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7-19 15:24 信息来源:怀化市科学技术局

2017年,全年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五省边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以全省科技大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价值链“四链融合”。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发挥科技专项资金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向科技创新集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构建“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实施人才引进“双创”计划,依托产业、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引进人才、聚集人才。

全市科技工作主要目标是: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2750万元以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增加值增速达到20%;新建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个;科技金融工作实现融资2000万元以上;完成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3亿元,技术交易额1.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50%,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0.45件/万人,专利行政执法案件100%按期结案;完成R&D经费支出14亿元;在全省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中向前进位。

(一)强化责任落实,强力推进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省、市党代会,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导,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管党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有关从严治党的规定,全面加强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确保全年无违纪案件。

(二)强化资源集聚,强力推进五省边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

以构建五省边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以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为抓手,覆盖各县市区,努力构建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出台《加快推进五省边区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制定园区和县市区工业集中区考核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区位和产业优势,补齐短板。

(三)组织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奖励大会

高规格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暨奖励大会,传达学习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总结部署全市科技创新工作,重奖一批科技创新成果,激发大众积极投身科技创新。

(四)强化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

一是加强怀化高新区建设。紧紧抓住升级创建国家高新区发展机遇,强化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金融、科技中介咨询等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助推产业及产业园区发展。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断强化3家园区“一极两翼”的辐射功能,优化园区企业三大产业结构,推进园内企业“四链融合”。做好怀化国家农业科技园考核验收。

三是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引导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两型产品,提升企业竞争实力。

四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申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攻关与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突破口,促进现代商贸物流业等四大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力争1-2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获省立项支持,企业研发实力与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五)强化协同创新,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一是组织全市首届创新创业大赛。组织“创客梦想、创响怀化”为主题的“2017年怀化市创新创业大赛”,对接全省创新创业大赛,力争成为省大赛初赛分赛区,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创新平台建设,搭建企业研发载体。一方面,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步伐。推进以中科院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为核心,联合怀化学院、湘潭大学、吉首大学共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支持新晃龙脑公司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一步开展“以批促建”工作,建设一批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另一方面,加大各类创新平台引进工作力度,大力引进有实力的创新平台落户怀化。

三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完善激励资助政策,起草发明专利年费补助等政策,确保发明专利申请量持续快速增长,积极向小康指标靠近。开展“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工作,出台市级创建方案,在鹤城区开展“知识产权强省试点”创建工作。开展“双打”工作,完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联动机制,把工作延伸到县市区。

(六)强化农村科技,强力推进全市科技精准脱贫

一是稳步推进中药材种植精准脱贫。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战略,争创中药材种植精准扶贫省级示范基地,以“中国南方中药谷”为阵地,对接全市扶贫脱贫战略目标,突出怀化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集聚引领功能,探索公司+技术依托+生产基地+农户扶贫脱贫新模式。

二是提升农村科技服务能力。继续完善科技特派员和“三区人才”管理制度,鼓励科技人才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服务农村。加强“星创天地”建设,带动农民创新创业脱贫致富。加强农民素质教育及科技培训工作,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12396农村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通农村科技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

(七)强化问题导向,强力推进全市科技服务能力建设

一是坚持原创和转化相结合,补齐技术短板。以科技项目为支撑,鼓励本土企业原始创新;抓好科技成果转化的试点示范,重点支持中方县葡萄产业,探索出一套可在全市其他产业复制的经验。

二是实施人才引进培育战略,补齐人才短板。在人才培养上走产学研协同创新路子,既要引进“洋博士”,又要重视培养“草根人才”。依托研发平台、创业平台、孵化平台及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培育和壮大人才队伍。

三是巧借外力引进服务中介,补齐服务短板。注重引进有成熟经验、高水平科技咨询服务机构为企业服务,重点为企业提供研发平台的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代理等方面服务,巧借外力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四是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方式,补齐资金短板。市本级严格执行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的“建立财政10%稳步增长投入机制”,力争财政科技经费达到1862万元。督导县市区落实财政稳步增长投入机制。继续探索科技金融工作机制,支持企业开展专利质押融资,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引导全社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