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9-14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农业农村局
一、部门概况
(一)基本情况 :怀化市农委是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牌子。内设12个科室,下设16个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333名,其中在职200名。其主要工作职能:研究拟定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拟定农业开发规划并监督实施;执行国家和地方的农业产业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的合理调整,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品品质的改善;拟定农业科研、教育、技术推广及其队伍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有关政策;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组织重点科研和技术推广项目的遴选和实施,组织实施农业产业技术标准、产业产品及绿色食品的质量监督,认证和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工作;组织协调种子、农药、有关肥料等产品的登记;组织、监督对全市范围内的植物的防疫、检疫工作、发布疫情及组织扑灭;负责拟定审核市本级农业重点项目计划规划及各县(市、区)重点项目申报审核工作。承办省厅、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2015年整体支出情况:总支出1801.7万元,主要是人员经费、公用支出经费、项目支出经费、重点支出经费、三公支出经费等费用。
二、部门整体支出管理及使用情况
(一)2015年基本支出情况:基本支出2522.76万元。其中:人员支出1943.13万元;公用支出740.57万元;项目支出535.56万元;收支基本保持平衡。三公经费支出90.84万元。其中:①公务接待费,全年实际经费30.24万元。②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全年开支59.88万元。③无公款出国开支。我委“三公”经费基本控制在市纪委下达的指标范围,差旅费、会议费、办公费都是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控制开支。
(二)专项支出情况:
1、专项资金安排情况。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28万元。主要用于人员培训、产品送检、基地巡查、诚信体系建设、重大节庆监督抽查等,有效保障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杜绝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参展工作专项20万元。主要组织参加由农业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农业展会,每年在长沙举办一次;农业标准化建设专项300万元。主要用于标准制定、标准实施、工作运转及调度督导考核、园区奖补,以确保农业标准化工作顺利推进;病虫害控制专项30万元,主要开展30余种重大病虫鼠害监测预报,准确预测出一代二化螟和二、三、四代稻飞虱等重大病虫鼠害的防治适期,并及时进行了发布,发生期、发生量预报准确率达到95%以上,做到了准确预报、及时预报,不盲目用药,今年水稻、柑桔等主要农作物用药比上年减少1次左右;农村公益事业专项20万元,主要是清洁生产技术推广(推广生态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等;《怀化农网》运行维护专项10万元。主要是由市农委主办的《怀化农网》,整合了我市农口系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服务三农的综合性网站;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专项30万元。主要是为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农业行政执法,保障执法检查、案件查处、法律法规宣传、人员培训、听证和行政复议及应诉所需经费开支。
2、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完成例行检测测任务 2051批次,其中:速测1172批次,定量检测878 批次(农残定量检测458批次,重金属检测420批次),均超额完成了市综合考核指标年度工作任务(市综合考核指标任务为:全市全年完成例行监测20000批次,市中心完成速测1200批次,定量检测400批次)。以佳惠批发市场为重点,通过整合市检测中心和佳惠农产品批发市场人力、财力、技术等资源,基本做到对入场农产品批批检测。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市制作统一规格的园区标准化建设标识牌126张,在主要公路沿线制作固定宣传牌150张。制作固定宣传标语505处,纸质宣传标语9500多张,出墙报230处556期。编写资料开展广播、电视宣传186期次。印发标准化操作卡(明白纸)35.5万份,小册子3万多册。选择水稻、油菜、蔬菜、柑橘、时鲜水果、茶叶、制种、生猪、家禽、肉牛等十大产业,因地制宜制定市级农业技术规范156项,建设市县级农业标准化核心示范园区90个,示范面积80万亩,生猪170万头,家禽2100羽,肉牛0.9万头。园区设施修建储水池6.3万立方米,道路418.7千米,废弃物回收池和有机物堆呕池812口,大棚1320座,安装杀虫灯3483盏,杀虫板112.9万张,修建畜禽栏舍7.4万平方米,粪污处理设施1.1万立方米。建立了诸如沅陵县茶叶,溆浦县水稻,麻阳、洪江市柑橘,中方葡萄,靖州杨梅,鹤城、通道蔬菜,洪江区乌骨鸡,新晃肉牛等一批特色产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参展工作专项―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是由农业部和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大型农业展会,每年在长沙举办一次。从2010年开始,该项工作划转到省、市农业部门组织实施,我委于
农业标准化建设―以水稻、玉米、杂交水稻制种、油菜、蔬菜、柑橘、杨梅、葡萄、茶叶、生猪、家禽、肉牛产业为主,建设农业标准化核心园区90个,其中种植业园区63个,面积78万亩,畜牧业园区27个,建设畜牧养殖场1768个,出栏生猪125.96万头,出笼家禽1587.5万羽。建立启动、引导区面积282万亩,启动、引导区建设畜牧养殖场3269个。完成蔬菜、水果检测49836批次,检测合格率为99.6%,其中核心基地产出农产品合格率为100%。
农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全年共发布病虫情报198期3.715万份,发生期、发生量预报准确率达95%以上;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服务。全市共有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治组织75个,村级服务站179个,服务农户32627户,统防治面积140.2万亩次,平均防治效果达92%。
病虫害控制专项―组织沅陵、溆浦、鹤城三县(区)成功铲除扑灭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疫情;葡萄根瘤蚜疫情控制在中方县等5个县(市)的11个乡(镇)37个行政村的局部地区;柑桔黄龙病被继续封锁在通道县坪阳乡境内;在周边地区稻水象甲、扶桑绵粉蚧等疫情包围的情况下,至今未发生红火蚁、扶桑绵粉蚧、瓜类果斑病等疫情。
农村公益事业专项―在辰溪县迎龙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亩,发放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资料200余份;建设清洁生产、清洁生活、清洁庭院示范户25户;在农田安装频振式杀虫灯3盏,有效控虫面积100亩。
《怀化农网》运行维护专项―为保证《怀化农网》的正常运行,更好地服务三农,网站日常运行维护需必要的工作经费(怀政办函〔2010〕188号文件中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市财政2013年将《怀化农网》运行维护经费列入预算,安排经费10万元。组织完成委及二级事业单位网络搬迁,搞好网线布置、光纤迁移和网络信号调试,抓好机房安装和建设,确保按时开通网络。强化政府机关正版软件建设,组织建立工作台账,摸清基本情况,着手操作系统购置安装等工作。全年报送政务信息117条,被政府网采用上挂48条,报送省农业厅各类信息1351条,入选省农业网信息联播主频道827条,被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310余条,政务信息在省农业厅、市委办、市政府办的考核中均居前列。不断增强怀化农业信息网的服务功能,网上信息总量达6.5万余条,网站总访问量突破540万人次。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专项―2015年,农业执法支队对市辖区抽样135个,其中肥料21个、种子28个,农药86个,共送检90个,对送检不合格的农业投入品进行立案查处,全市共立案130件,其中种子46件,肥料 28件,农药56件。通过抽样检查取得了打防结合的好效果,有力的保障了农资市场的规范、稳定。杜绝了高毒农药的销售。
3、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
在项目建设管理方面,坚持以资金使用的规范化和效益的最大化为原则,把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使用和组织实施两个方面。主要做法是:
在资金使用上,一是严格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实施,都成立了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小组及项目资金管理监督小组,在市会计集中支付核算局建立了基本建设资金管理银行专账,明确专人管理,并做到专款专用。二是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按程序、按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按工程进度”来管理建设资金。做到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在管理中加强了“三算”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建设的成本支出,提高了工程的工作效率。三是严格项目资金的支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支出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控制项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努力节约建设费用,做到以最短的时间、最合理的投资消耗,建成更多更好的建设项目。
在组织实施上,第一,强化领导。项目成立了由农业委主任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组织指挥协调。领导小组的各成员部门根据职能分工,负责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环境治理和组织实施。对于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项目,还成立了专门的技术专家组,确定了技术依托单位,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确保了项目建设高标准设计、高起点实施、高质量完成。第二,坚持“四制”。项目建设坚持了项目法人负责制、工程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和合同制,做到了规范阳光操作,确保了项目建设达到农业部和国家发改委对农业项目建设的规范要求。第三,搞好监管。一方面是加强内部监督。成立了由主任、分管财务副主任、专业科站长和科站员代表组成的项目资金监管小组,进行民主理财。为保证项目资金使用规范合理,还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及时通报资金流向和进度情况,增加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是加强外部监督。虚心接受财政、审计等部门对项目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三、部门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一)项目实施严格“按计划、按程序、按基本建设支出预算、按工程进度”来管理建设资金。做到设计有概算,施工有预算,竣工有决算,在管理中加强了“三算”的管理,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建设的成本支出,提高了工程的工作效率。
(二) 严格项目资金的支出。严格按照“基本建设支出原则”进行管理,严格控制项基本建设投资支出,努力节约建设费用,做到以最短的时间、最合理的投资消耗,建成更多更好的建设项目,项目必须达到验收标准方可验收。
四、资产管理情况
委属各部门资产由计财科专人负责登记造册备案,每年建立台账。物品由各科站主要负责人管理,对报废物品实施申报、上报相关部门审批处理,并建立报废处理清单。
五、部门整体支出绩效情况
今年以来,市农委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耕作机械化、产销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目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为切实履行农业部门把好农产品生产关的职责,我们始终把例行监测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主要抓好市区周边蔬菜、水果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我们力求对中方、芷江、鹤城蔬菜基地农产品每个月进行一次例行监测,并加大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今年,全市已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任务544096 批次,与去年25005批次相比增加29091批次,翻了一番多。
(二)是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常态化。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确保节日安全,今年来,我委组织对市区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市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开展了22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共抽检农产品4380批次,经检测合格4357批次,合格率为99.5%。特别是“中秋”、“国庆”,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监督检查,市农委及中方、芷江、鹤城共出动执法人员268人次,抽检蔬菜、水果样品1050批次,合格1050批次,合格率为100%,确保了农产品安全上市,维护了节日市场的安全稳定。加大了对重点产品、重点区域、重点农药的专项整治。在鹤城、中方、芷江等蔬菜生产优势区域,突出豇豆、豆角、小白菜等蔬菜品种高毒限用农药使用的重点整治。针对种子、肥料、农药等安排了不定期执法检查,交叉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和市执法支队执法,对销售企业、门店等进行拉网式检查,从源头上防止不合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
(三)农业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市基本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据统计,全市今年投入农业标准化建设资金2.915亿元,其中市县区市财政投入3150万元,争取上级和整合部门资金1.05亿元,企业或合作组织投入1.55亿元。其中投入超千万元的有麻阳万盛果业、洪江培新果业、通道源田生公司、鹤城鹤翔公司等,企业投入逐步成为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农业标准化效益逐步显现,鼓励和扶持农产品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大户直接参与或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协会、企业,实现基地与企业的产销对接,使其成为建设示范园区、执行落实农业标准化的主体。目前全市组织参与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合作组织179个,企业43家。每个核心示范园区都有一个以上的组织或企业实施带动,并帮助他们创新经营模式,提高标准化示范规模和水平,麻阳万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高村镇、岩门镇实行股田制,集约土地2.9万亩组织开展柑桔标准化生产;中方县湘珍珠葡萄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县政府投入园区专项建设资金316万元,园区建设水平和产业效益显著提升,仅葡萄一项今年就为果农增收3亿元;通道县源田生蔬菜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投入2000余万元,实行订单生产,产品远销香港、澳门。
(四)农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灾害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2013年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防控面积5926.75万亩次,通过防治挽回农作物损失135.55万吨,全市未出现连片5亩以上灾情,粮棉油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下,柑桔、蔬菜等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实现了水稻“两迁”害虫等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的防控目标。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虽然通过全委上下的齐心协力,我们取得了不少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与不足,需要我们今后更加努力,逐步加以解决。
1、自然灾害频发。受异常气候影响,今年我市遭遇旱灾、虫灾的双重侵袭,自6月底以来,持续清热高温一个多月,历史罕见的旱灾和虫灾给我市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面临很大压力。
2、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导致农业用工紧张,农业生产成本增加。
3、农业经费投入不足,对农民扶持力度不够,打造亮点难度大。
4、农业人才缺乏。一方面是农业系统工作的升级发展对人才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现有的人才队伍走向老龄化的自然趋势,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和年轻后备人才不足的问题逐步显现,并将越来越制约现今和以后的工作。
七、改进措施和有关建议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为基础,以粮食安全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三个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全市种植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80万吨以上。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重点开展好以下几项工作:
1、确保安全,优化结构,发展特色优质的现代农业。一是保供给,提产量。在确保种植面积不减,发展优质种业的基础上实现粮食、经作的保障粮油、经作的稳产丰收。二是抓安全,保品质。重点做好耕地质量安全、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工作,确保生产出来的每粒粮食、每株蔬菜都是绿色无毒优质健康的。三是优结构,促高效。在稳定生产、安全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发展特色优质的现代农业。
2、加大投入,整合品牌,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革新认识,改进方法,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完善而坚实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厅市合作”的平台和契机,调动各方资源,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宣传培训,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加强品牌培育和整合,提高示范园区建设和水平,突出重点,增强辐射带动,全面提升农业标准化建设水平,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3、抢抓机遇,质量并重,继续突出农业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项目建设带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一是加强项目储备。重点围绕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种苗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搞好项目储备,充实和提升项目库。二是积极争取项目。结合我市实际,争取重点项目,申报专项项目,积极整合项目,力争获取更多的项目支持。三是打造优质项目工程。坚持“引进一个,优质建设一个”的项目开发思路,优化项目建设协调服务,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优质项目工程,通过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带动我市农业发展。
4、加强监管,保证效果,抓好农技推广和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作用,充分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确保农技推广的优质、高效,科技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管理,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工作,抓好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程等关键环节,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绿色防控,清洁治污,切实建设农业生态文明。加强农业环境监测,重视防治农业重金属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对农业环境污染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切断污染源头,注意防范面源污染、次生污染等。大力推进绿色防控工作,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严格剧毒化学农药监管,防范化学农药滥用和农药事故的发生,防止农业生产的二次污染。加大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力度,加强农村禽畜粪便治理,治污率达到85%以上。
[怀化农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