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14 16:11 信息来源:怀化警务
2023年以来,为群众办好事3750余件,警务评议满意度100%。
在平凡的基层警务工作中,什么才是“服务不缺位”最生动的注脚?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每一次紧急出警的步履匆匆,镌刻在每一页民情日记的字里行间,凝结为人潮人海与风雪途中那双最可靠的援手。在侗乡,通道侗族自治县公安局双江派出所的民辅警们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将“服务”二字化作看得见的温暖、触得到的安心,让“不缺位”的承诺,成为群众心中最坚实的依靠。
有一种信任 叫做“一针一线”
“警官,我女儿刚给我买的新手机丢了……”
杨大姐搓着手,声音微颤:“那是孩子用第一个月工资给我买的,匆匆忙忙出门,好像放在口袋里了,但是就是找不着了……”
“大姐您别急,慢慢说,我们一定尽力帮您找回手机!”民警一边安慰杨大姐,一边快速记录着关键信息。
监控前,民警们开始细致地排查。
“这里,暂停!放大看一下这个身影。”
经过数小时不间断的视频追踪和沿线走访,终于锁定了手机的下落。当民警将完好无损的手机交还到杨大姐手中时,她激动得眼眶泛红:“真没想到还能找回来,太感谢你们了!”
更令人动容的发生在一个月后。杨大姐再次走进派出所,这次她捧着的不是遗失的手机,而是一面精心织就的侗锦。“我不太会说话,”她有些腼腆,“就想着用我们侗家人最珍贵的方式,一针一线,织出我的心意。”锦旗上,“破案神速、一心为民”的字样在繁复的侗族纹样中熠熠生辉。
如今,这面侗锦静静地悬挂在派出所的荣誉室里,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它不只是一面锦旗,更像是一座无声的桥梁——桥的这头,是民警“服务不缺位”的执着坚守;桥的那头,是群众“有事找警察”的质朴信赖。
这份用一针一线织就的信任,比任何奖杯都更显珍贵,它温暖着警营,更照亮了警民同行的每一步路。
有一种坚守 叫做“一本日记”
清晨的阳光透过木窗,洒在社区民警赵希亚略显斑白的鬓角上。今年55岁的他,已经在岗位上奋斗了39个春秋。翻开他那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本,里面没有波澜壮阔的传奇,有的只是辖区里最朴素的烟火家常:
“王叔心脏病不好、独居”
“小两口闹离婚,需调解”
“7栋小孩叛逆,要多关注”
这样的记录,在赵希亚的十几本日记里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每一笔记录,都是一个待办事项;每一页纸张,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些日记本不仅记录着工作,更承载着一位老民警对辖区群众的深情厚谊。
“记日记这个习惯,是从我刚参加工作时就养成的。”赵希亚一边整理着桌上的日记本,一边回忆道,“那时候没有电脑,全靠手写。后来科技更发达了,但我还是习惯用笔记录,总觉得这样更亲切,更有温度。”
在赵希亚的带动下,双江派出所的民辅警们也养成了记录民情日记的习惯。他们笑称这是“赵氏工作法”的传承。而赵希亚却说:“这不是什么工作法,就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你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才会把你放在心里。”
4个警务室,20个行政村,双江派出所建立近70个警民联系微信群,覆盖辖区所有村组。群众可以通过微信群咨询业务、反映问题,民警也会在群里发布治安预警、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提示等信息,这种“线下驻村+线上即时”的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有一种温情 叫做“一双援手”
通道侗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县庆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上午8时许,正在执行安保任务的民警发现一个小女孩在无助地啜泣。他立即上前柔声询问情况。原来,小女孩今年才6岁,在人群中与家人走散了。
“小朋友别怕,叔叔是警察,一定会帮你找到家人。”
民警蹲下身,用纸轻轻擦去女孩的眼泪,不停地安慰女孩,并陪伴女孩在原地等待家属。不到二十分钟,就通过活动现场的志愿者找到了孩子的爷爷。
“谢谢你们,谢谢……”
女孩的爷爷红着眼眶,紧紧搂住孩子。
人声鼎沸处,那一抹藏蓝身影成为最让人安心的依靠。
而在另一个寒冷的冬日,暴雪肆虐,道路结冰。民警巡逻至双江镇廊桥附近时,发现一位老人正颤巍巍地摸索前行。他们毫不犹豫上前搀扶,两人稳稳托住老人的手臂,踏着积雪,一步步将她护送回家。
风雪模糊了道路,却清晰了警民之间无需言说的信任。这些看似平凡的举动,却让“服务”二字在细微处落地生根——它可能是人潮中一次坚定的牵手,也可能是风雪中一次温暖的搀扶,始终守护着侗乡的岁月静好。
从一面凝聚深情的侗锦,到一本本写满牵挂的日记;从人潮中寻回亲人的坚定守护,到风雪里搀扶前行的温暖背影——“服务不缺位”的理念,就这样被双江派出所的民辅警们编织进侗乡的烟火日常。
它是一座桥,连接着警民的鱼水情深;它是一束光,照亮了为民服务的初心之路。岁月为证,这一针一线的信任、一笔一划的担当、一次次的援手,共同铸就了人民警察最珍贵的勋章,也让“服务不缺位”成为守护这方土地岁月静好最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