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统计局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 怀化统计

科技支撑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

发布时间:2022-10-21 10:41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怀化市科技事业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怀化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在全市科技工作者辛勤努力下,全市科技事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具有怀化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路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据《湖南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怀化科技创新能力从2012年的全省第12名上升至2021年的全省第7名。

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统揽,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怀化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关于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加快建成湖南西南门户和新增长极的若干意见》《怀化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怀化市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按照创新发展、产业集聚、集中布局和统一规划的原则,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聚集科技创新资源,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用创新发展引领怀化经济结构调整,抢占优势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二、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1.85亿元,增加到202124.37亿元以上,提高13倍之多。研发经费支出强度从2021年的0.19,提高到2021年1.34,提高7倍多。同时坚持以“大整合、大投入、大联盟、大突破、大统计”构建“大科技”格局,兑现落实《怀化市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行动计划(2018—2020年)》激励措施,对27大类56项创新事项给予奖补,奖补额度领跑全省各市州,已累计发放财政奖补资金1.64亿元,极大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2012年以来,全市获得省市科技计划项目资金逐年递增,2021年获得省级项目资金6000万元创历史新高。

三、创新主体不断壮大

通过先后深入实施产业及产业园区三年倍增计划、三年提升行动,以重大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坚持产业链、创新链、金融链、人才链、价值链“五链”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2年的5.0%增加到202118.44%。围绕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研发组织管理水平、成长性指标等四大板块,以科技计划项目为支持方式,引导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20家增加到20214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49.65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35.13亿元。

四、创新平台不断完善。

立足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创新平台的科技支撑作用,全市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由2012年的62家增加到目前505家,其中国家级17个、省级117个。建成正清集团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职院士只能建一个工作站)、青风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巴基斯坦中医药合作中心、国家杂交水稻研究工程中心怀化分中心等一批高端平台。刘良院士专家工作站被评为2021年度湖南省模范工作站;奥谱隆科技排名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第27位(共57家)。

五、人才队伍不断扩大

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瞄准生物医药、种业创新等“高精尖缺”领域,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陈良碧等行业领军人物、掌握关键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及团队1167人(个),有效带动全市科研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实施《五溪人才行动计划》,聚焦怀化国际陆港建设等重点领域,截止到2021年引进各类科技创新人才866人,其中,全职引进508人,柔性引进358人,吸引53名外籍专家来怀工作。科技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十年来,累积引进省级农业科技特派员300人次、“三区”科技人才1200人次,累积为帮扶单位(合作社、企业、农村经济组织等)突破生产技术231项,开办农业科技专题培训班389场,为有关单位增收达2亿余元,新增就业3000余人。因成效突出,怀化市、怀化职院、沅陵县、通道县、麻阳县谭家寨乡等5个单位被省委人才办评为先进单位,6名专家被评为优秀科技特派员。

六、科普工作不断深入

科普事业蓬勃发展,2020年9月,我市首次承办了由科技部等11个国家部委及省政府共同主办的“科技列车怀化行”活动。组织了由院士领衔的农业、医疗卫生、生态环境、地质等领域13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和外国学者、60余名省市县科技特派员,深入全市13个县市区的乡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专题讲座、科学普及、科技服务、医疗义诊、政策宣讲等300多场活动,辐射群众10万多人,该活动是时隔八年再次由湖南承办,效果获得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全市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每年主办怀化创新创业大赛,推荐参加全省大赛行业半决赛,2021年组织120家企业参赛,推荐26个项目参加省行业半决赛,1个项目晋级省行业总决赛。

七、创新成果不断产出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由2012年的58件增加到2021年的991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由2012年的0.6件增加到2021年的2.16件,增速排名全省第一。技术合同成交额从2012年的0.24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0.09亿元。正清集团研究制定了《中医药-青风藤》ISO国际标准,成为湖南研制的首个中药材ISO国际标准。近3年共选育和引进农作物新品种420个,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590项,实现经济效益约20亿元,其中育成通过国家审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37个、通过省级审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47个。

八、特色工作优势显现

怀化种业创新中心建设强势启动。积极对接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市政府与省农科院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整合怀化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怀化农科院、奥谱隆科技等资源,强强联手,在洪江市安江镇启动建设怀化种业创新中心。以杂交水稻为重点推动种业创新发展,建设现代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20万亩,打造杂交水稻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选育与新品种试验示范的综合平台。围绕怀化优势农业产业,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重点品种育种攻关、提纯复壮,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实现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6%以上、畜禽水产核心种源自给率75%以上。生物医药创新高地日渐成型。抢抓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机遇,整合在怀高校、院士工作站、重点医药企业研发资源,筹备建立怀化市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完善医药企业、医疗机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一体化协同创新模式。重点抓好茯苓、黄精等区域特色中药材ISO国际标准研制申报、道地特色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重点研究开发青风藤等特色中药材相关的中药制品、功能食品、化妆品、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推动中药材资源大市向生物医药产业强市跨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已初步成型。我市多措并举,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氛围,科技创新在五溪大地已蔚然成风。

撰稿:金清华

复审:陈熠

终审:韩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