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局动态

用科技“浇灌”家乡土地——记沅陵县荔溪乡德约家庭农场负责人熊德约

发布时间:2022-04-25 17:35 信息来源:掌上怀化

用科技“浇灌”家乡土地

——记沅陵县荔溪乡德约家庭农场负责人熊德约

记者 黄莎 通讯员 叶真龙 曾沁 杨玻


短头发,皮肤黝黑,简单装扮,不施脂粉,是熊德约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4月24日,雨后初晴,趁着好天气,熊德约驾驶着插秧机在水田里插秧,忙碌的同时还不忘向村民讲解插秧的注意事项。

从打工青年到种粮大户,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她凭着不懈努力,依靠科学种粮,成为远近闻名的种植大户、致富带头人,被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从外出务工到返乡种粮

今年49岁的熊德约是沅陵县荔溪乡人,大学毕业后,在广东打过6年工。

一次在工作间隙,她和工友走进广东农村,看到当地全部实行机械化耕种、收割,再也不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她深受震撼。

“机械化的壮观景象让我大开眼界。”看着眼前的场景,一个念头在熊德约心中升起:把科技高产模式带回家,回家当农民去!

2008年她回到家乡,把建房子时节省的5万元砸进,买回一台收割机,搞起了农机服务。

刚开始时,家人不理解,“好不容易打工几年攒的钱全部变成铁了,万一不赚钱,怎么办?”

可熊德约不信邪,精耕细作,边干边学,终于期待到第一个好收成——当年收稻二百亩,赚了第一桶金。

尝到甜头,第二年,熊德约找到县农机局作担保,到信用社贷了5万元,添置一台拖拉机和一台大型收割机,流转村民40亩田地,稻子收完又种一季油菜,当年便收回农机投入,还清了贷款。

“乡亲们一时难以转变观点,习惯了传统的劳作方式,要让他们向机耕方向转型还真不容易。”为此,熊德约又是上门做思想工作开导,又是免费提供机械服务,终于让“大铁牛”驶进了农田。


年复一年的下田实战,熊德约的种植经验越来越丰富,田地也越种越多。2010年,她买回插秧机、植保机,承包稻田200亩;2012年搞起了跨区耕种、直播、植保、收割一条龙服务作业。2021年,种植面积扩大至800百余亩。

从“一人富”到“一起富”

“不要先想着得到什么,而要先想到付出什么。”这是熊德约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并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格进入市场,鼓励家庭农场流转土地进行农业生产。为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2014年,熊德约组织50个农机户,成立全县首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沅陵县荔溪乡德约家庭农场,集体承包稻田470亩,实现自主全程机械化生产,并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和土地入股分红,聘请农民工加入合作社就业,讲解和传输农业技术等方式,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好技术出好粮。一有时间,熊德约就会观看技术人员网络课程,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现代技术,实施科技种田,稻米饱满深受消费者喜爱。“种稻田要重节气,田间要施有机肥,采用绿色防控病虫害,产出来的米好吃、卖价高。”面对前来“取经”的村民,熊德约毫无保留地传授种植技术。

随着水稻种植规模和农机服务面积不断扩大,熊德约还发展了香菇等蔬菜种植,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

“在农田里干活让我感到快乐,特别是每到春天成片油菜花开、秋季稻子金黄时,我格外有成就感。”问及以后的发展目标,坐在田坎边的熊德约坚定地说,将继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和农机服务面积,帮助更多的村民就业,让乡亲们都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