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统计局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 怀化统计

乡村美丽如画 人民安居乐业——党的十八大以来怀化市农业农村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2-10-17 10:09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以“三农”工作为重点,以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真抓实干,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逐步推进,主导产业不断升级,城乡融合发展步伐不断加大。 

一、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台阶,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

十年来,我市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基本思路,抓政策、稳面积,增投入、夯基础,重科技、强服务,围绕发展特色农业,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全市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集中。

——粮食产量稳定在较高水平,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巩固提升,2012-2021年,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在180万吨以上。2021年我市粮食产量199.17万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比2012年的182.26万吨增长9.3%;年均增长1%;其他各项农产品亦快速增长,2021年的油料产量达19.36万吨,比2012年增长37.8%,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6%;2021年的蔬菜产量165.52万吨,比2012年增长38.7%,年均增长率3.7%。园林水果、生猪、水产品等高值农产品产量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其中,2021年的水果产量达225.12万吨,比2012年增长了94.6%,年均增长7.7%。同期,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长2.5%,生猪出栏年均增长1.9%。十年来,我市粮食、油料、蔬菜、水果和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显著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市场供给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供了重要支撑。

2012-202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表

年份

粮食总产量(万吨)

油料产量(万吨)

蔬菜产量(万吨)

水果产量(万吨)

肉类产量(万吨)

生猪出栏(万头)

2012年

182.26

14.05

119.30

115.67

33.84

334.02

2013年

177.03

15.17

127.92

122.81

33.61

334.99

2014年

180.65

16.12

141.34

129.43

34.84

350.4

2015年

182.96

16.48

155.50

143.35

34.46

337.91

2016年

180.00

16.46

164.67

157.41

34.10

329.54

2017年

179.08

15.10

149.96

152.61

36.25

372.9

2018年

185.36

15.69

154.54

165.34

36.56

369.03

2019年

190.10

17.52

154.75

181.46

26.32

307.48

2020年

196.55

18.41

158.40

218.30

25.65

319.53

2021年

199.17

19.36

165.52

225.12

32.88

396.91

2013-2021年平均增长%

0.99

3.63

3.71

7.68

-0.32

1.94

2012-2021主要农产品(图1)

——农林牧渔业全面繁荣协调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244.88亿元(当年价,下同)快速增长到2021年的488.85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46%。其中,农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牧业总产值和渔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3.9%、2.3%、5.7%和4.3%。十年来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及各项构成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农业发展的奇迹。

2012-2021年农林牧渔产值表(万元)

年份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林业总产值

牧业总产值

渔业总产值

2012年

2448823

1309484

243320

824148

65182

2013年

2603071

1431629

273583

876750

73905

2014年

2739976

1584502

288834

903162

88311

2015年

2928589

1768944

260479

953718

102871

2016年

3159704

1858671

296076

1084012

116978

2017年

3247971

1686969

297026

1069780

122936

2018年

3307338

1719805

306275

1067362

134669

2019年

3991016

2001269

329446

1436675

135542

2020年

4682627

2214428

328938

1916699

126898

2021年

4888538

2347161

348042

1962943

127467

2013-202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图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2-2021年,农业产值占比下降了5.5个百分点,林业产值占比下降2.84个百分点,牧业产值占比上升了6.5个百分点,渔业产值占比基本保持稳定、一直在2.7%左右徘徊。由此,经过10年的逐步发展和深刻调整,农业内部实现了由“以种植业为主、以粮为纲”的高度单一结构向“农林牧渔全面协调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结构转变。

——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战略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市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0.9万吨,比10年来的最高值减少0.23万吨。2021年农药使用量8689吨,比2012年的9994吨减少1305万吨,下降13.0%。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截至2021年底,我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总数达570个。

二、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实现巨大飞跃

10年来,我市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和兴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明显增强,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农业机械总动力仅为315万千瓦;到2021年,达475万千瓦,年均增长率达4.7%,农业机械总动力快速增长。每公顷耕地拥有农机动力和每个农业劳动力拥有农机动力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分别由2012年的2.51千瓦和1.25千瓦快速上升到2021年的4.05千瓦和2.22千瓦,年均上升4.26%和6.63%。伴随农业机械总动力的快速增长,农业生产用机水平持续上升,农业机械服务范围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作业领域由粮食作物延伸到经济作物,由大田农业延伸到设施农业,由种植业延伸到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

——农业技术科技含量不断改善。2021年末,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0%,油菜综合机械化52.88%。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不断改善,实施“互联网+”工程,完成11个县级运营中心建设及验收,建设村级益农社点2442个。农业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实施13.67万公顷农业标准化核心基地、188个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农业基础设施技术改造。

三、乡村振兴不断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断健全

——七大百亿产业扎实推进。重点抓好中药材、水果、茶叶、蔬菜、畜禽水产、粮油、竹木七大特色产业。全域发展中药药材产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市市级以上中药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家,其中国家级2级、省级7家、市级32家,中药材面积达104万亩,总产量超过38万吨,药材原料产值达60亿元,综合产值达132亿元。出台《关于推动怀化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水果实现面积229.94万亩、产量225万吨。柑桔种植面积达146.4万亩、产量180万吨、产值50亿元,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成功创建了麻阳县柑桔产业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洪江市、溆浦县省级优质农副产品(柑桔)示范基地。全市茶叶面积26.3万亩、总产值25.2亿元。全市蔬菜面积稳定在120万亩。全市出栏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分别为396.91万头、20.17万头、91.39万只、3765.35万羽。全市粮食播面469.01万亩、粮食产量199.17万吨,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80万亩。全市高标准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500万亩、高效楠竹林152万亩,年产值达114亿元。

——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正清药业、惠农物流、恒裕竹木、补天药业集团)、省级龙头企业61家、市级龙头企业238家。全市销售收入过亿的企业26个,湖南惠农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年交易额过百亿元。湖南正清、惠农物流、恒裕竹木、补天药业4家企业获批省千亿产业标杆龙头企业,湖南奥谱隆等33家企业获批省“百企”项目扶持。全市农民合作社8372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1家、省级示范社154家。全市家庭农场2978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2家、最佳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3家。

——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加速。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82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5个、市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66个。获批国家农业产业集群县4个、国家产业强镇2个、省级产业强镇13个、省级农业产业特色小镇1个。靖州杨梅+茯苓产业创建了国家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麻阳县柑桔产业、沅陵县茶叶产业、溆浦县柑桔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洪江市柑桔产业、溆浦县柑桔产业、新晃县黄牛产业、中方县刺葡萄产业、鹤城区蔬菜产业创建了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麻阳县获批国家柑橘产业集群县、沅陵县获批国家茶叶产业集群县、洪江市和鹤城区获批国家中药材产业集群县。靖州县桐木杨梅小镇获批全省农业产业特色小镇。

——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明显。现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麻阳柑桔、金珠米业、雪峰片片桔、利农五倍子、黔阳冰糖橙、侗歌茶油)、“两品一标”农产品292个。黔阳冰糖橙、新晃黄牛、碣滩茶、靖州杨梅获评“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碣滩茶获评“全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黔阳冰糖橙获评“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碣滩茶、黔阳冰糖橙、靖州杨梅、沅陵竭滩茶获评省“一县一特”优秀农产品品牌。麻阳冰糖橙、靖州杨梅等12个农产品收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麻阳柑桔”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2.50亿元,碣滩茶品牌价值26.93亿元,黔阳冰糖橙品牌价值24.46亿元。

——农产品加工产业不断壮大。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45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03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8%,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1.8:1。麻阳县、洪江市、溆浦县列入农产品初加工省项目实施县,5年投入资金2亿元,建设通风库、冷藏库、冷冻库、气调库等设施1800座,储藏能力达25万吨。以正清、正好、补天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强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精深加工,正清集团研制的“正清风痛宁”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全市休闲农业企业516家,全市省星级农庄65家,其中五星级33家、四星级18家、三星级14家。年接待游客767万人次,年实现经营收入16.5亿元,安置农民工就业10万人。通道县、麻阳县获批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方县大松坡村“南方葡萄沟”获批国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道县皇都侗文化村、麻阳县楠木桥村、鹤城区白马村、中方县大松坡村、沅陵县界亭驿村获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省休闲农业集聚示范村8个、示范农庄10个。乡村旅游类经营主体和休闲农业从无到有,带动70万户农民家庭就业和增收。我市业已经实现由纯粹农产品生产向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各个环节共同发展,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功能向文化传承、生态保护和旅游体验等农业多功能开发利用的双重转变。

四、农村居民生活发生巨变,迈进全面小康

10年来,我市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消费水平持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农村居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1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2年增长2.57倍,由2012年的5190元增长到2021年的13321元,年均增长11%。

——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我市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村公路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百分之百通客车。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运有所达”。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0%,全市范围内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稳定保持在90%以上。农村环境脏乱差面貌明显改观。全市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各地立足实际打造了500多个美丽宜居典型示范村庄。农民屋内屋外更干净、院里院外更美丽,生活习惯更卫生,生活方式更绿色。农村民生事业不断取得进展。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健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移风易俗持续推进,乡村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力、稳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和大规模减贫行动,农村扶贫取得了显著的成就。2014年建档立卡时,我市农村贫困人口86.8万人,2021年全面脱贫。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放眼广袤田野,处处是生机和希望,我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越走越宽!

撰稿:方满伯

复审:廖文忠

终审:韩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