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这样为绿水青山充“植”
发布时间:2025-03-14 14:44 信息来源:怀化市林业局
又是一年春风劲,为绿充“植”正当时。县林长发出国土绿化动员令,县、乡、村三级林长又吹响了植树造林集结号,开展形式多样的植树造林活动,一时间,在山头荒地、水边路旁、庭院公园,随处可见植树造林的热闹场景,全民投入到为绿水青山添新绿中。
2月28日,米贝苗族乡率先开展“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米贝”主题植树活动,突出“种植+管护”机制,林业站组织政府干部、党员代表、人大代表、护林员、退伍军人等100余名志愿者,在义务植树基地挥锹铲土、扶苗填坑、培土浇水,500余株楠木、香樟、紫薇等树苗成功“安家”。活动后将500余株树苗移交村委会负责后期管护,彻底解决了村庄绿化 “有人栽无人管”“年年栽树不见树”老大难问题。
绿色接力,生生不息。3月13日在黄家垅省级森林公园也是热闹非凡,400余名县直单位干部、青年志愿者以“绿”为底、以“美”为要开展义务植树,坚持造林与造景结合,绿化与增彩同步,为公园林相提质添砖加瓦,1300余株树苗扎根沃土。同时,结合中国(新晃)侗苗药用植物园建设项目,实施“公园+药园”模式,以特色黄精、龙脑樟为主,以黄柏、党参、薄荷、紫苏等50余种中药材为辅,种植面积28亩。
生态兴则产业兴。在禾滩镇闪溪村油茶基地,探索“生态+产业”模式,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全家外出务工和在家无劳力农户的128亩山林统一流转30年到村集体,每年支付租金35元/亩,由村集体统一种植油茶,按“四统四包”要求,即乡镇林业站统一规划栽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苗木供应、统一管理措施,村委会包整地、包植苗、包施肥、包补植,保证苗木成活率,确保山林既长绿叶子,更长“红票子”。
因绿而生,向绿而行。天雷山国有林场不断深化林改,创新“国有+集体”造林模式,利用林场职工丰富的营林技术经验,采取“场村”“场社”“场户”等合作模式,将林场周边闲散林地的经营权流转到国有林场,“小山并大山”集中开展“场外造林”180亩,其中迹地更新造林80亩,低产改造46亩,中幼林抚育54亩。
“植”此青绿,不负春光。鱼市镇聚焦“植树+人居环境”,按照“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的要求,以路旁、水旁、宅旁、村旁增绿为重点,按“以奖代补”模式每株给予20元补助,广泛动员村民进行四旁绿化,见缝插绿,并按照“谁栽植谁管护”的原则定期对苗木进行抚育,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和保存率。并积极发挥“一长四员”作用,定期对树木长势进行检查,督促村民加强日常性养护。
据了解,该县不断走深走实林长制,持续推进为绿水青山充“植”行动。今年来,全县组织义务植树达46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16个,国土绿化7280亩,种植油茶3200亩,源源不断注入最生动厚实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