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期,辰溪是匪患的重灾区,更是剿匪的主战场。辰溪剿匪主战场有长田湾合围、罗子山阻击战、壕形地反击战、龚家湾区公所保卫战、大坪反击战等历史遗存。壕形地位于辰溪县龙泉岩乡板溪村,是由安坪通往怀化、麻阳的必经之地。1949年11月8日拂晓,驻守辰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0师参谋长黎原为总指挥,418团副团长陈明友率二营及团直机炮连为主力,干训队、卫生队、湘西纵队和警卫中队相配合共800余兵力,对盘踞于龙泉岩、茶田垅一线气焰嚣张的国民党川、湘、鄂边区绥靖公暑暂编第二军“暂六师”一团团长易国英、二团团长张玉玖、“暂七师”二团团长张玉德残部展开奔袭。在部队行进于龙泉线壕形地、板溪一线时,被埋伏于狭长山谷两侧山坡上的2000余名土匪伏击。当时,土匪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将本地百姓及牲畜全部赶至山谷中与土匪混在一起,致使匪民不分。得知情况后,指战员耐心做战士工作,命令不准伤及无辜群众。不得已,解放军只好朝天放枪,小钢炮也只好往空处打,意在示警退敌。为了争取和保护群众,最后,战斗至下午一时,我军主动撤出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二营伤亡50余人,其中37人壮烈牺牲,殷殷热血染红了壕形地。战后,当地群众自觉掩埋烈士遗体;五十年代中期,当地群众将部分烈士遗骨从壕形地迁移到椅子山麓安葬;1970年,辰溪县将散葬于各处的烈士遗骸集中迁葬椅子山,修建了椅子山烈士陵园;1981年,辰溪县对陵园实施全面修复;2007年10月,辰溪县对陵园全面扩建,广泛搜集资料,创建了龙泉岩剿匪纪念馆。为了规范管理,集中保护,2012年,辰溪扩建陵园,征地150余亩,增设纪念碑广场、零散烈士墓区、休闲观光区和纪念亭墙等人文景观。现在,这些人文景观已成为辰溪县亮丽的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彰显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魅力。通过倾力打造,现在,该园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怀化乃至湖南集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革命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彰显了烈士纪念设施“褒扬烈士,教育群众”的宣传、陈列、展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