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3-17 00:00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2016年全市审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审计署、全省审计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任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肃揭露和查处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及时反映重大风险隐患,注重揭示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石和重要保障作用,为促进“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和“一极两带” 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强化审计监督,服务改革发展
1.持续关注政策落实。要围绕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部署,持续跟踪审计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抓住项目落地、资金保障、简政放权、政策落实、风险防范5个方面,重点关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任务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各项审计中,都要关注上述政策的落实情况,做到各项专业审计与政策落实跟踪审计高度融合。按照审计署统一部署,持续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审计,每季度对2-4个县市区进行审计,每个季度末月10日前,向省审计厅提交跟踪报告。定期向市政府和省审计厅报告审计情况。
2.深化财政绩效审计。要重点关注财政支出绩效、积极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存量资金盘活、专项资金整合及统筹使用情况,促进财政资金减少沉淀,推动财政资金合理配置、高效使用;要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精神,加强对“三公”经费、会议费使用和楼堂馆所建设等方面的审计,促进厉行节约和规范管理。市本级今年安排财政预算执行审计项目8个,专项资金审计项目2个,各县市区审计局根据实际情况做好财政审计计划。
3.加大民生资金审计。要按照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要求,加强对扶贫、“三农”、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等民生资金和项目的审计,重点监督检查政策执行、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等情况,促进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今年,审计署统一安排了两大民生审计任务:2015年度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医疗救助资金审计。各级审计机关要扎实准备,精心组织,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市本级和13个县市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实行交叉审计。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扎实开展溆浦县、新晃县、鹤城区、洪江市四县市区的2015年度扶贫专项资金的审计。
4.深化经济责任审计。要按照党政同责、同责同审的要求,全面推行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要围绕领导干部履行发展、环保、民生、安全、绩效、廉政等责任情况,根据我市制定的经济责任审计纲要的要求,确定不同岗位审计重点,着力揭示和反映重大违法违规、重大失职渎职、重大决策失当,以及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今年,省厅将继续组织市州审计机关,采取大循环异地交叉方式,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省厅拟安排我市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1个,市本级计划要对12名领导干部进行经责审计,其中任中审计11人,离任审计1人。
5.加强政府投资审计。要围绕规范建设领域秩序,重点关注项目实施、资金使用、工程建设管理等情况,要着眼于提高投资管理效益,揭示反映项目管理粗放、损失浪费以及重大违法违纪等问题。今年,市本级将围绕市城建投、市交建投、市水务投、市国土局、市交通局、河西经开区等单位实施的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并对市公安局、市人防办、市职业教育基地芷江师范学校、市第一人民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部门预算单位的建设项目进行跟踪审计。
二、顺应审计改革,提升审计效能
6.拓展创新审计思维。在审计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用客观的、辩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适应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将是否有利于科学发展、深化改革、民主法治作为审计评价的重要标准。坚持全覆盖与凸重点相结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中心,全面把握市情实际,集中力量对重点区域、重点项目、重点行业进行审计,要审深审透,更加有效利用审计资源。坚持严格依法审计与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两手抓”,从严治标、着力治本。
7.提升审计质量水平。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严格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等规定,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审计人员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完善审计项目审理制度,突出发挥审理工作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改进审理方式,促进提高审计质量。按照省厅要求积极推广集中审理制度,完善审计业务会议集体审议制度,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建立健全跟踪审理制度,强化审计过程的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审计质量隐患,有效防范审计风险;强化对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继续抓好优秀项目的评选工作,努力提升审计成果。
8.创新审计技术方法。坚持与时俱进,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效能。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深化审计技术在审计项目的广泛应用,不断推进数据式审计,努力实现审计技术与审计项目深度融合。以财政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两大审计为平台,进一步完善审计组织方式。有效整合各专业审计项目,科学做好多种审计类型有机结合。对涉及全市的重大审计项目,要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技术资源、项目资源、成果资源,灵活运用“上审下”、“交叉审”、扁平化管理等行之有效的组织方式,使各项审计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迸发生机和活力。全面整合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资源。根据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职能性质,合理利用,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构建“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格局。
9.提升审计整改成效。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和问责力度。根据相关规定,进一步强化审计整改落实和问责机制。建立审计内部整改督查机制,在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联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办,探索开展人大专项询问整改工作,加强各部门审计整改的力度,确保审计整改取得实效。加强对审计成果的分析利用,形成倒逼机制,推进问题产生的“源头”管理。
三、铸牢奋斗目标、加强自身建设
10.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强化纪律建设,从严管理审计队伍,加强干部交流锻炼培养,增强审计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审计队伍的凝聚力。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契机,着力做好综治、安全生产、创卫、计生等基础性工作,力争先进;积极迎接省厅组织的年度考核,力争优秀;在全市审计系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11.强化审计能力培养。要结合实际,拓宽审计人员培养渠道,综合运用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网络培训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健全完善审计人员业绩考评、激励约束等机制,促进提升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大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力度,促进审计干部能力全面提升。要鼓励和督促审计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夯实履职尽责的知识储备,磨练过硬的基本功。
12、全面加强党建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机关党支部的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全面推进机关党建工作,不断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切实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利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干部教育培训网络等平台,开展“领导讲党课、专家讲理论、典型讲事迹、党员讲体会”等学习教育,不断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要认真执行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机关党支部的阵地作用,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要积极创建一个党建品牌。紧紧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组织局机关党支部继续深入开展 “结对联点”活动,从“三个一”(组织一次专题座谈会、讲授一堂业务辅导课、指导一个审计项目)着手,并结合市委“一进二访“活动要求,继续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扶贫村麻阳县郭公坪乡喇叭溪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13.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健全制度,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监督,严肃纪律,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坚持廉政纪律是审计工作的“高压线”,严格遵守“八不准”审计纪律等廉政规定,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风险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惩防并举,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强化廉政纪律监督检查。持之以恒地落实好“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市有关规定,强化作风建设,进一步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以需求为导向,找准做好审计监督工作和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发挥监督服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