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项举措”建好林火阻隔系统“钢铁长城”
发布时间:2025-03-10 09:24 信息来源:怀化市林业局
中方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雪峰山北麓,全县地形地貌以低山和丘陵为主,森林覆盖率达64.99%,自然保护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3.58%,为全国生态示范县、全省重点林区县。近年来,紧紧围绕“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生态惠民”,持续推进林长制工作,面对森林防火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该县立足以“防”为先,将林火阻隔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2023年以来新建林火阻隔系统基础设施269.5公里,涉及行政村100余个,实现全县12个乡镇全覆盖,切实构筑起一道森林防火钢铁长城。主要做法如下: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布局网格图。制定《中方县林火阻隔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科学布局林火阻隔系统“一廊、两区、多点”网格建设。“一廊”:即特高压输电线路走廊生物防火林带屏障。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与特高压输电线路走廊建设相融合,编制专项规划,在跨越林区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下按风险等级与走廊宽度布设生物防火林带。“两区”:即康龙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黄溪自然保护区生物防火林带屏障。将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与自然保护区工作深入融合,全面筑牢森林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资源、境内古树名木及风景名迹防火安全屏障。“多点”:即12个乡镇生物防火林带屏障。按照因害设防、突出重点、循序推进、兼顾多种效益的原则,加强城镇、村庄、林缘、集中墓葬区、重要设施等重点部位和高危区域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
二、坚持健全机制,齐抓共管抓实施。健全项目推进机制。将林火阻隔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县重点项目,做到早谋划、早争取、早部署。组建项目工作专班,对每一个林火阻隔系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都一一制定时间表、画好线路图,做到时间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构建县、乡、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项目建设格局。加强项目施工、安全生产、项目验收、资金拨付等重点环节监督管理,确保建成一个项目,受益一方林农。健全考核督导机制。县人民政府与乡镇签订责任状,将林火阻隔系统建设工作纳入林长制考核范围和林长巡林、县年度重点工作督查、打好安全生产翻身仗等重要工作内容,对项目建设工作实行月督查、季考核、半年排名。县委县政府每月专题研究一次项目建设情况,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在积极争取中央基本投资建设资金和森林草原防灭火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县财政专项资金、基础建设预算内投资,统筹资金支持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建设资金100万元,有效保障项目建设。
三、坚持创新模式,合作共赢聚合力。广泛征求意见。林火阻隔系统建设范围广、涉及群众多,为凝聚各方共识,破解矛盾纠纷,全力保障群众利益,项目专班组织林业、自然资源、水利、农业、应急、交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科学论证,充分征求乡镇、村组以及林农意愿,集思广益,统筹考虑各方利益诉求,拿出多套建设方案,充分测算建设成本,在反复比较和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合作共识。明确合作模式。建立“公司+林农(大户)”合作共建的建设模式,即由第三方公司负责林火阻隔系统专业化建设、养护和管理,由村组群众以土地进行入股,如果有征用林地的需要,土地款和青苗补偿均归林农所有。既确保了林火阻隔系统建设的标准要求,又有效激发林农的积极性。强化利益联结。林火阻隔系统建成生效后,由公司负责后期管理,并将所得收益按30%的比例与林农分红,让林农通过项目实施持续增收,得到了林农的全力支持,提高了林农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四、坚持统筹兼顾,多方结合增效益。注重经济效益。按照常绿、枝叶茂密、含水率高、耐火性强、含油脂率低、不易燃烧的树种要求,因地制宜将油茶作为乡土防火重要树种。目前,全县规划生物防火林带177.4千米,其中油茶生物防火林带173.4千米,可发展油茶种植8000余亩,油茶挂果后可带动2000余户农户增收。注重环保效益。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在项目设计上,把树种、种源、基因类型和树龄等多样性相结合,做到树种科学配置。严格把关引进品种,禁止引进列入有害生物名录或有可能给当地造成不良影响的树种。充分利用野生动物走廊保留乡土树种,采用伴生乡土树种等方法模仿天然林景观格局,促进原生植物群落的保护、恢复和保留。注重社会效益。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可有效降低森林火灾发生,有效提高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综合能力,预计每年减少森林火灾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