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6-15 09:46 信息来源:怀化市民政局
怀民建复字〔2020〕4号
对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第174号建议的答复
易美霞代表:
您提出的《建议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基本情况
我市地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腹地,贫困面大、农村青壮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造成了空巢家庭偏多,留守儿童现象更为突出,据统计,全市共有留守儿童86796人。2013年以来,我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关爱服务工作及时纳入了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2015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城乡社区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怀办〔2015〕40号),明确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区实施”的运行机制,大力推动村级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村级留守儿童关爱中心(儿童之家)2330个,占比84%。已建立了由204名乡镇儿童福利督导员和2773名村级儿童主任组成的儿童关爱队伍。
为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市委、市政府还建立了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教育、公安、卫计等部门和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召集人,分管副秘书长、民政局局长任副召集人,26家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怀化市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教育部门加大对低龄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将农村贫困留守儿童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义务教育无留守儿童辍学;团市委成立了留守儿童工作专门班子,动员团员青年开展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市妇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监护人的家庭教育指导。市关工委组织动员广大“五老”队伍,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目前,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工作合力也得到不断增强。
二、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难点与不足
(一)家庭主责缺失。留守儿童最大的关爱应该来自家庭,政府的关爱机制以及社会的关爱氛围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儿童的关爱缺失。只有家人的陪伴和引导才能规避留守儿童因情感创伤、心理问题和不良习性所带来的安全隐患。
(二)关爱队伍不足。一是专业的社工、志愿者队伍数量紧缺。目前我市在通道县设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社工点,并且联合市志愿者协会在全市开展了相关志愿活动,但总体而言是在点上的关爱多,面上的关爱较为缺乏,大多为间歇性的关爱服务,没有形成关爱服务长效机制。二是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都是乡镇和村干部兼任,没有明确专人负责做留守人员的关爱服务工作,也没有相应的薪酬待遇。三是由于农村服务半径大,多为山区,交通不便,且目前农村基层事务性工作非常繁杂,基层儿童主任难以经常性地走访留守儿童。
(三)经费投入不够。目前,省级财政安排留守儿童之家方面的建设经费十分有限,地方财政尚未将农村留守人员关爱服务体系所需的经费纳入预算,儿童之家项目建设上投入不足。即便是有服务阵地,但财政未安排购买专业社工组织服务,所以儿童之家的使用情况不容乐观。
三、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下步打算
一是继续夯实基层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阵地建设。深入推进村级儿童之家建设,确保到2020年底,儿童之家覆盖率达100%。结合校园阵地、村居阵地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之家关爱阵地作用。
二是督促地方财政对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刚性投入。除积极向上级争取儿童关爱保护经费之外,加大本级财政投入,购买专业第三方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和陪伴关爱;给予乡镇和村级儿童关爱队伍适当的薪酬补助,发挥关爱作用,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
三是广泛凝聚社会力量营造关爱服务浓厚氛围。留守儿童关爱占据了儿童关爱服务中最大的比重,仅靠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的力量都不足以达到关爱服务效果,下步将进一步发挥党委牵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广泛凝集慈善捐助、社工义工、志愿服务等多方面社会力量,为广大留守儿童编密织牢关爱服务网,共享改革开放累累硕果。
以上答复,如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好《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征求意见表》寄市人大常委会联工委。感谢对我们工作的关心支持。
怀化市民政局
2020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