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4-18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农业农村局
2017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精细农业和农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一、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供给质量和经济效益
1.加快推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坚持“两稳两提,一调一转”工作方向(即稳定面积、稳定总产,提高品质、提高效益,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确保粮食面积基本稳定在480万亩,总产180万吨,粮食生产综合效益60亿元以上。按照稳粮、提质、增效目标,大力推进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落实“两减三增”,即减少劣质水稻、减少籽粒玉米;增加优质稻、增加马铃薯、增加小杂粮。发展高中档优质稻150万亩以上,籽粒玉米面积调减至100万亩以下,发展马铃薯20万亩以上,发展特色杂粮25万亩以上。(责任领导:何青高;责任单位:委粮油作物和种子管理科、市粮油作物工作站)
2.积极发展经作产业。按照“精准定位主导产业、市县联动共抓主导产业”思路,顺应绿色消费潮流,突出山区农业特色,坚定不移把做大做强水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主导经作产业作为深化农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优化经济作物结构,加大品质资源挖掘和地域特色品种开发力度,选育和引进一批适销对路、熟期合理、品质优良的品种,调优产品结构。大力培植特色水果产业,打破行政区划界域,重点推进中方葡萄、靖州杨梅、麻阳冰糖橙等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推进老果园、老茶园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力争改造老劣果园5万亩、低产茶园0.4万亩,新扩无性系茶园面积2万亩,打造一批精品果园和生态有机茶园。稳步发展中药材,在靖州、新晃、洪江、沅陵、溆浦等优势区新发展茯苓、龙脑樟、雪峰天麻等道地中药材3万亩。统筹推进蔬菜生产逐步由分散型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转变,确保城镇居民蔬菜安全供给和价格基本稳定。(责任领导:舒福北;责任单位:委经济作物科、市经济作物工作站)
3.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围绕怀化优势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推进一二产业融合发展,初加工继续抓好麻阳、溆浦和洪江市3个柑桔产业初加工项目县项目实施,力争扩大柑桔产地初加工项目县,精深加工重点抓好正清、正好、补天等龙头企业,强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精深加工。积极培育和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以上。切实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和建设,力争全市新增现代农业省级示范园12个以上。(责任领导:梁高动、张学龙;责任单位:委农业产业化指导科、委项目办)
4.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积极推行产业垂直分工,推进高端产业与普通产业有机结合,满足个性化、多样化、高端化消费需求,增强地方产业竞争力。积极发展循环组合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由“平面式”向“立体式”转变,大力推进“稻鱼型”、“猪果型”等农业立体式循环发展。立足本地绿色生态、田园风光、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推进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重点开展休闲农业特色示范园创建、星级休闲农庄培育和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 。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村电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搭建农村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电商企业有效对接,实现线上线下良性互动。(责任领导:张学龙、舒相奇;责任单位:委农业产业化指导科、委市场与经济信息科)
5.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依托怀化主导产业优势,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尽快出台《关于中共怀化市委怀化市人民政府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怀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进行茶叶品牌整合统一打造“碣滩茶”品牌的意见》,将全市茶叶统一整合为“碣滩茶”品牌,打造好“怀化水果”“怀化道地中药材”、“怀化优质肉食”等复合型农产品区域品牌,实现“四个一”的农产品品牌建设目标:即塑造好一个怀化农产品品牌整体标志、培育出一批农产品区域品牌,制定好一个怀化市农产品品牌管理办法,建立一套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文化挖掘与媒体宣传品牌营销相结合推广体系。 依托国家级、省级农产品品牌评选和中部农博会、西部农博会、湘品出湘等大型节会活动,加大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推介和营销力度。(责任领导:张学龙;责任单位:委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科)
二、不断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1.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抓好怀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编制园区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将怀化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孵化器。推动靖州国家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和通道、芷江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加快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进程,尽快组建怀化现代农业科学院。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工作,重点抓好2.45万亩“再生稻高效高产栽培技术”和2300亩“水稻�”稻田高效种养技术模式等新技术示范。发挥怀化全国三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杂交水稻制种产业,推进靖州现代种业示范园区建设。(责任领导:石干、何青高;责任单位:委科技教育科、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种子管理站)
2.加强植物疫病防控。按照服务站房标准化、作业服务标准化、组织管理标准化要求,推行专业户统防统治标准化服务,全市依托专防组织建设10个标准化专防区域服务站,每个基地面积不少于2000亩。采取物理、农业、生物等绿色防控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开展绿色防控综合技术示范,真正达到减少化学农药次数和使用量的目的,集成形成我市绿色防控技术规范。以专防组织、种植大户、合作社、扶贫村、优质农产品基地为重点,全市植保系统落实80个服务对象开展病虫害防控精准服务。通道、靖州分别确定5个、3个固定点开展柑橘黄龙病疫情监测,开展柑橘黄龙病疫情排查,发现疑似疫情及时送检,确定疫情及时挖除病株。(责任领导:舒福北;责任单位:市植保植检站)
3.加强农业机械推广。以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抓手,继续着力提升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水平,突出抓好经作、林果业机械化生产,大力推广先进环保新机具新技术,力争全市农机总动力增长3.5%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继续抓好农机“千社工程”实施,力争全市新增15家以上。全力推进粮油生产耕、种、收、运、植保、烘干各环节机械化,主攻机播、植保、烘干等薄弱环节,力争完成水稻机插面积90万亩以上,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升2%以上,油菜机械化直播面积增长10%以上,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提升2%以上。加大植保飞机和烘干机推广力度,新推广无人植保飞机30台以上、烘干机20台以上。进一步规范高效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切实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领导:舒相奇;责任单位:市农机局)
4.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按照“四个最严”总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以农业标准化为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加强日常监测,深化专项整治,严格执法监管,确保主要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进一步巩固委市共建农业标准化建设成果,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0个。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维护生猪屠宰市场,重点集中整治杨村、石门生猪私屠滥宰点。(责任领导:梁高动、何青高;责任单位:委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委农业标准化办公室、市农业行政执法支队)
5.加强耕地质量和肥料管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试点为契机,集中力量,开展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土地改良、机耕道路等建设。配合国土部门认真做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入库和成果验收,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强化辖区内肥料生产企业监管,采取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保障企业依法依规生产。围绕重点减肥作物,推动化肥减量增效,提高主要作物化肥利用率,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750万亩。尽早谋划秋季绿肥生产,确保完成110万亩面积。围绕土肥水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重点推广高效节水农田技术,全市计划推广面积10万亩。(责任领导:舒相奇;责任单位:市土壤肥料工作站)
6.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逐步建立健全农业环境检测点,摸清农业面源污染家底。以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示范村建设项目为纽带,推广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庭院技术,解决农村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及污水,优化肥料、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施用量,减少氮、磷流失和水体污染;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减少焚烧(粉碎、加工、过腹还田等),将传统的单一种植与废弃物综合利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清洁循环生产,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加大农村能源推广和建设,推进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力争新建规模化沼气工程5处。(责任领导:舒相奇;责任单位:市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管理站、市农村能源办)
三、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1.大力实施农业产业扶贫。全面落实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规划,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总结可复制、可推广、服水土、接地气的优秀产业扶贫案例。(责任领导:梁高动;责任单位:委项目办)
2.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抓住靖州县、通道县列入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县和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县难得机遇,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档次上下功夫。其他县市区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责任领导:张学龙;责任单位:委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科)
3.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重点抓好“三化一改”(即净化、绿化、淳化和农村危房改造),深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投入,加强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强农村发展后劲。狠抓督促指导和工作调度,力争全市13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部达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党政分管领导各办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力争办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典型,扩大办点示范效应。(责任领导:张学龙;责任单位:委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科)
4.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就业,建立健全农民素质教育体系,不断扩大农民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果,力争实现有培训需求的贫困人口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全覆盖。(责任领导:石干;责任单位:市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委科技教育科)
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1.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整县推进培育家庭农场试点示范,深入开展省级示范社创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试点。总结推广好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和金融、保险等方面开展服务,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农机作业、烘干、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服务。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工商企业租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工商资本租地分级备案制度。(责任领导:张学龙、蒲少军;责任单位:市农村经营服务站、委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2.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力争全面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市形成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经营权。扩大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范围(洪江市选择一个试点村),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建设和农村土地仲裁体系建设,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农民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启动农民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试点。(责任领导:张学龙、蒲少军;责任单位:市农村经营服务站、委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
3.全力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抓好全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沅陵县全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和麻阳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深化农垦体制机制改革。(责任领导:蒲少军、何青高;责任单位:委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市国营农场管理站)
五、切实提高服务管理能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工作责任落实。建立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责任落实机制,明确落实重点工作的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责任领导、责任单位中排名第一的为牵头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牵头责任领导和责任单位要科学谋划,做好相关协调工作。跟踪实施进度,定期收集实施成效。各责任单位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工作台帐制度,明确完成任务的工作要求和时间节点。重点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调度、年末有考核。重点工作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个人和先进集体的重要依据。(责任领导:梁高动、蒲少军;责任单位:委办公室、委综合调研科、委人事科)
2.加强农业服务管理。用社会化理念服务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加强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水稻、油菜全程机械化。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提高良种覆盖率,提高种植业经济效益。加强植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推进植物疫病防控由农业部门为主向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转变。用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精细管理现代农业企业,探索引进企业管理成本核算方法,对农业企业耕、播、管、收等环节进行精准的成本核算,确保农业生产实现效益最大化。(责任领导:梁高动、舒福北、舒相奇;责任单位:委综合调研科、市农机局、市植保植检站)
3.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关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农业农村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加强综合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农情调度。发挥好农口部门牵头协调职能,加强与横向部门沟通联系,凝聚形成农业农村发展合力。优化管理方式,加强对基层工作指导和服务,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公众媒体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农业农村发展。(责任领导:梁高动;责任单位:委综合调研科)
4.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机制,深入推进“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充分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学习型、效能型、创新型、服务型、竞争型和廉洁型机关,不断提高机关促进发展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和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的能力,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责任领导:蒲少军、叶丽君;责任单位:委机关党委、委人事科、委监察室)
[怀化农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