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统计局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 怀化统计

怀化市能源生产及消费运行情况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3-12-11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今年1-11月,金融危机影响减缓、国内经济逐渐复苏,我市能源生产、运输和需求保持高位运行,供需总量基本平衡、略为宽松,市场价格稳中趋降。至下月,能源生产销售需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并朝宽松方向发展。

一、运行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主要能源产量

1、原煤生产量。据统计数据显示,1-11月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130.2万吨,同比增长12.5%,当月生产原煤9.5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烟煤产量114.5万吨,同比增长12.6%。原煤产量主要集中在辰溪县和芷江县。辰溪县原煤产量为127.4万吨,占全部原煤产量的97.8%;芷江县原煤产量为2.8万吨,只占全部原煤产量的2.2%

2、电力生产量。11月止,全市发电量143.8亿千瓦时,同比下降8.6%,当月发电量8.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42.4%,其中火力发电量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9%;水力发电量138.9亿千瓦时,受天气影响,同比下降9.4%   

3、其他能源产量。1-11月,全市烧碱产量0.63万吨,同比增长16.3%,烧碱主要产地为洪江市。电石产量0.76万吨,同比下降48.2%,电石主要生产地为辰溪县。水泥熟料产量19.4万吨,同比下降28.5%,水泥熟料产地主要集中在辰溪县6.7万吨,通道县3.9万吨,溆浦县3.5万吨,中方县3.2万吨,靖州县2.1万吨,除辰溪县产量同比增长46.5%以外,其余各县区产量平均降幅在30%以上。水泥产量87万吨,同比增长4.8%,产量有7个县市区增长,3个县区下降。钢材产量0.6万吨,同比增长1.8%。铁合金产量3.6万吨,同比增长15.0%

(二)消费量

据统计,1-11月煤炭消费量126.5万吨,环比增长10.7%。其中,一般烟煤耗煤量124.8万吨,环比增长10.8%;洗精煤耗煤量3.6万吨,环比增长23.8%;焦炭耗煤量16.0万吨,环比增长10.8%;电力消费量55.8亿千瓦时,环比增长8.5%。生物质燃料消费11.5万吨,环比增长8.6%。其他燃料消费34.5万吨标准煤,环比增长10.0%

(三)销售量

1-11月原煤销量130.8万吨,同比增长16.0%,其中无烟煤销量15.2万吨,同比增长11.8%,烟煤销量115.5万吨,同比16.5%;洗煤销量0.48万吨,同比下降0.3%

(四)库存

据分析,截至11月底全社会原煤库存0.62万吨,同期库存3.09万吨,同比下降79.9%,比上月下降3.22%,比年初下降48.8%。年初库存量1.2万吨,年初库存同比增长11.0%。其中主要是烟煤的库存起主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煤炭总量过剩压力继续加大

十二五中后期以来,各地各有关方面投资办矿积极性空前高涨,据各省区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2015年全国煤炭产能将突破42亿吨,大大超过37亿吨的需求预期。全国连续6年新增产能在2亿吨以上。2006年至2008年,煤炭固定资产投资4800亿元,还将在两三年内新增产能78亿吨。今年以来,又出现了一些影响供需总量平衡新的因素。一是个别地区和企业在市场需求明显回落的情况下,依然开足马力盲目生产,甚至一些新建、改扩建矿井未经竣工验收、未经安全和生产许可,非法和违规从事生产。二是受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煤炭进出口政策影响,煤炭进口激增、出口锐减,使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国内供求关系的空间日趋缩小。这进一步加剧了我市煤炭总量过剩、供大于求的压力。

(二)工业结构偏重给节能降耗带来巨大挑战

我市工业重型化结构明显,主要是靠煤炭生产、炼焦、有色金属冶炼、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支撑,而这些产业普遍产品初级化,附加值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形成了一种能源依赖型产业和粗放的增长方式,产业链条短,结构性能源消耗十分突出。给节能降耗工作带来巨大挑战。

三、工业能耗的对策和建议

(一)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

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是从整体上提高能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从源头推动经济(产业)——能源(资源)——环境(生态)三者间的协调互动,其范畴包括以环境和生态为约束条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供应格局,统筹规划能源开发、运输、贮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实现能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向节能型发展。搞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布局,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

(二)加快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促使工业经济保持合理的经济结构与强有力的发展活力,结构调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创新为根本,以体制创新为保障,始终坚持调高、调优、调大、调外的结构调整原则,要正确处理好调整、改革和发展”“结构、速度和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应变和竞争能力;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更加有效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大力推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切实增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能源监督管理

节能降耗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是依靠科学进步,向技术改造要能源。大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在于推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开源节流并重,节能优先的能源方针,研究制定节能政策,明确激励政策,建立严格的节能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业节能工作的指导、服务和监督检查,强化节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