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热评|拒绝“舌尖上的任性”

发布时间:2020-03-01 08:17信息来源:怀化日报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食用和非法交易野生动物等现象受到广泛关注。2月24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通过扩大法律范围,确立相关制度来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体现了国家制度层面严格管理和严厉打击的决心。

这次引发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冠病毒,尽管中间宿主还未完全确定,但病毒的来源,很有可能和十几年前的SARS一样,与食用野生动物有关。

“舌尖上的任性”导致重大疫病的流行,是人类破坏自然规则,自然反作用于人类的结果。那么究竟什么是野生动物?科普知识告诉我们,野生动物指的是大自然环境下生长且未被驯化的动物,猪牛羊鸡鸭鹅等经过人类长期驯化,属于家畜家禽。

告别“茹毛饮血”,驯养家畜家禽的老祖宗,早就认识到:食用野生动物风险很大。但放眼世界,“有钱且任性”的一小部分人,仍旧放纵口腹之欲,对野生动物必欲大快朵颐。他们抱着“吃哪补哪”、“以形补形”等扭曲心态,从国内吃到国外,从网上吃到网下,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没有不敢吃的!通过野味消费来呼朋引伴、炫耀身份。

怀化属于山区,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野猪、野兔、野山羊、麂子、竹鼠、野鸡、果子狸等在我市山区较为常见。在某山区大县,民间长期有狩猎和食用野生动物的传统,也因此滋生了庞大的野味市场;相关部门缴获非法贩卖野生动物的消息也时常见诸报端网络;某些地方通过开发人工养殖野猪、竹鼠等养殖场,实际却为贩卖野生动物披上了“合法外衣”的现象时有发生……

野生动物与疫情流行的关系,已是老生常谈。科学研究表明,野生动物携带大量病毒,有些病毒在动物身上并不致病,但传播到人类新宿主后,可能会产生新毒株,从而导致人类感染、新型人类传染病暴发和流行。

“舌尖上的任性”,与一些人的扭曲消费观念以及行业牟利有关,而对相关制度的反思检讨,法律漏洞、短板的堵塞和补齐,也不容忽视。我们要落实好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坚决取缔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市场和贸易,对敢碰高压线的严厉执法,施以重典。

就个人而言,我们要培养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野生动物尽管种类繁多,但营养价值跟家畜家禽一般无二。许多非法捕获的野生动物未经严格检疫检验,病毒细菌众多,更有狩猎者为了诱捕动物下致命毒药,所以吃野味,非但谈不上“养生”,反倒是“害命”。

中国古人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自然过度攫取和掠夺,最终只会遭受自然界疯狂的报复。《周易》有云:“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说话谨慎、饮食有节是行事生活的重要准则。节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贪欲、进而有益健康。拒绝食用野生动物,拒绝“舌尖上的任性”,在更深的层面,体现着敬畏自然、尊重自然法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态度。

(姚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