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动态

通道县:建强机制畅渠道 精准救助送温情

发布时间:2024-10-14 09:13 信息来源:通道县民政局

近年,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政局持续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健全低收入人口救助帮扶机制,不断织密扎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网,守住规模性返贫底线。

推动机制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强化责任落实精心组织实施教育、人社、住建、农业农村、卫健、应急、医保等部门每季度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和救助帮扶数据比对,确保数据比对安全可靠。

将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对象及时纳入保障,确保困难群众得到相应救助。同时,关注对象扩大到:申请低保、特困供养不符合条件人员;动态调整出低保、特困供养人员;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支出型临时救助、未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内的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其他部门救助帮扶对象在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对象信访对象各级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审计、巡查、检查督查中的对象等相关人员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低保、低边、特困供养和其他社会救助范围。进一步简化优化审核确认流程,以提高低保救助时效,增强困难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开展查认定,筑牢兜底防线

为进一步加强常态化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调整,及时准确对民政救助对象进行动态调整,防止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违规发放民政补助资金,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政民生资金效能监管提升行动落实方案》、《通道侗族自治县民政资金发放对象动态调整“双轨复核”工作机制》等文件。充分利用“双轨复核”工作机制,分别由村(居)专人和乡镇民政经办人员以及儿童福利主任和社工站对民政资金发放对象生存状况、户口迁移、考取公职、资金发放等情况进行“双轨”复核,并分别于每月5日前上报民政部门。民政部门根据上报情况做出相应的动态调整。每月底,在资金发放完成后,乡镇把当月的资金发放名单盖乡镇公章,分发给救助对象所在村(居)务公开栏及政府政务网站进行长期公示。次月5日前,根据资金发放名册又再次进行复核,这样形成了对资金发放对象动态调整的闭环模式。同时,通过年度核查工作,坚持“三个到位”突出“三个确保”,以民政民生资金效能监管提升行动为核心,并积极参与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中。

以农村低收入人口为重点兼顾摸排城低收入人口通过“主动找、交叉比”的方式发现并认定低收入人口结合“主动找”专项行动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社会救助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健全主动发现机制,组织民政力量开展走村入户面对面核实的方式全面摸排低收入人口依据农业农村、医、教育、住房、人社、应急、残联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交叉比对及时筛查未认定的低收入人口尤其对全县“三类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中未纳入低保、特困等兜底保障的人员进行逐户排查做到精准发现及时认定。今年专项行动抽查复核11个乡镇共905户,共发现社会救助类问题115个,临时救助类问题35个,高龄补贴问题7个。截至9月,动态调整累计退出社会救助对象298户642人。

实施救助帮扶,打造温暖救助

一是党建引领建立“一老一小”结对关爱帮扶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重点监测特殊困难群体相关社会救助政策和帮扶服务落实到位。民政局全体工作人员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方式结对特殊困难群体:100岁及以上老人、民政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特困老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开展以情感交流、陪伴照料服务、心理关怀、各项补贴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学习辅导、五社联动、健康管理、专项关爱等帮扶活动。县民政局干部职工43人,共结对100岁及以上老人10人,民政养老机构集中供养特困老人65人,孤儿8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54人。在今年的“九九重阳节”开展第一次关爱帮扶活动。二是开展基本养老第三方购买上门服务。深入推进“资金+物资+服务”,为低收入人口中的特殊群体提供多样化救助帮扶,充分发挥社会公益组织的资源优势,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帮扶中,我县民政局与通道侗族自治县志愿者协会签订了购买基本养老服务补贴上门服务合同,并与每月开展必要的帮扶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我县已开展上门服务共9次涉及人次。

以社会救助综合改革为契机以满足家庭基本生活为目标根据低收入人口致困原因、困难程度和急难情形实施类别化、差异化救助。用心落实政策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政策足额发放补助资金。将低保边缘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中的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对象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将特困人员中的未成年人享受救助供养待遇延长至18周岁,仍在全日制大学本(专)科就读的,可继续享有救助供养待遇。部门协同发力发挥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机制作用,推动专项救助政策落实。

用好监测平台,确保畅通渠道

在充分吸收整合“省社会救助大数据监管平台”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充分用好“三个平台”,推进低收入人口线上大数据比对。一是用好“核对平台”,对每年的社会救助对象线上复核情况有异议的进行再次核实。二是用好“监测平台”,持续对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系统中的预警线索进行推送,并建立困难群众救助“幸福清单”。三是用好“跨部门平台”,加强线上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动态掌握低收入人口相关困难情形的变化情况。目前,我县信息平台实现民政、财政、公安、乡村振兴、医保、卫健、教育、人社、住建、应急、残联等职能部门数十项服务数据互联互通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多维分析为各救助职能部门开展监测预警和分层分类精准救助提供技术支撑。

依托大数据平台,对已享受社会救助的低收入人口,对其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开展线上每月定期核对,对超过核对标准的,通过系统红灯预警方式,提醒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对已享受对象构筑起定期“报警器”。对未享受救助政策的低收入户,利用线上线下手段,定期和乡村振兴、残联、医保等部门数据进行比对,对可能符合救助政策的对象进行预警,建立政策找人“预警器”。将发现的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重度残疾人、医疗费用支出较大的对象作为线索,推送给联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帮扶干部、下沉党员等力量开展主动排查,第一时间主动发现和掌握对象人员的基本困难情形,确保低收入人群救助渠道畅通(吴利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