案,督促企业制定和落实错峰生产计划,开展了现场督察;对重点企业开展了全方位检查,每月不定期派人现场检查和监测,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进行了24小时蹲守。

“新晃蓝”就是这样干出来的!只有真抓实干,担当作为,才能打好污染防治这一场攻坚战,才能打出一片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杨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