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30 10:56 信息来源:掌上怀化
日前,记者走进洪江区桂花园乡渔粱村,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美景扑面而来:红砖石、青石花台、月季花,围起来的小庭院幽静雅致,整洁明亮的小屋里点缀花卉绿植,令人眼前一亮。
风景秀丽的麻阳郭公坪镇官东村11组(浒井坪)。
“破烂旧棚、柴房清理后,不仅干净整洁了,路也宽敞了,庭院里鸟语花香,真好!”渔梁村三组村民黄启雄高兴地说,扫干净、摆整齐、微装点,农村“五治”正惠及洪江区乡村的家家户户。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尤其是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着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按照“一拆二改三清四化”的要求,,聚焦治垃圾、治水、治厕、治房、治风“五治”重点内容,基本做到垃圾清了,厕所改了,水沟净了,乡村美了,乡风文明了,农村人居环境取得明显改善。
我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媒体暗访、现场核查、民意调查等发现,在转变观念、推动落实、建章立制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洪江区桂花园乡茅头园村黄土寨组美丽庭院建设。
转观念:全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分靠人管,七分靠自律。我市积极引导村民以主人翁姿态参与环境整治,在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上下足功夫,多措并举提升村民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
在中方县花桥镇双龙溪村,八组村民黄连富对村里的人居环境整治竖起了大拇指:“以前路边垃圾长期堆放没人管,恶臭难闻。现在定期有人清扫,环境卫生比以前好多了,特别是改厕之后,厕所干净、方便、安全了!”据黄连富介绍,在没有改厕之前,他家厕所是大木桶,每次上厕所必须爬几阶楼梯,蹲在上面提心吊胆,尤其是小孩子必须要有大人看守。
“在没有改厕之前,孩子们在外打工不愿意回家,现在一有时间就往家里跑,说‘家里空气好,居住环境也改善了,比住在城里舒畅多了’。” 黄连富一边打扫自家庭院一边说,“现在村里各家各户都把家里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每次去别人家串门,进门前都要好好地跺一下脚,生怕把别人家弄脏了。”
洪江区横岩乡菖蒲村美丽宜居示范点建设。
看着村里发生的改变,中方县花桥镇双龙溪村党支部书记张振感触良多。以前村里要求各家各户搞好自家卫生时,村干部都要软磨硬泡好多少趟,经过这几年的整治,村里的环境好了,村民们的幸福感增强了,思想观念也由“要我整治”转变为“我要整治”。现在只要知会一声,村民们纷纷响应……
沅陵县马底驿乡牧马溪村老党员、退休老村干部向开召通过乡村干部多次上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政策后,主动参与到改厕队伍中来。
溆浦县小横垅乡金子村三叉溪十七组的邓已水,经过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及村干部的宣传沟通,也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积极参与者。
这些喜人的变化和成果的取得,无不都是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党员干部宣传引导发动、典型示范带动、干群协力推动等途径帮助村民转变观念,推进我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高质量发展的结果。
事实上,一开始,并不是所有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认识到位,全力支持,有一部分群众认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生活的,没必要改变;有些认为是自己的事;也有个别认为是干部的事情,应该由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负责到底。
洪江市安江镇下坪村“大树下面讲故事”。
针对这种情况, 洪江市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纳入网格化管理,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公益岗位工作人员带头先拆、先治,引导广大群众从“袖手看”“随手拍”向“动手干”的思想转变。溆浦县北斗溪镇沙坪村建立了“幸福基金”,以村规民约为活动准则,提升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靖州藕团乡新街村坚持开展文明卫生户评比竞赛,形成了家家讲卫生、户户讲文明的良好风气。
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驻溆浦县小横垅乡金子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陈进前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受益者是村民,主体也应当是村民,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是关键。他建议,建立群众性议会组织,完善村规民约。通过村规民约来转变村民的观念,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实施比、学、赶、超,引导广大村民积极投身于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中,增强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凝聚起全民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
麻阳郭公坪镇官东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杰说,人居环境整治需要转变思想观念。一方面要转变村干部的思想观念。部分村干部观念比较陈旧、动力差,应该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身行动影响带动老百姓。另一方面要转变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人居环境整治受益是村民,必须要让村民有“主人翁”意识。改“要我变”为“我要变”,“政府包办”为“群众共同参与”。建立健全清扫保洁村社包片、农户包院、农户门前“三包”管理机制,由乡村干部带头参与,农户每天轮流对公共地段进行清扫的“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改模式。
洪江市茅渡乡狠抓示范点建设,每个村打造一个美丽示范院落。图为定坡村“沈家大院”示范院落。
强推动: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
今年来,市县两级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各县(市、区)加大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资金投入力度,并均成立了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抓、县级领导联村办点、工作专班集中办公的高规格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领导机构,深入开展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团寨、美丽庭院创建行动;引导农户搭建畜禽养殖围栏、场棚,规范农村畜禽养殖。如今,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做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落实。
洪江区按照“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的思路,在创建乡村美丽宜居示范点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坚持因地制宜微改造,把有限的资金优化利用、以小撬大,成功实现了“小投入、微建设、大提升”。该区桂花园乡茅头园村黄土寨就地取材,使用竹篱笆、鹅卵石等材料围建“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收集石磨、水缸等老旧物件搭配入景,村容村貌得到焕然一新,获评“全国宜居乡村”。
洪江区的“小投入、微改造、大提升”思路为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探了路,桂花园乡茅头园村黄土寨的成功经验成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学习样板,各乡村可结合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功之道。
“下雨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前几年修的土坯路坑坑洼洼”……针对村民反映的突出问题,靖州渠阳镇林源村通过“一事一议”筹集资金,对全村通组路全部进行了硬化。同时,村里提供水泥,村民投工投劳,硬化了入户道路和团寨排水沟。
洪江市安江镇下坪村入户道路。
“几年前,这里还是‘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看到村容村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林源村村民吴应江颇有感慨。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靠广大农民群众,如果只是干部积极,难免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林源村的做法是:让村民当“主角”,自己建设、自己监督、自己参与。
沅陵县明溪口镇梓木坪村上古古寨有着300多年历史至今仍然保存着80多栋完整的古建筑。2018年,上古古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每逢节假日,上古古寨都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但一直沿用的旱厕曾让游客望而却步,也让古寨的历史民俗文化蒙上了阴影。2020年,古寨全面完成了厕所改造任务,人居环境得到质的提升,来古寨的游客也越来越多。这让附近的兄弟村寨心生艳羡。
洪江区横岩乡鸬鹚村整治后的庭院。
三格式一体式化粪池,是上古古寨每家每户改厕的标配。但这种单户的三格一体式化粪池,对生活污水和畜禽养殖污水的处理功效不大,只是农村改厕的“1.0版本”。要想整体改变村里的人居环境,就得把厕所污水、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集中处理。2021年底,牧马溪村沙怡溪组由沅陵县财政投入170万元,群众除自筹30万元资金外,还投工投劳参与建设三种污水都能处理的“2.0版”综合性污水处理站。
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科长宋桂平表示,沅陵县牧马溪村沙怡溪组污水集中治理项目落地,充分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是具体落实2021年全国农村厕所革命现场会提出的“要坚持改厕与保障供水和污水处理同步推进”要求。
在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中,各县(市、区)在推动工作上不打折扣,但个别地方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在领导力量、工作专班、工作部署、督导落实等方面推进不力;在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上,部分乡村存在“丢三落四”“偷工减料”“层层缩水”现象;少数基层干部存在畏难情绪、厌战思想,有的束手无策,心有余而力不足。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谌孙武指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扭转农村“脏乱差”局面。各县(市、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一个目标”,实施“十大行动”,健全“五项机制”,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做到分类施策与统筹推进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农民主体相结合,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美丽怀化提供有力支撑。
建机制:健全制度留住美丽乡村
如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进村入户、入脑入心,成为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洪江市制定出台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全面提升村容村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试点”和“全面创建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团寨、美丽庭院、美丽公路、美丽溪河建设标准”等3方案1标准,为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具体了方向、细化了内容、立起了标准;通过深入开展“美丽团寨”“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设立环境卫生“红黄榜”,村民精神面貌、素质素养、乡村乡风大大提升。同时建立了人居环境“打擂台”机制,常态化对乡村两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情况进行实地考核,不断强化了整治效果。
洪江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十大行动建设洪江美丽宜居乡村的工作方案》《洪江区乡村振兴美丽宜居乡村创建12项指导性清单》等文件,为全域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指明方向、细化措施、树立标准。“五治”红黑榜单,常态化开展“五美”评比活动,晒“成绩”、晾“不足”,上“红黑榜”,到“乡振超市”领取奖励,一系列举措不仅汲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更强有力地助推广大群众发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沅陵建立了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县乡村三级管护责任体系,着力构建了“建管维、责权利”一体化长效运维机制,实现了厕所检查维修、粪污定期收运、粪渣资源化利用,巩固了农村改厕成果,保证改造后厕所长期发挥效益,促进粪污有效循环利用。
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沙湾村运用加减分,实行“积分制”管理,用“加法”增添动力,让争优有劲头;用“减法”警示后进,督促其改进,让“减分”有压力。将村组、村民家庭环境卫生评比纳入积分制工作中来推动,每月进行评比,进行加减分,张榜公示。堰口丘组村民李培雪,月月评“最清洁户”,他笑呵呵地说:“我家里的肥皂、洗衣粉都不用自己买了,都是用积分兑换的。”
事实说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要构建“一把手工程”一抓到底机制、比学赶超“打擂台”机制、项目库“清单化”管理机制和“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要持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督查考核机制,建立配套的奖惩机制,防止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懈怠情形,落实好《村规民约》等制度规定。同时,要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创新,探索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和持久化,把美丽乡村留住,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更是长远的民生工程。个别乡镇、个别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在如何因地制宜地开展评比考核方面,如何激发乡镇机关单位与社会面齐抓共管方面,如何强化对乡镇、村组的督查督导方面等,还缺乏长期性的有效、管用机制。
洪江市茅渡乡党委书记黄勇表示,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内生动力不足等出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导致农村人居环境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制度设计,确保村民的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以落实,并纳入基层干部考核。同时,上级主管或考核部门在考核前要对相关乡镇和村作细致的调研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村或乡镇,要有差异性的要求和考核标准。要建立有利于长效机制形成的考核体制,让被考核单位有长远规划和长效措施。对作出突出贡献或上升改变很快很大的村给予奖励,对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上可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绩效作为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停滞不前的乡、村可实行“一票否决”。(记者 刘恩潭 通讯员 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