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役军人黄爱民身上,既有鸿鹄般不息的壮志,又有根植于心底的浓浓“乡愁”。1992年,十八岁的他带着农家子弟报国的初心参军入伍,在艰苦的青藏线服役14年。2015年转业,脱下军装的他放弃了在省会工作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会同县团河镇官舟村进行创业,带领家乡父老共同致富。
这些年来,黄爱民通过不断的拼搏,返乡创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时光回到2015年,当时没有多少人觉得黄爱民回乡创业的选择是明智的,包括他的父母。在农村,老一辈的人都盼望着儿孙们走出大山,他却偏要往山里走。黄爱民最终说服了自己的亲人,并以自主择业安置费和积蓄作为启动资金,创办了怀化鹰嘴界方舟生态农牧有限公司,坚定地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同时,积极为周边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流转集体与农户土地500余亩。
在会同县相关部门的指导下,黄爱民科学规范生产布局,投资100万元新修公路600米,在坡地建设消毒室、消毒池,污水处理池和相关的养殖栏舍3000平米,在田间种植蔬菜、牧草等,全方位形成了种养相结合的循环生态式经济模式。几年来,共出栏肉牛200余头、黑花猪5000余头、雪峰乌骨鸡60000羽。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绿色、传统的喂养方法,使得产品远销长沙以及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深受广大客户喜爱及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积极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解决当地剩余劳动人口就业20余人,让村集体经济及村民劳务就业每年增收60余万元。
有言道:“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没有人能够轻易取得成功”。公司从构想到成型,黄爱民既要考虑群众利益,又要考量实际效益的运作,时刻精打细算,始终亲力亲为。在公司成立后的几个月建设过程中,黄爱民晒黑累瘦,也时间没有时间回长沙看望妻儿。“爸爸,我想你了,什么时候回来呀?”电话中女儿稚嫩的声音让黄爱民不禁潸然泪下。
有人问他:“你不留在省城过安逸的日子,何必来受这苦?”
他淡然一笑,“羊之跪乳,鸦之反哺,自己受党和军队教育培养多年,理应承担社会责任,个人受点苦不算什么,这是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
规模标准化养殖基地初步成型后,地方政府与附近群众参观学习组团考察人员络绎不绝,黄爱民没有同行是竞争是危机的局限思想,反而认定这是抱团发展共同致富的机遇,对每一位来访人员耐心讲解传授相关经验技术,让人满意而归。
致富不忘乡亲,不忘曾经为国家军队建设奉献青春的战友。2018年3月,黄爱民与35名会同籍战友集资500万元在会同县广坪镇吉朗村流转土地约300余亩,从事罗汉果中药材种植,并新建罗汉果加工厂,不断打造“葫香”罗汉果品牌。同时,与湖南大学生物学院、中国科学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就生态农牧产业及相关中药材种植、营养食材培育和高端中药材加工,土壤分析等关键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共同开发本地区特色资源培育高端生态农牧产业,建立全面产(学)研合作关系。
黄爱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退伍不褪色,团结更奋进”为宗旨,坚持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工作理念,着力打造退役军人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团结带领退役军人积极为家乡经济建设做新贡献,服务脱贫攻坚,坚持“支部+公司+农户(贫困户)”统一经营管理利益共享模式,积极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剩余劳动力,所有劳动力全部为附近群众,并在用工上坚持优先贫困人口,有效带动79户贫困户260人实现了产业扶助脱贫(其中易地搬迁户7户,25人劳务创业增收)和基地附近群众共同脱贫致富。通过土地流转、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农户入股分红等方式,每年给吉朗村群众土地流转金20万元,劳务增收40万元,进一步拉动了村集体经济增长,社会反响和群众口碑很好,并初步形成种苗提供、田间技术指导、产品保价回收、加工销售产业链。为了打造非公有制现代农业企业,更好的服务“三农”,推进脱贫攻坚进程,夯实精准扶贫成果,在广坪镇党委的大力支持下黄爱民成立了支部委员会,并对公司今后提出了更高的产业发展目标。
黄爱民实干精神强,办事雷厉风行,为人友善谦和,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始终做到勤勤恳恳干事业,扎下身子谋发展;家庭关系融洽,对待朋友真诚,关心关爱员工,各方面关系处理妥当;注重个人作风和形象,财务人员出身,能自觉遵守廉洁自律操守,退役不褪色。通过艰苦创业,积极带领老百姓脱贫致富,黄爱民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先后当选会同县政协委员、怀化市人大代表,并认真履行市人大代表和县政协委员职责,始终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认真撰写提案,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黄爱民积极牵头创办会同驻长沙商会,支持家乡产业发展,努力践行一名有素质有担当有爱心的企业家职责,为全面振兴乡村经济添砖加瓦。(记者 苏知花 通讯员 雷鸣 黄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