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五部门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2-06-17 16:26 信息来源:怀化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联消费〔2022〕6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商务、市场监管主管部门:

    轻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优势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竞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轻工业“三品”战略成效显著,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在满足消费、稳定出口、扩大就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中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国际知名品牌不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深入实施数字“三品”战略构建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轻工产业体系,实现我国轻工业由大到强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轻工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占工业比重基本稳定,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明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增强。

    ——行业经济稳定运行轻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平均水平一致,重点行业利润率和主要产品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

    ——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规模以上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较快增长,重点行业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突破一批关键技术,每年增加一批升级和创新消费品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巩固提升内外联动、东西互济的产业发展优势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

    ——品牌竞争力大幅提升培育一批消费引领能力强的轻工产品品牌。造就一批百亿元以上品牌价值企业重点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链。建设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绿色发展取得新进步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碳排放量、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

    二、强化科技创新战略支撑

    (三)加快关键技术突破针对造纸、家用电器、日用化学品等行业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和发布一批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实施“揭榜挂帅”等举措,深入推进技术研发与工程化、产业化加快建立核心技术体系,提升行业技术水平面向未来重大消费需求,推动建立跨行业、跨学科交流机制加强战略前沿技术布局。

    专栏1  关键技术研发工程

    家用电器:高速电机、高效热交换器智能控制技术、人机交互技术、智能物联网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健康家电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

    造纸:高等级绝缘纸高纯度溶解浆生产技术,特种纸基复合材料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基等生物质新材料,医疗卫生用纸基材料等

    轻工机械:高速PET瓶旋转式吹瓶机、高速无菌纸灌装机、新型洗涤装备、液体食品无菌罐装包材及设备、毒害物质检测试剂及设备等

    日用化学品: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化妆品功效和安全评价技术功能化洗衣凝珠水溶膜及关键配方技术,特色化妆品植物原料香料香精生物发酵制造等。

    自行车钟表衡器:自行车变速器、中置电机力矩传感器高能效锂电池安全技术,机械手表机心精密制造工艺技术、智能手表用微型压力技术动态电子衡器、智能衡器、无线力与称重传感器,动态质量测量技术等

    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功能基料、在线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工业核心菌种、酶制剂产业支撑技术及装备,危害因子发现和智能监控溯源等

    (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深度结合的轻工业创新体系。强化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优化轻工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布局,鼓励通过市场化运作建设创新平台型企业加强企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五)优化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产品安全、质量提升、节能节水环保、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快家用电器、家具、照明电器、婴童用品等领域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优化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供给。建立老年用品产业标准体系引领适老化产品发展。进一步提升标准化技术组织专业水平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作用,促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和产业化协调发展加快适用国际标准转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

    三、构建高质量的供给体系

    (六)增加升级创新产品围绕健康、育幼、养老等迫切需求,大力发展功能食品、化妆品、休闲健身产品、婴童用品、适老化轻工产品等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积极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产品培育一批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壮大一批设计园区、设计小镇支持家用电器、家具、皮革、五金制品、玩具和婴童用品等行业设计创新。促进传统手工艺保护和传承发掘文物文化资源价值内涵,在工艺美术、文教体育用品、礼仪休闲用品等行业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推动“地方小吃”食品工业化。

    专栏2  升级创新产品制造工程

    家用电器:智能节能健康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家电产品洗碗机、感应加热电饭煲、破壁机、推杆式无线吸尘器、扫地机器人等新兴小家电,互联网智能家电全场景解决方案

    塑料制品:新型抗菌塑料、面向5G通信用高端塑料、特种工程塑料、血液净化塑料、高端光学膜等

    五金制品:智能锁、智能高档工具等智能五金制品节水型卫浴五金产品等。

    陶瓷日用玻璃:新型日用陶瓷、工艺美术陶瓷轻量化玻璃瓶罐、高档玻璃餐饮具、微晶玻璃制品等。

    照明电器:功能型照明产品智能化、集成化照明系统解决方案。

    自行车:时尚休闲、运动健身、长途越野和高性能折叠等多样化自行车轻量化、网联化、智能化的电动自行车等。

    眼镜钟表:有害光防护、光敏感防护、抗疲劳、青少年近视管控、成人渐进等多功能镜片产品

    多功能高档精品手表非遗传统技艺高档时钟,与健康产业相关的智能手表等

    食品:特殊膳食食品营养强化食品,菜肴类、自热方便以及功能性罐头产品新型功能发酵制品、发酵水产食品、发酵肉制品、功能性益生菌发酵食品、食用酵素产品,工业用途食糖产品高品质日化、生活盐产品,适用不同消费群体的多样化、个性化、低度化的白酒、黄酒等酒类产品无醇啤酒产品等。

    (七)提升质量保障水平推动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升产品舒适性、安全性、功能性。鼓励企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发挥质量标杆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质量风险分析与控制、质量成本管理等活动,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建设一批高水平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提升检验检测水平

    (八)强化品牌培育服务培育会展、设计大赛等品牌建设交流展示平台,在家用电器、皮革、五金制品、钟表、自行车、家具、化妆品、洗涤用品、乳制品、酿酒、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品牌推广具有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技艺的产品,树立行业品牌鼓励第三方机构加强品牌策划、评价、宣传等服务,助力海外商标注册、品牌国际化推广提升品牌影响力。

    专栏3  品牌培育工程

    行业品牌推广:支持行业研究建立和推广具有轻工特色的品牌评价体系开展企业品牌培育标准宣贯活动、品牌价值专业评价、品牌培育成熟度评价等工作。充分利用国际产业合作、重大活动等机会推广轻工行业品牌

    区域品牌建设:促进轻工产业集群加强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加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管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影响力

    产品品牌培育:加大缺少品牌影响力的细分产品的品牌培育力度植物资源化妆品、高档彩妆、定制化妆品,舒适环保的皮鞋、运动鞋、老年鞋、童鞋等鞋产品个性化箱包,智能型健身器材、冰雪运动器材及防护用品文具,浓缩化洗涤产品、适用于母婴童和老年人的洗护产品环保健康儿童家具、具有特殊功能的老年人家具、高品质传统家具、具有文化创意的竹藤休闲家具,高安全性玩具和婴童用品中小学教学用乐器、个性化乐器、民族特色乐器等。

    (九)推广新型商业模式鼓励轻工企业加快模式创新,构建有跨界融合特点的“商品+服务+文化”组合联合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建立品牌与消费者间的深层次连接形成基于数字决策的智慧营销模式。积极运用新技术推动传统制造模式向需求驱动、供应链协同的新模式转型。

    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十)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利用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围绕基础材料、零部件、软件、工艺、元器件和产业技术基础加快补齐轻工产业短板。推进轻工业计量测试体系建设加快计量测试技术、方法和装备的研制与应用,提升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深入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应用计划,促进成果创新示范应用大力开发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食品等行业高端专用装备。

    (十一)加快产业链补链强链编制家用电器、塑料制品、化妆品、乳制品等领域产业链图谱,建立风险技术和产品清单推动补链固链强链。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风险评估,提供信息服务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标识解析体系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支持乳制品、罐头、酿酒、粮油等行业建设优质原料基地。

    (十二)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引导企业综合应用新一代数字技术,逐步实现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链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支持龙头企业构建智能制造平台,争创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项目在家用电器、家具、皮革、造纸、塑料制品、缝制机械、五金制品、洗涤用品、食品等行业推广一批智能制造优秀场景,推动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培育一批网络安全示范标杆。培育数字“三品”示范城市

    专栏4  数字化发展推进工程

    轻工机械:智能化造纸装备塑料机械、洗涤设备云控制平台,全自动吹贴灌旋一体化装备白酒酿造机器人,液态产品包装生产线智能运维服务系统等

    造纸:智能仓储和立体库、生产线运维管理云平台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等。

    家用电器:端到端数字化运营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生产、质量、供应链、设备管理和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皮革:皮革、毛皮及制品和制鞋等智能化生产全流程信息一体化平台,皮革瑕疵智能检测技术及设备等

    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锂离子电池智能化和数字化制造铅蓄电池高速、自动化连续极板生产技术,动力型铅蓄电池自动化组装线技术等

    家具:整装云赋能平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家具模块化生产,智能工厂等

    照明电器:产品在线检测技术、柔性制造技术智能化仓储、物流等。

    陶瓷日用玻璃:陶瓷成型、施釉等重点环节数字化改造基于全生产线工艺参数的采集、分析监测、过程控制和集中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发和数字化技术应用。

    自行车钟表:零部件高精度加工成型自动生产装备、“车网融合”技术等智能化手表装配线、智能在线检测技术、柔性制造技术等。

    日用化学品:研发、配方、体验等过程的数字化升级在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等方面的数字化仿真技术,液体洗涤剂连续智能化高效生产线等

    缝制机械:智慧缝制工厂技术、自动化缝制单元技术、立体缝制技术、云平台及网络远程运维技术、智能缝纫机及数控系统等

    乐器:钢琴专用智能装备电鸣乐器、中乐器智能化技术与产品等。

    食品:面包、饼干、传统蜜饯智能加工设备智能生物反应器、智能化分离纯化装备,发酵过程在线监测与自动控制技术与装备智能化信息采集、监控、分析和控制技术,基于大数据机理混合驱动的智能管控系统产品追溯体系,酒业大数据全产业链服务平台等


    (十三)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进轻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发展服务型制造新业态新模式促进轻工业提质增效。引导轻工行业完善服务型制造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客户体验中心、在线设计中心等机构,分析客户需求信息增强用户参与设计能力。

    五、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十四)加快绿色安全发展有序推进轻工业碳达峰进程,绘制造纸等行业低碳发展路线图加大食品、皮革、造纸、电池、陶瓷、日用玻璃等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和污染排放标准树立能耗环保标杆企业,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推动塑料制品、家用电器、造纸、电池、日用玻璃等行业废弃产品循环利用。在制革、制鞋、油墨、家具等行业加大低(无)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源头替代力度,推广低挥发性无铅有机溶剂工艺和装备加快产品中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含量限值标准制修订。推动企业依法披露环境信息接受社会监督。统筹发展和安全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条件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专栏5  绿色低碳技术发展工程

    塑料制品:超纤合成革制造、发泡塑料芯材清洁制备、生物质基复合制品短流程制造、塑料薄膜高值化利用等技术全生物降解地膜、智能温控贴膜等多功能塑料制品,可循环、易回收的包装材料超高阻氧透明膜、高阻隔食品收缩膜,环保型塑料添加剂

    造纸:生物质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低能耗蒸煮、氧脱木素、透平风机、污泥余热干燥等技术和装备。制浆造纸节水节能技术、植物纤维原料高效利用、废水处理和回用技术、竹材等非木材原料低碳制浆技术等

    皮革:生物质基复合鞋用弹性体材料及生产技术、废液循环技术、废气治理技术、无铬鞣剂及鞣制技术、少盐无盐浸酸技术、除臭技术、生物制革技术、环保胶黏技术、皮革固废资源再利用技术及设备等

    电池:铅蓄电池非铅板栅、连铸连轧铅带、冲扩网板栅、回馈式充放电电源、铅冷切粒、无镉电池制造等先进工艺和智能装备等

    日用化学品:以植物油脂、微生物、发酵产品等生物来源替代石油来源原料的生产技术香料香精绿色制造工艺等。

    陶瓷日用玻璃:日用陶瓷低温快烧及短流程生产技术陶瓷砖坯体的减薄干法生产及免烧生产技术,节能环保型玻璃窑炉自动化废(碎)玻璃加工处理系统,低氮燃烧技术、全氧燃烧技术、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等

    食品:肉制品、大宗油料、粮食、食品添加剂绿色加工技术先进膜分离、色谱分离等清洁生产技术,盐、生物发酵产品绿色制造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废水沼气纯化制清洁能源技术酿酒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制糖生产热能优化集中控制及高效煮糖系统等

    (十五)全面建设绿色制造体系加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铅汞铬等有害物质源头管控和绿色原材料采购,推广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理念完善绿色工厂评价、节水节能规范等标准,建设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培育一批绿色制造典型鼓励企业进园入区,引导企业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和工艺推广使用绿色、低碳、环保工艺和设备,推进节能降碳改造、清洁生产改造、清洁能源替代、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节水工艺改造提升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水平及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十六)引导绿色产品消费加快完善家用电器和照明产品等终端用能产品能效标准,促进节能空调、冰箱、热水器、高效照明产品、可降解材料制品、低VOCs油墨等绿色节能轻工产品消费引导企业通过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等方式增强绿色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绿色低碳产品采购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行动

    六、优化协调发展的产业生态

    (十七)提高企业差异化发展水平聚焦家用电器、电池等行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培育自主生态发展成为领航企业。实施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优化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配置,实现做优做强推动大中小企业在协同制造、供应链管理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融通发展

    (十八)建设高水平的产业集群推动现有集群转型升级,构建资源高效利用、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分工协作、企业共生发展的生态体系推动一批老年用品产业园区向产业集聚区方向发展。选择主导产业特色鲜明的集群以产业链强链补链为导向,强化区域协同和国际合作推动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十九)优化产业空间布局落实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防止产能低水平重复建设,推动轻工业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空间格局推动东部地区凝聚全球创新要素资源,建立前沿技术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品牌中心引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培育形成一批特色和优势的制造基地推进东北地区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巩固提升传统优势轻工产业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轻工产业。

    (二十)积极融入全球产业体系发挥轻工业产能优势,加强国际合作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产品附加值巩固传统国际市场,开拓新兴市场鼓励轻工产业“走出去”。做好自由贸易协定原产地证书签证工作帮助轻工产品在协定伙伴国或地区享受关税减免。推进检验检疫电子证书国际合作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和产品认证制度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能力。

    七、加大组织保障实施力度

    (二十一)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落实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用好现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地方根据当地轻工业发展需要,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各类基金支持重点轻工领域创新发展和薄弱环节攻关突破。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及地方相关政策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加大对轻工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轻工业发展效能。

    (二十二)强化高素质人才支撑完善轻工业人才培养体系,加强学科专业建设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模式,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入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和技能提升行动持续开展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推荐活动,支持举办行业性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对创意设计优秀人才和团队的表彰和宣传力度。全面推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现代学徒制度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大师带徒传承机制。培育造就一批创新企业家、先进制造技术人才和先进基础工艺人才

    (二十三)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支持标准、计量、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试验验证、产业信息、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地方出台强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促进当地轻工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利用行业工业大数据,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经营、运维等全流程的数据汇聚推动上下游企业开放数据、合作共享。

    (二十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加强对重点轻工产品的质量监管,推动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打击和曝光质量违法和制假售假行为。依法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构建重点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遴选若干轻工典型企业加强对轻工绿色创新产品、企业先进经验做法的宣传,组织行业发布“升级和创新消费品指南(轻工)”鼓励有条件的城市以博览会、购物节、动漫展、重大赛事活动等为载体,促进轻工产品的生产和消费

    (二十五)加强组织实施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商务、市场监管主管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统筹协调,强化过程管理抓好贯彻落实。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沟通政府与服务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本意见落实效果跟踪,及时反映行业和企业诉求围绕行业特定需求和共性任务开展有利于行业发展的各项活动,引导企业加强自律和诚信体系建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生态环境部

商务部

市场监管总局

2022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