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统计局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 怀化统计

怀化市能源消耗结构与供给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10-03-03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怀化市能源消耗结构与供给结构分析

  

“十一五”规划提出以来,怀化市将节能降耗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节能降耗工作的部署,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节能工作取得成绩,但是,我市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仍有待继续改善。现以2008年为例,分析我市的能源消耗结构和供给结构2008年,怀化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03.69亿元,同比增长1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82.65亿元,同比增长36.3%。综合能源消费量236.97万吨标煤,同比增长10.3%

一、怀化市能源消耗结构现状

(一)能源消费品种单一

从整体上看,我市的能源消费基本形成以煤、电为基础,其他能源为辅的能源消费结构。煤炭依然在我市能源消费存量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08年,我市煤炭资源消费在总能源消费中的平均比重为63%;电力消费占总能耗的26%; 能源加工转换产出的热力合计10.9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3% ;煤矸石和生物质能占总能耗的3%;油气占总能耗的1%

从以上的消费情况可以看到,我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煤炭作为初级的能源产品消耗大、污染高、热值和效率相对较低,在西方发达国家早已被石油和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所取代。我市虽然有部分清洁能源但能源消费结构仍较落后,目前大力发展的生物质能主要是采用稻壳、木屑、秸秆等生物质作为燃料,其优点是燃烧容易,污染少,灰分较低;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较大,但利用不够。2008年全市利用的生物质能源总量约为2.1万吨标准煤,较2007年利用的0.88万吨标煤有大幅提升,但其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热效率仅为10%一30%,热值及热效率低。我市能源消费格局仅限于传统的一些品种,尚未涉及到新能源、可替代能源领域。能源消费结构的单一使得我市的能源对外依存度很高,易受外部供给、价格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二)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下降

在全市八大高耗能行业中,总计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99.96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比重的84.4%,与去年同期相比,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

其中,非金属矿物制造业综合能耗63.74万吨标煤,比重为26.9%;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2.58万吨标煤,比重为13.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1.02万吨标煤,比重为13.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5.87万吨标煤,比重为10.9%;化学纤维制造业23.68万吨标煤,比重为1.6%

(三)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增长放缓

我市的47家万吨以上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建材、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其能源消耗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的60.3%,对全市的节能降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08年重点耗能企业能源消耗同比增长8%,产值同比增长24%,相比于全市规模工业能耗同比增长10.3%的速度来看,重点耗能企业的能耗增长放慢了步子,说明我市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继续抓好这些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

(四)重工业能耗增长趋缓

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3.9万吨标煤,同比增长26.7%;重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83万吨标煤,同比增长6.3%,速度已放缓,但其能耗总量占全市工业企业总能耗的77.2%,这说明我市的工业结构仍以重工业为主。

二、怀化市能源供需现状

怀化市的煤炭资源储量不大,2008年全年生产原煤95.67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原煤的需求量为207.8万吨,生产远远不能满足需求,2008年我市从外地购进原煤231万吨,满足工业生产消费需求后,库存仅余10万吨。2009年所需原煤、原油将继续依靠外地调入。

怀化水能资源丰富,是全国十大水电基地主体地带之一,水能理论蕴藏量499万千瓦,五强溪、凤滩、洪江水电站,牌楼水电站、湾潭220千伏变电站等水电项目相继建设和竣工,总装机容量320万千瓦,我市地方电网跨区域、大范围调度和输送能力大大增强;地方电网与国家中国南方电网连接通道倍增,电力输送“瓶颈”破解,电网承载能力成倍增长。截止2008年底,我市累计总发电量为122.6亿千瓦时,其中水电121.6亿千瓦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50.9亿千瓦时,电力供应充足,并有盈余外调。

我市的油和气(汽油、柴油、液化气和天然气)均需进口或从省外调入,对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较高。

三、存在的问题

(一)煤炭消费比重高。

2006年到2008年,我国煤炭消费量增加了6亿多吨,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占70%左右,2009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549万吨,居世界第一,比2000年增加了27%,预计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仍将达2200万吨,国家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以煤为主仍是我国工业生产的主要能耗结构,我市亦不例外。

2008年全年的能源消费情况来看,全市工业生产消费中是以原煤为主导地位,原煤消费量高达148.4万吨标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3%。而清洁能源如电力消费量为62.6万吨标煤,占总能耗的26%,天然气只有0.97万吨标煤,几乎可忽略不计。这种单一的能源消费格局,不仅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低下,而且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据环保部门有关资料测算,每消耗一百吨标准煤将排放烟尘3.5吨、二氧化硫3吨、废渣15吨,排放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烟尘总量分别有90%70%来自燃煤。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产业、产品结构的挑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对我市工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成了严峻挑战。

(二)能源加工转换企业极少

   能源加工转换是指为了特定的用途,将一种能源(一般为一次能源),经过一定的工艺,加工或转换成另外一种能源(二次能源),由此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24家,其中只有6家企业有能源加工转换能力,能源加工转换效率只有湘维公司达到了同类企业平均水平:74.26%,其余均相差甚远。

(三)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降耗不容忽视

我市47家重点耗能企业2008年全年共消耗能源142.8万吨标煤,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60.3%,但其工业总产值仅占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5.8%,重点耗能企业存在高耗低产现象,节能减排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三、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关系到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多元化能源发展战略,不仅是保障能源供应的需要,也是减轻环境污染、确保国民经济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市主要以煤炭、电力等常规能源为主,成品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比重明显偏低,为此应积极开发引进新能源品种,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油、气店等优质能源使用比重。

(二)优化工业结构

我市是以化工、冶金、建材、陶瓷为主导产业,均是高能耗、高物耗、高排放的重型资源利用产业,对能源和资源的依赖度高,工业结构性污染严重,影响我市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目标和经济运行效益。因此,应大力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加大政策力度,把好能耗增长源头关,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的强制性门槛,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的势头。大力鼓励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升级,优先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企业,坚决淘汰技术装备落后、高能耗、高排放、污染严重的小火电、小造纸企业以及资源浪费严重的小煤窑等,

(三)加强重点耗能企业监管

重点耗能企业是我市能源消费的主体,也是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要加大对现有重点耗能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扶持力度,继续从资金、技术、信息上对现有重点耗能企业给予倾斜,帮助其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企业节能降耗的主体作用,加快实现节能目标。依法对重点企业进行全程、动态监控,使节能降耗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

(四)鼓励企业生产进行能源加工转换

能源加工转换不仅可以为企业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对能源的回收再利用也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围绕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提高规模经营能力和水平,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传统产业升级,鼓励企业生产进行能源加工转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

(五)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生产工艺差、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市工业能源利用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类现象在化工、冶金、建材、陶瓷行业表现尤为突出,是全市工业企业能耗水平高低、企业发展后劲足不足的关键所在。因此应鼓励企业研究、开发、引进先进节能技术、设备,大力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切实提高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大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运用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推广应用,降低原始资源的消耗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