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8-30 00:00 信息来源:怀化市农业农村局
今年我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夏季连旱,给我市夏、秋收粮食生产造成很大影响。为切实保证大灾之年粮食不减产,农民不减收,实现夏粮损失秋粮补,粮食损失油菜补。全市上下将全力抓好秋冬种农业生产,全面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高度重视秋冬农业生产。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农村秋冬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站在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升级、保障市场供应的高度,提高对秋冬种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秋冬种作为一季重要的农业生产来谋划。特别是在我市今年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高温干旱灾害形势下,全力抓好秋冬种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各级高度重视,抓紧抓好相关工作落实,迅速掀起秋冬种生产的热潮。
二是落实秋冬农业生产目标任务。今年我市秋冬种生产将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扩面增效这一目标,坚持在有利于发展稻―油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秋冬种高产高效模式,不断提高秋冬农业覆盖率。重点发展油菜185万亩以上(其中稻―油面积150万亩),秋粮29万亩(马铃薯17万亩、其他旱杂粮12万亩),绿肥100万亩,其中紫云英60万亩,绿肥生产示范7万亩。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抓好落实。
三是优化秋冬农业生产布局。全市秋冬农业生产布局服从明年稻―油发展大局。油菜生产根据我市制订《超级稻―油菜两熟制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13―2018)》,积极推进双低油菜优势区域布局,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围绕扩面增产落实相关措施;油菜生产大县溆浦、沅陵、辰溪、洪江、芷江、会同、中方大力发展稻―油面积;油菜生产传统县新晃、麻阳、靖州县、通道是油菜生产适种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好,因地制宜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并大力发展稻田双低油菜生产。列入优势区域规划马铃薯生产大县的溆浦、新晃、芷江、麻阳等县结合本县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马铃薯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沅陵、辰溪等县加大荞麦生产力度。
四是提高秋冬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加强秋冬种作物配套技术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秋冬农业生产科技水平。积极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多抗新品种,油菜重点推广沣油5103(国审油2009012)、华湘油12号(国审油2011012)、沣油520(国审2009009)、沣油682(湘油审2011004)、油研10号(国审油2004027)等主导品种。马铃薯重点推广费乌瑞它、中薯3号、克新4号等优良品种。加强油菜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和品种展示,不断筛选适合我市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切实解决秋冬种品种多、乱、杂,主导品种不突出的问题。抓好关键技术推广,油菜大力推广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开沟作畦、普施硼肥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大力推广适应性强的秋冬种生产机械,特别是加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抓好防灾减灾技术推广。根据气象预测预报,制定应对冬季冰雪灾害和春季低温阴雨灾害危害的应急预案。及时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抓好重大科技攻关,组织实施好“一季稻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油菜增产模式科技攻关等省部级重大项目。通过科技的推广应用,实现秋冬农业高产目标。
五是强化秋冬农业办点示范。充分发挥高产示范样板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争取农业部秋冬农业生产高产创建示范片项目,继续实施“万、千、百”示范工程,着力抓好农业部、省、市、县各层次高产创建和示范。市农业局重点抓好100个省、市、县级秋冬种示范样板建设,其中油菜高产示范片核心示范面积1万亩以上;马铃薯高产示范示范面积500亩以上。根据我市“优质超级稻―双低油菜优势生产区域布局规划(2013―2018)”,今年油菜重点抓好四大示范带:一是溆浦、辰溪、沅陵东边稻―油示范带;二是麻阳、芷江、新晃西边稻―油示范带;三是洪江市、中方、鹤城中部稻―油示范带;四是会同、靖州、通道南边新兴稻―油示范带。各示范样带的良种覆盖率必须达到100%,新技术普及率达到90%以上。县、市、区分别在辖区内设高产示范片和新品种展示片,重点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多抗新品种。2013年计划在新晃县和靖州县开展冬绿肥制种,各县(市、区)办一个绿肥高产示范片。各地早规划、早部署、早实施,组建创建班子,确定创建重点,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各县市区要根据地方资源特色、产业结构和农民需求,集中力量办好4-5个大面积秋冬种生产示范片,每个乡镇要办好1-2个示范片。全市形成“各县有精品、各乡有榜样、各村有看头”的大农业生产景象,形成以点带面的整体发展格局。
六是推进秋冬农业产业化开发。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产业化思路来谋划秋冬种生产,做到种下一亩,高产一亩,增收一亩。大力推进优质原料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推进油菜、马铃薯等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规模化经营,重点依托现有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秋冬种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和专业化服务。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推行“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订单农业,依托各类流通组织、营销大户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努力开拓秋冬种农产品销售市场。加大品牌创新力度,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知名品牌,鼓励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增强秋冬种农产品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七是落实秋冬农业生产各项措施。各级农业部门把秋冬种生产作为下半年农业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早规划,早部署,早落实,逐级落实领导责任,层层分解目标任务, 做到领导到岗、责任到人和落实到田。各地在用好相关项目资金的同时,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从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粮食生产奖励资金、土地出让收入中切块投入秋冬种生产。各级农业部门成立相应的技术服务组,开展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在关键生产季节开展蹲点服务,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做到技术到户、服务到点和指导到田。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制度,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县、乡、村开展督促检查,对工作中好的做法和典型,及时进行总结推广,对工作措施不力、责任不够到位、工作成效不好的,及时通报并限期整改,确保秋冬种生产任务的全面完成。
[信息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