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② | ​夏永和:心里就没有感到过怕

发布时间:2025-10-24 15:58 信息来源:掌上怀化

夏永和:心里就没有感到过怕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军 李金欣


​75年前,年仅17岁的夏永和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场上,他在枪林弹雨中坚守使命,接通电话线,传递胜利的信号。

10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鹤城区凉亭坳乡杨潭村坳头组,见到了这位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夏永和。

抗美援朝老兵夏永和近照

深秋的凉风中,老人身着旧式军装,胸前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熠熠生辉。虽年事已高,但夏永和老人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对于自己当年入朝作战的经历记忆犹新。

1950年12月,作为47军140师418团的无线电兵,夏永和随部队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战场,直至1953年9月回国,历经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

从1950年到1953年,从17岁到20岁,夏永和在朝鲜战场上穿越枪林弹雨、不惧生死完成着一个通信兵的使命,经历战火的洗礼,夏永和已经从一名新兵成长为可爱的志愿军战士。

夏永和在朝鲜的照片(第一排左边夏永和)

作为通信兵,夏永和的使命就是保障指挥部与前沿阵地的通信畅通。“信号不能断,指挥要通畅。战争打到哪儿,电话线就得架到哪儿。” 老人回忆起往昔,言语坚定有力。

“刚开始,我心里也有些忐忑。” 夏永和还记得刚上战场时心惊胆战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他习惯了在枪林弹雨中作业。

“夏爷爷,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你打死了多少敌人?”当记者问夏永和老人这个问题。老人坦然地说,“我是个通信兵,没有直接用抢打死过敌人,但是我是战场上保障电话畅通的关键人。”

夏永和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负责保障电话畅通的通信兵,他最担心的就是电话线被炸弹炸断。他说:“作为一名通信兵,通信比生命更重要。”

据夏永和回忆,有一次,战场上通往军部的电话线不畅通了,根据经验推断,电话线应该是被炸断了,排查后发现,电话线附近没有明显的弹坑,夏永和不放弃,经过排查,一个线一个线测试,发现经过壕沟的一处电话线被炸断了一根。

随着老人声情并茂地回忆,时光回溯到炮火连天的战场。“那个年代的电话线和今天的电话线有很大差别,是用棉纱裹起来的铜线。电话员们经常拆电灯线充当电话线,有时候实在找不到材料,就拆掉缴获来的敌人的铁丝网,将铁丝拉直制作电话线。

战场上,他们穿梭于各个阵地,冒着枪林弹雨接通被炸断的电话线。教夏永和接线的班长,在一次任务中不幸牺牲,被炸成两截。 “战争太残酷,好多战友没留下名字就走了。”说起这些,老人眼眶泛红,声音哽咽。

夏永和在朝鲜照片(第一排左边夏永和)

1953年3月的鱼积山里战役,令夏永和终生难忘。

这场抢夺高地的战斗持续7天7夜,阵地上的电话线三天内被炸断100多次,最艰难时,几分钟内连续被炸断两次。战斗到最后,全连180多人只剩60多人。

当时,夏永和带去的电线不够用,又找不到新的电话线。危急时刻,他想起班长的话:“没条件接线,人体也能导电!”于是,他张开双臂,紧紧握住两根露出钢丝的线头。这根“人体电话线”在炮弹横飞中,将指挥部的战略部署传递到了最前线。

冰天雪地执行任务更是艰难。“遇到敌军飞机侦查,为不暴露目标,我就在雪地里往前爬,手脚都冻僵了。有的战友爬坡过坎时鞋子掉了,就不穿鞋走,脚和袜子都冻到了一起。”可以说,在朝鲜战场上,没有怕死的人,每个人衣服里边都写着自己的名字、地址,每个人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夏永和老人说。

夏永和告诉记者,通信兵虽然不在最前线提枪打仗,但他们担负着保障指挥通畅的任务,所以也是敌人重点袭击的目标。通信比生命更重要,执行任务时,不断有战友倒下,倒下一个再顶上来一个。

采访中,记者看到老人家中摆放着一些陈旧的物件,那是他抗美援朝岁月的见证。一个用布包着的小盒子,打开一看,里面是几枚军功章,在微弱的光线下闪耀着光芒。

夏永和老人轻轻抚摸着这些军功章,眼神中充满了自豪与感慨。他缓缓说道:“这些军功章,代表着那段难忘的岁月,但更重要的是,它们承载着战友们的牺牲和奉献。”

如今,75年过去了,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战场上的点点滴滴。时常自豪地讲给自己的儿女、孙辈听,激励他们努力奋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夏永和头部曾被炮弹炸伤,1977年弹片才从大脑中取出,头部至今留着弹片划过的伤疤。他用一生诠释着对祖国、对战友、对革命的忠诚与担当。他是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更是一根炸不断的“精神电话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