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市统计局

首页 > 政务公开 > 数据发布 > 统计分析 > 怀化统计

怀化市2004年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

发布时间:2005-05-10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统计局

怀化统计第9期

       2004年随着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增资政策的落实、机构改革、企业改制工作推进,怀化市劳动工资呈现出在岗职工人数下降、工资总额增长、工资水平提高的特点。全市在岗职工21.93万人,下降2.6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17亿元,增长9.46%;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9万元,增长12.2%。具体表现如下:
     一、从人数上看,在岗职工总人数下降。
   
  1、2004年年末,全市在岗职工总数21.93万人,与上季相比下降2.62%。从所有制形式来看,国有和集体在岗职工人数下降,其他单位在岗职工人数增加。其中,城镇集体单位人员下降尤为突出,在岗职工总数由2003年年末的2万人下降到2004年年末的1.77万人,下降11.32%;国有单位在岗职工16.8万人,下降3.31%;其他单位在岗职工3.36万人,增长6.73%。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许多效益不好、经营困难的国有企业实行兼并破产,从而使部分国有单位人员流向其他单位;二是乡镇供销社和粮食企业大部分改制,许多职工买断,使得城镇单位减少人员较多。由此可见,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步改变。在国有单位在岗职工逐渐减少,人员就业逐渐流向其它经济类型单位,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成为实施再就业工程的重要领域。
   
  2、从会计制度来看,企业在岗人数减少,事业和机关单位在岗人数略有上升。2004年年末,企业在岗职工人数为8.61万人,下降7.52%;事业单位在岗人数为8.99万人,增长0.33%;机关单位在岗职工为4.33万人,增长1.92%。企业在岗人数下降主要是随着我市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实行减员增效,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有所减弱,大量在岗职工提前退休、内退,终止、解除合同人数增加.

 二、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稳步增长
   
  1、从所有制形式来看,怀化市2004年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6.17亿元,增长9.46%。其中,国有在岗工资总额20.7亿元,增长9.5%,集体在岗工资总额1.82亿元,增长3.3%;其他单位在岗工资总额3.66亿元,增长0.4%
  由于工资总额的增长和在岗职工人数的下降,使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19万元,增长12.2%,其中国有单位1.22万元,增长13.2%;集体单位1.01万元,增长14.3%;其他单位1.09万元,增长5.5%
   
 2、从会计制度上来看,企业、机关、事业工资总额稳步增长,人均工资稳步提高。企业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0.12亿元,增长3.8%;机关工资总额为5.29亿元,增长16.3%;事业单位工资总额为10.77亿元,增长12%。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9万元,增长12.2%。其中,行政单位1.23万元,增长14.2%,企业1.16万元,增长12.1%;事业1.2万元,增长11.1%
   
 3、我市工资保持稳定增长的主要因素:首先,我市一些县市工资由于以前财政紧张工资未发放到位,从去年下旬开始基本能拿到全工资,带动了工资的增长。其次我市通过行政执法和统计上岗培训,使各起报单位对奖金、津贴等属于劳动报酬统计范畴的都能如实上报,致使劳动报酬总额同比增长,尤其体现在中、省企业工资的增长幅较大。
   
 三、问题与建议
   
 在职工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应看到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依然存在。
   
 不同行业间的工资差距拉大,已成为影响职工收入差别的重要原因。从总的趋势看:传统产业和技术含量低的产业收入水平较低,如: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而一些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具有一定发展前途的产业,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以及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职工收入水平明显较高,如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业等。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工资水平最高,平均为2.08万元,与农林牧渔业平均1.47万元相比,行业差距鲜明。

 从不同经济类型来看,由于一些效益好的垄断行业集中在国有经济中,如供电、通信、金融等行业,从而带动了整体的提高。使得国有单位的平均工资1.22万元,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工资1.19万元。
   
 从不同隶属关系看,中央单位属平均工资最高为2.09万元,省属单位平均工资为1.37万元,市属单位平均1.48万元,县及县以下单位平均1.09元。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虽然全市劳动工资有了稳步的增长,企业单位也有了突出的表现,但由于我市非公有制欠发达,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总额所占比重大,政策性的调资因素仍然是工资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企业中增幅最高的、工资水平最高的仍然是中、省属的垄断行业和单位。这也反映了我市经济不发达,经济结构单一的现象。因此,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础上,要注意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扩大,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积极引导和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快对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的改制,调整优化其布局和结构,以增强它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国有、城镇集体单位的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和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减轻这些企业的负担,多管齐下共同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加快提高其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全市各行业间职工工资收入的差距。
   
2、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调节国民收入差距,在个人所得税方面适当向低薪人群倾斜,提高工薪所得税征税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