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05 16:20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经济均衡增长要求,深入实施“五新四城”战略,加快推进“七大攻坚”行动,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呈现螺旋式上扬态势,高质量发展韧性和活力持续显现。
一、经济运行情况
根据统一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049.25亿元、同比增长6.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增速0.9、0.6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回落明显,二产支撑明显,三产提升明显,具体来说:第一产业增加值100.69亿元、增长2.8 %,对GDP增长贡献率5.1%;第二产业增加值279.53亿元、增长7.8%,对GDP增长贡献率34.0%;第三产业增加值669.03亿元、增长6.1%,对GDP增长贡献率60.9%。
(一)工业“主引擎”持续发力,制造优势领跑全省。上半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9%,比全省(8.2%)快1.7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显著改善,1-5月规模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0.0%,比全省快7.7个百分点。制造业发展迅速,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0.4%,拉动工业增长11.3个百分点;5+10产业体系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拉动明显,合计拉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1个百分点,重点企业辰州矿业增长较快。行业增长贡献增强,全市列统的35个行业大类中,27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长面为七成以上,主导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4.4%,传统行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9%。民营企业拉动有力,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六成以上,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6.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兆福珠宝、红宝科技等增幅快速。
(二)投资“压舱石”稳中有进,项目动能加速蓄势。上半年,全市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5+10”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着力体现投资先行的优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3%,比全省(2.6%)快10.7个百分点,延续了一季度以来的高速增长趋势。从经济类型看,民间投资表现亮眼,同比增长15.2%,拉动整体增速9.3个百分点。从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达23%,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2.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同比激增33.8%;“两新”政策带动明显,设备和工器具购置同比增长23.4%。从项目看,国际陆港、重点产业、旅发大会等领域项目加速落地、亮点纷呈,项目储备提质扩容,截至6月末,共入库投资项目372个,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占比提升至38.2%;在库投资项目1029个(5000万元以上571个),同比增加47个。
(三)消费“稳定器”升级扩容,政策效应释放明显。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与全省增速持平。“以旧换新”商品销售增势强劲,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零售、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装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分别增长66.4%、37.1%、36.6%、22.6%、13.3%。基本生活类需求增长较快,同比增长11.5%,其中饮料类、日用品类、粮油食品类、烟酒类零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17.1%、12.6%、11.2%、9.6%。
(四)服务“大市场”回暖明显,重点行业支撑有力。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共392家,营业收入共计62.4亿元,同比增速6.2%。从重点行业看,规模以上服务业305家重点行业单位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增长7.6%,10个重点行业中的9个行业增幅均达到10%以上。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体育和娱乐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增速分别为38.9%、33.4%、32.4%、29.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5%,比第三产业快4.4个百分点。
(五)主体“新势力”接连涌现,重点领域增长快速。截至6月底,“四上”企业在库3069家,增速9.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其中批零住餐业企业在库数量1127家、增长19.1%,服务业在库数量392家、增长14%。上半年,全市新增“四上”企业80家。
二、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第一产业稳的基础还不够牢固。从趋势看,在全国(3.7%)、全省(4.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呈上行的趋势下,我市农林牧渔业回落明显,增加值同比增长仅2.9%,分别低于全国、全省0.8、1.3个百分点;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仅3.0%、较一季度下滑0.4个百分点(全省上扬0.7个百分点)。从结构看,农林牧渔业结构不优,牧业和农业在总产值占比分别达44.0%、41.2%,上半年主要受牧业影响较大,牧业产值由一季度的增长1.3%转为二季度的下降0.7%,其中:牧业产值占比较大的猪、牛、羊、家禽产量分别下降2.2%、13.3%、17.4%、13.5%。
(二)第二产业内的结构还不够优化。全市行业间发展差距较大,传统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依赖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共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7%,虽然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业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但水力发电行业受同期高基数、上游来水和降水量不足等因素影响,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面临较大发展压力,同比呈下降趋势,采矿业仍未摆脱负增长局面,一定程度下拉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影响全市工业经济的整体协调性与稳定性。
(三)第三产业好的态势还未完全展现。房地产领域拖累严重。上半年,怀化市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走低、同比下降10.4%、低于全省9.4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增速-23.8%,新开工面积增速-52.6%。同时,在库项目大幅减少,缺乏新的项目补充,后期支撑明显乏力。服务业企业数量不足。一方面,规模以上服务业统计涵盖了10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但部分行业门类里的企业个数极少,无法代表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如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房地产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五个行业门类里的企业个数均不足30个,其中其他房地产业只有8家企业。住宿业和餐饮业延续下降。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住宿业同比增长2.3%,较1-5月下降0.4个百分点;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餐饮业同比增长5.6%,增速明显放缓。主要由于行业供给过剩与同质化竞争加剧,运营成本高企与效率低下,部分高端餐厅出现了利润下滑,顾客对产品稳定性、服务质量和环境氛围的敏感度提升催生部分门店因忽视基础运营导致客户流失。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是突出抓产业,把基础转换为动能。聚焦怀化“港产城旅”建设,加快推进怀化一、二、三产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稳一产,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在持续发展中医药、种业、食品产业等特色产业的同时,巩固发展粮食、生猪、蔬菜等基础产业,加快补齐产业短板。重点加强畜牧产业发展,出台畜牧产业发展扶持政策,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口产业招商引资和落地,特别是支持芷江、会同、辰溪等县争取全国生猪大县,提高生猪等产业规模化养殖,稳定牛羊产量;持续做大做强鸭、鹅等地理标志家禽产业;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强化要素保障,充分发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现有优质产业纵深发展。优二产,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市“5+N”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推进新能源及其装备、新材料、生物基和箱包皮具等领域产业链建设,聚焦传统工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突破,在产品端、生产端、品牌端创新升级,构建“链主+配套”产业生态,培育链主龙头企业,通过“订单牵引+技术赋能”带动零部件、配套材料上下游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形成“龙头引领、中小协同”的产业共同体。强三产,提升经济贡献度。聚焦突破“传统服务业占比高、现代服务业竞争力弱”的瓶颈,以第五届湖南省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快东盟集国际广场、榆树湾文旅商综合体、怀化天问岛(届原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引导百货等传统实体零售业创新发展,加大对企业经营支持力度,推动零售行业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积极培育数字经济新业态,加快国际陆港、高铁新城、五溪非遗园等商圈建设,发展平台经济、智慧物流、数字文旅,打造有怀化特色的互动体验式新地标,重点向“高端化、数字化、融合化”方向升级,促使怀化成为湖南融入中国西南大数据中心的重要通道。
二是突出稳增长,把起势转换为胜势。围绕“5+10”现代化产业体系、怀化国际陆港、鹤中一体化、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战略,紧扣近两年投资、外贸等发展优势,持续稳投资、促消费,充分发挥国际陆港开行班列对铁路运输业的杠杆作用。聚焦推项目扩投资。超前谋划一批有代表性、带动性强、投资实物量显现快的项目;跟踪项目开工和推进,抓紧梳理摸底、加快前期推动,针对专项债、中央预算内、超长期国债、文旅等项目有序推动落地,加速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强化资金、用地等要素保障,抓实项目入库工作、做到应统尽统高效入统、充实项目库余量,推动新增项目应开尽开,在建项目提速增效,储备项目扩容提质。聚焦扩内需促消费。突出举办“怀乡怀品”“中医夜市”、以旧换新等系列展销活动,重点以各类“黄金周”“小长假”来刺激商圈经济、会展经济等新活动形态,积极组织引导餐饮、汽贸、文旅领域开展节日促销,支持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刺激商贸市场快速升温。
三是突出强入库,把潜力转换为活力。全面抓好“四上”企业和“限下”主体的培育,确保有项目、有企业、有数据、有标准、有质量,更好反映怀化发展特色成效。加大政策帮扶,强化“四上”企业支撑。加强行业“四上”企业运行监测,针对性拿出务实措施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对一时存在经营困难的“四上”企业加大纾困工作力度,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同时,继续加大对现有市场主体的清理,在落实“小升规、个转企”等一系列措施时,注重政策连贯性以及后续帮扶工作。因地制宜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强新企业的培育和发掘工作,充分借助我市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契机,重点发展箱包皮具、新材料、新型显示、中医药等特色产业集群,以医疗、消费为突破口推进城市服务性产业发展,串联各县市区“一主两特”地方性产业发展,构筑怀化产业发展体系,壮大产业链条,培育一批优质企业进入“四上”企业序列。
初审:黄如玉
复审:廖文忠
终审:杨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