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文件通知

怀化市农业委员会2016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16-04-16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农业农村局

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市委“一极两带”和“一个中心、四个怀化”发展战略,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基本主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出发点,补齐现代农业这个短腿,坚持产量、产能、效益一起抓,力争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10%以上。

一、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1.转变粮食生产方式。优化粮食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生产转型发展,增强粮食效益,按照“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要求,突出“两稳两提”工作方向(稳定粮食面积、稳定粮食总产;提高粮食品质、提高粮食效益),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措施落实,努力提高我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粮食面积稳定480万亩左右,总产稳定180万吨,发展高中档优质稻120万亩以上,实现粮食生产效益55亿元以上。

2.大力发展经作产业。紧紧围绕解决我市经济作物生产方式粗放、标准化程度低、产品低端、市场占有率少、效益低等问题,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提质、增效、稳面、调结构”思路,重点抓好特色优势产业,以市场和效益为导向,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稳定370万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品种布局,全面推进果蔬茶“三品”提升行动,大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和新模式,继续创建果蔬茶标准化园区建设,培育经作种植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拓展营销渠道,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大力抓好烟叶生产,进一步完善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全面推进烟叶精益生产,提升烟叶质量水平,确保完成收购烟叶6万担、烟农收入9000万元、烟叶税收1740万元。

3.推进养殖业转型升级。积极调整养殖产业结构,突出地方特色品种,在支持生猪养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草食动物和特色养殖业,整合力量和资源,培育和打造优质特色种养殖品牌。按照已划定的“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养殖业总体规划布局,统筹布局畜牧水产业的养殖基地,沪昆高铁沿线建设新晃黄牛、溆浦鹅、芷江鸭养殖加工基地;包茂高速沿线建设洪江雪峰乌骨鸡、通道黔邵花猪、靖州温氏瘦肉型商品猪、托口水库大水面养殖基地;杭瑞高速沿线建设沅陵湘西黑猪、五强溪库区大水面养殖基地;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建设休闲渔业观光带。积极主动承接长株潭养殖产业转移,加快建设养殖业项目库,争取四川新希望集团落户怀化、温氏集团扩大投资。

4.加快农业产业化和休闲农业发展。加大特色农产品营销和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扶持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指导抓好靖州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增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力争全市农产品加工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8%以上。推进粮油、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整合,力争年底之前将全市茶叶品牌全部整合为“碣滩茶”,打造一批怀化农业品牌。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发挥休闲农业资源优势,积极实施休闲农业提升工程,继续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量。

二、围绕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努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5.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助力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按照“科技引领、人才支撑、综合服务”的要求,以创新农业科教机制、提高农民科技技能、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精心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创新培育模式,规范培训程序,全市争取完成5000 人的示范性培训任务。继续实施科教兴村项目,深入开展农业科教下乡活动。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抓好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开展乡镇农技站星级服务创建活动,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工作。

6.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强化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尽快理顺全市兽医管理体制,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规范基层站机构设置,实施标准化基层站建设,巩固和充实动物防疫站和村级防疫员队伍;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强市、县两级动物防疫指挥平台、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基础保障能力。围绕确保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不暴发成灾和重大植物疫情不恶性蔓延传播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这一目标,切实强化测报基础和检疫基础建设,不断提升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精准服务能力、专防组织服务能力和病虫害科学防控能力,大力实施推广绿色防控,推广精准施药高效施药器械,提高农药利用率,重点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重大植物疫情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和柑橘重大病虫害防控。

7.加强农业机械推广。大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实现机插秧面积增长10%,力争全市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增长2%以上。大力推进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力争全市完成油菜机械化直播面积9万亩、机收面积42万亩以上。继续加强溆浦县、芷江县2个省级油菜机械化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农机合作社建设,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每个县市区争取2家以上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省级扶持农机合作社标准。全面推进平安农机建设,努力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强化监督检查,促进购机补贴政策规范实施。

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按照“四个最严”总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这一目标,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以农业标准化为核心竞争力,提升综合监管能力,加强日常监测,深化专项整治,严格执法监管,确保主要农产品监测总体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全年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扎实推进委市共建农业标准化,加大园区建设力度,围绕水稻、油菜、蔬菜、柑桔、时鲜水果、茶叶、杂交水稻制种、生猪、家禽、肉牛十大产业,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450万亩,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达到150个,新增30个。标准化核心园区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100%。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力争新增“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40个。加强种子管理,统筹抓好种子品种管理、市场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

9.加强耕地质量和肥料管理。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健全耕地和基本农田台账,规范占补平衡的耕地质量验收评定工作,确保全市377万亩永久性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落实深耕深种、增施有机肥、土壤调酸、秸秆还田、种植绿肥等土壤改良综合措施,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严格规范肥料管理,提高耕地质量。加强耕地抛荒日常巡查,督促指导治理耕地抛荒,为全市粮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10.大力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抓住靖州县、通道县列入全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重点县和文化旅游业发展重点县难得机遇,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在做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档次上下功夫。其他县市区因地制宜,挖掘资源,发挥产业优势,积极探索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全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11.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推进“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为抓手,结合“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重点抓好“三化一改”(即净化、绿化、淳化和农村危房改造),继续抓好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完善和执行新农村建设规划。培育和壮大新农村主导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继续加大新农村资金投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增强新农村发展后劲。狠抓督促指导和工作调度,力争全市15个重点民生实事项目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全部达标。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市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和党政分管领导各办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力争办成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美丽乡村典型,扩大办点示范效应。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池、太阳能热水器、高效生物质炉灶等新能源,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有效提高农村生态文明水平。

12.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转移就业。健全农民素质教育体系,整合培训资源资金,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切实抓好农民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扩大农民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成果,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力争完成农民生产技能和劳务技能培训12万人次。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增强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稳定和提高劳务收入。

四、围绕激发农村发展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创新

13.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实施“万户”工程,开展整县推进培育家庭农场试点示范,深入开展省级示范社创建、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试点。总结推广好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在农产品保鲜、贮运、加工、销售等环节和金融、保险等方面开展服务,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防统治、集中育秧、农机作业、烘干、农资供应、农产品流通等服务。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健全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加强对工商企业租地监管和风险防范,建立工商资本租地分级备案制度。

14.扎实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溆浦县全面完成整县推进工作任务,其他县市区全面启动整县推进工作,并完成摸底调查和指界制图工作。继续开展沅陵县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登记工作试点,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评估、担保、收储工作机构组建,完善土地专业评估、担保、收储制度。

15.全力推进其他各项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重点抓好全市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点、沅陵县全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和麻阳全国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积极推进农村“互联网+民生服务”改革,探索农村民生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将民生服务市场需求这个无形资产转化为融资资本、服务资本,转化为公司和社会的有形服务,以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围绕增强“三农”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16.推进依法治农护农兴农。深化农业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执法重心下移,按照“一个行政部门一支执法队伍”的要求,大力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依法查处农业违法案件。继续简政放权,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和听证目录,开展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依法调处涉农纠纷,积极化解涉农矛盾,确保农村和谐稳定。继续强化农业“三项改革”等惠农政策宣传,跟踪2015年补贴资金到位落实情况,加快支持种粮大户等现金补贴发放,增强补贴的精准性和政策导向性。

17.增强参谋服务与组织协调能力。适应农委系统工作职能新要求,加快工作理念向“专项+综合型”、“生产+政策型”、“战术+战略型”转变。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研究关系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总结推广农业农村发展新经验、新模式。加强综合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和农情调度。发挥好农口部门牵头协调职能,加强与横向部门的沟通联系,凝聚形成农业农村发展合力。优化管理方式,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服务,运用法治思维、市场办法、公众媒体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农业农村发展。

18.打造高效廉洁勤政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加强纪律建设,强化规矩意识,规范权力运行,突出廉政约谈、述责述廉、廉政风险防控、整治“四风”陋习和“雁过拔毛”行为。加强项目资金监管,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加强领导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抓好财务预算执行,规范财务管理。推进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强化安全生产、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抓好政务公开、文秘机要、新闻宣传、信访维稳和建议提案办理。加强后勤保障、离退休、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等工作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推动农委系统作风建设。

   

[怀化农业信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