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1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加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我市矿产资源丰富,工业经济发展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矿产资源开发,经济增长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等问题。如何转变增长方式,降低能源消耗,是我们应当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基本情况
至2013年11月,全市583家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212.9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2%;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779.7亿元,同比增长10.3%,万元产值能耗为0.3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5.9%,综合能源消费量的增幅远低于工业总产值的增幅,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明显。(见表1)
表1 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体情况对比表
指标名称
|
2012年1-11月
|
2013年1-11月
|
对比增幅(%)
|
综合能源消费量(万吨标煤)
|
229.5
|
212.9
|
-7.2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707.1
|
779.7
|
10.3
|
万元产值综合能耗(吨标煤/万元)
|
0.32
|
0.27
|
-15.9
|
二、规模工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
(一)能源消费品种结构。
至2013年11月,规模工业原煤消费126.5万吨,焦炭消费16.0万吨,洗精煤消费3.6万吨,,累计折合108万吨标准煤,煤炭消费量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50.7%。规模工业电力消费量达55.7%,折合标准煤(按当量值计算)68.5吨,占消费总量的32.2%,仅此两项能源消费就占到了总能耗的82.9%。
(二)分行业能源消费构成。
从分行业来看: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的生产涉及到32个工业行业大类,综合能耗占比最大的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耗能53.3万吨标准煤下降3.5%,占总能耗的25.0%;其次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耗能47.5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9.4%,占总能耗的22.3%;第三位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耗能32.3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15.2%;第四位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耗能18.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3%,占总能耗的8.4%。仅这四大行业的能耗合计就达151.1万吨标准煤,占总能耗的71.0%。
(三)能源加工转换效率有小幅下降。
由于原材料成本的提高,至11月,当月用于火力发电的加工转换投入为9.4万吨标煤,转换效率为65.0%,同比下降0.27%。用于原煤入洗的加工转换投入为0.45万吨标煤,转换效率为88.0%。合计用于加工转换投入的能源为9.8万吨标煤,转换效率为66.2%,同比下降0.38%。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全市节能调控机制的积极运作下,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制约节能降耗的不利因素和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
(一)能源消费结构单一。
从历年的能源消费品种看,我市能源消费虽然煤炭消费比例有所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有所上升,但以煤炭消费为主的格局没有改变。2013年煤炭消费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53%;电力消费占消费总量的29%。而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所占比重低,合计占规模工业能耗总量的 4%。由此可以看出,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市工业发展未来努力的方向。
(二)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任务繁重。
2013年,怀化市年耗能在万吨标煤以上的工业企业43户。重点耗能企业的用能情况对全市节能降耗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年耗能在10万吨以上标准煤的企业有5个,上半年能源消费量173.9万吨标准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的81.68%。
四、对策和建议
(一)实现能源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现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是从整体上提高能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供应格局,统筹规划能源开发、运输、贮存、加工、转换、燃料替代等,实现能源利用的最佳整体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向节能型发展。搞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合理布局,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实现有效利用能源资源。
(二)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
能源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要根据我市能源资源分布与消费的特点,兼顾城市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耗能工业布局应尽可能靠近能源产地。有条件的矿区发展煤电、煤电铝、煤化工以及煤炭建材联营,天然气化工与能源集成优化利用,天然气应首先考虑在城市等承受能力较高的领域或行业中应用。合理调整常规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热电联产比重,提高煤炭转换二次能源比重。
(三)加快工业结构日趋合理
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结构,促使工业经济保持合理的经济结构与强有力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做大做强制造业,扩大和提升全省工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要注意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更加有效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发展,大力推进工业经济集约发展,切实增强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向集约转变,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素质,增强工业发展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能源基础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循环利用
矿物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目前我国约90%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来自能源生产和消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等大气污染物造成的酸雨、呼吸道疾病等已经严重威胁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健康。即使实现以能源消费翻一番来保证经济翻两番的目标,能源消费总量仍要增加超过两倍的标准煤。如果未能有效调整能源结构,其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压力是十分沉重的。特别是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十分严重,其带来的环境威胁将更加严峻。因此,控制煤炭消费过快增长,提高天然气、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是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