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8-28 12:01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数说怀化“四上”企业发展非凡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矢志民族复兴,走过非凡十年,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恢宏壮丽的画卷。怀化市“四上”企业发展乘全国发展之势,十年来砥砺奋进、卓砺前行,总量规模双翻番,结构质量上台阶,完美实现量质齐升,为怀化十年高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为怀化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总量规模双翻番
(一)企业数量节节攀升。十年来,怀化市“四上”企业数量节节攀升,由2012年的1047家升至2倍,达到2100家,年均增长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资质建筑业企业、房地产企业数量分别升至783家、432家、120家、252家、187家和326家,分别是十年前的1.4倍、4.5倍、3.1倍、4.2倍、1.7倍和2倍,年均增长率分别为8%、3.4%、18.3%、13.3%、17.3%、6.4%、7.7%。
(二)企业规模稳步扩大。自2012年以来,怀化“四上”企业规模稳步扩大,企业资产由2012年的913.9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2235.6亿元,增长1.4倍,年均增长10.5%,中型企业由2012年的203家增至277家,小微企业由834家增至1803家,规模翻一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扩大至1.5倍,达808.9亿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企业总资产扩大至2.5倍,达129.9亿元;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总资产扩大至1.5倍,达10.9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总资产375.9亿元,扩大至4.6倍;资质建筑业企业总资产117.4亿元,扩大至2.1倍;房地产业企业总资产792.6亿元,扩大至4.7倍。
(三)企业收入持续增长。十年来,全市“四上”企业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总体年均增速6.9%,截至2021年年末,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991.3亿元,是2012年年末的1.8倍。从“四上”各个类型来看,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十年间增长0.5倍,达1180.7亿元;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1.3倍,达319.5亿元;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0.3倍,达7.6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达105.7亿元,是十年前的2.8倍;资质建筑业企业年营业收入216亿元,是十年前的2.9倍;房地产企业年营业收入161.9亿元,是十年前的2.5倍。
二、结构质量更精致
(一)产业覆盖更为完整。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标准划分,十年来,全市“四上”企业行业类型由2012年的涵盖144个行业中类扩充至214个。规模以上工业中制造业涵盖类别由2012年的85个中类扩充至108个,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叶制造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6个行业实现中类的全覆盖。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涵盖类别由2012年12个中类扩充至17个,其中零售业实现了中类全覆盖。规模以上服务业涵盖类别由2012年的21个扩充至58个,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居民服务业,机动车、电子产品和日用产品修理业,教育,卫生,文化艺术业,体育,娱乐业等11个行业实现了规上企业零的突破。
(二)公私结构更为优化。十年来,全市“四上”企业中公有制企业数量由207家下降至180家,非公有制企业数量由840家增加至1920家。公有制企业总资产由483.7亿元增至818.4亿元,增长69.2%,户均资产由2.3亿元增至4.5亿元,增长94.6%;公有制企业年营业收入由382.6亿元增至504.2亿元,增长31.8%,户均年收入由1.8亿元增至2.8亿元,增长51.5%。非公有制企业总资产由430.2亿元增至1417.2亿元,增加2.3倍,户均资产由5120万元增至7381万元,增长44.1%;非公有制企业年营业收入由711.7亿元增至1487.2亿元,增加1.1倍,户均年收入由8472.9万元下降至7745.8万元,负增长8.6%。两种所有制经济总量均实现了正向增长,结合企业数量和户均规模、户均营收来看,公有制企业做大做强、非公有制企业做多做活趋势明显,公私结构更加优化。
怀化市“四上”企业各项指标按所有制分类情况表 |
||||||
指标名称 |
2012年 |
2021年 |
十年增长 |
|||
公有制 |
私有制 |
公有制 |
私有制 |
公有制 |
私有制 |
|
企业数量(家) |
207 |
840 |
180 |
1920 |
-13.0% |
128.6% |
资产总计(亿元) |
483.7 |
430.2 |
818.4 |
1417.2 |
69.2% |
229.4% |
营业收入(亿元) |
382.6 |
711.7 |
504.2 |
1487.2 |
31.8% |
109.0% |
户均资产(亿元) |
2.3 |
0.51 |
4.5 |
0.74 |
95.7% |
45.1% |
户均营收(亿元) |
1.8 |
0.84 |
2.8 |
0.77 |
55.6% |
-8.3% |
(三)就业结构更为稳定。从吸纳就业人员来看, 2012年全市“四上”企业从业人员18.3万人,2021年为18.5万人,人员总量基本不变,但结构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分行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数由10.8万人下降至7.6万人;资质建筑业企业从业人数由3.9万人增至4.8万人;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从业人数由0.96万人增至1.7万人;规模以上服务业从业人数由1.5万人增至2.7万人;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从业人数由0.67万人降至0.38万人;房地产从业人数由0.67万人增至1.2万人。分所有制经济看,全市“四上”企业中公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由2021年的6.1万人下降至4.2万人,私有制企业吸纳就业人员由12.2万人增加至14.3万人。从户均情况看,全市“四上”企业户均吸纳就业人员数由174人降至87人,各个行业户均从业人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降幅最大的是住宿餐饮业从业人员,户均下降71.5%,最小的是房地产业从业人员,户均下降8%。从业人员由工业转向服务业,由公有制企业转向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密集程度明显下降,就业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加,就业结构更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