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1年核心指标完成情况
以科技创新指标为工作推进“指挥棒”,各项创新指标发展态势良好,增速较快,整体指标位居全省二类市州前列。据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我局涉及的考核指标序时进度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
1.以创新发展需求为导向,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针对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需求,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项目206项,项目资金达到4431万元,其中省级项目150余项,向上争取资金3400余万元;市级项目55项,分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金融及科技服务能力提升、乡村振兴、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中药材全产业链、科技帮扶进企业等7大专项。在项目布局实施上,聚焦优势产业和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研发,围绕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正清集团依托刘良院士工作站申报的“正清风痛宁(青风藤)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湖南补天公司申报“药食同源重点品种茯苓‘神舟十号’太空诱变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等项目获批实施,有力有效推动“怀六味”中药材精深加工;围绕打造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发挥怀化“杂交水稻发源地”和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优势,聚焦现代种业,相关企业重点实施两系、三系杂交水稻制种,对“雪峰乌骨鸡”“大花红山茶”等本土特有品种开展保种研究,奥谱隆科技、新高登种业入选省新型研发机构培育单位;围绕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先行区,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乡村振兴项目27个,是全省获批特派员项目最多的市州,项目支持经费420万元。在推进成果转化上,借鉴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建设经验,积极筹建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怀化分市场,推进线上系统开发和线下市场搭建,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目前,线上平台已经开发完成,准备调试运行。
2.以激发创新活力为核心,推进创新主体增量提质。积极培育发展企业创新主体,规范企业研发管理,支持开展科研活动,为科技创新持续注入新活力。一是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将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库与生力军,通过引导企业规范科技管理、内部管理、财务管理,积极培育科技型企业。现有入库登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593家,同比增长44.6%。二是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分片区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培训活动,首次采用专家审核机制,从源头上提升企业认定申报质量,提高认定通过率。共申报157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审核通过136家,总数将达到400家。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力度,恒光科技在A股主板成功上市。三是落实惠企财税科技金融政策。加强与银行金融机构对接,支持获得省、市财政科技研发奖补资金的企业申请科技贷款,247家企业共获37.5亿元科技金融授信贷款,其中,知识产权科技金融贷款1.81亿元,有效纾解了“融资难”“融资贵”难题,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成效初步显现,有力促进了全市技术交易市场繁荣活跃。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3.49亿元,同比增长1倍。
3.以集聚创新资源为重点,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根据各地创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形成了以“国字号”园区为引领,企业研发平台、重点实验室和市外“科创飞地”为补充的多维度融合创新平台体系,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在国家级层面,怀化高新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升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孵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怀化经开区文化(广告)创意产业园成功获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形成生态科技、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和数字经济等四大文化产业集群。在省级层面,建立与省农业科学院全面科技合作机制,聚焦大米、茶叶、中药材、水果、蔬菜等特色业产业链关键环节的重大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建立与院士长期合作机制,创建中方县陈家湾村、洪江市沅城村、麻阳县楠木桥村等10个院市合作共建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助推怀化农业向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发展转型升级;推荐申报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个。在市级层面,按照“五好园区”平台建设好的工作要求,开展专题调研,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组织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0个,指导企业采取自建、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在市外建设“科创飞地”等形式,有序推进怀化75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研发团队全覆盖。其中,正清制药公司、补天药业公司、云箭集团公司、五新钢模公司、优美科技公司、林泉药业公司等企业以“科创飞地”方式在长沙建立研发机构。
4.以落实“五溪人才行动计划”为抓手,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不断健全完善柔性引才用才机制,围绕创新链部署人才链,推动市内外创新人才为我所用。一是积极引进培育科技人才。全年共引进各类科创新人才381人(市直278人,县市区103人);引进外国专家8人(A类专家4人,B类4人)。推荐入选省级创新人才项目1人(团队)、科技创新100个关键人才3人。稳步推进重点攻关技术项目“揭榜挂帅”,征集到需求项目12个。二是推进农村科技人才建设。先后选派13名科技副县长、155名“三区”科技人才和53名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第一线开展工作,全市科技专家服务团人数达到1192人,覆盖了70%以上行政村,实现了对重点村科技专家服务团队全覆盖。新选派的市级科技特派员将全部派驻市里14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举办“2021年湖南省骨干科技特派员(怀化)专场暨‘三区’科技人才专题培训班”,组织洪江区、鹤城区两地专家服务团参加科技部举办的“2021年度‘大美科技特派员’微视频大赛”,其中洪江区的“科技特派员曲湘勇的乌骨鸡情结”作品入围。因工作成效突出,靖州县、会同县2个科技专家服务团被推荐为全省优秀服务团。三是注重青年科技人员培养。“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怀化市人民政府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合作机制于今年正式启动,共推荐申报2022年度省市联合基金项目126项,其中青年人才申报占比70%以上,并以此为激励,引导市内外优秀科技人才与我市企事业单位合作,解决基础性应用科技难题。
5.以健全创新管理为动力,推进科技创新生态优化。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要求,改革科技体制机制,加速创新资源集聚,推动各类创新要素一体化配置,营造一流创新生态。一是科学谋划“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怀化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三区一高地”新定位(即:五省边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先行区、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和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构建“一廊两轴三区多点”新格局(即:以“鹤中洪芷科创走廊”为引领,以“沪昆高铁、焦柳铁路沿线创新型县(市)建设”为两轴,促进“东北部特色产业创新发展区、南部生态科技示范区、西部湘黔湘渝协同创新先导区”三大区域协同发展,强化“高新园区、农科园、工业集中区”等载体的多点支撑格局)。二是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全面对接全省创新创业大赛,组织91家企业参赛,经组织专家进行尽职调查后推荐19个项目参加省创赛行业半决赛,其中6个企业项目获省创赛优秀奖,鹏程信息企业项目入围省创赛总决赛和国家行业总决赛。怀化市科技局被评为2021“科创中国”湖南省企业“创新达人”优秀组织单位。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提名省级科技奖励,共有5项科技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励。三是推进科技监督和诚信建设。优化管理与服务,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对2020年度省级创新型省份建设专项立项的4321万元共161个项目、对2020年度市级科技计划立项的776.9 万元共28个项目开展了绩效评价,对2020年省部级项目立项的4770万元共18个项目、2019年市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项目立项的1000万元共11个项目开展了现场中期监督检查,对343个项目、202家项目申报单位、1231名项目申报人和26名评审专家进行了信用审查,多策并举构建潜心科研、追求卓越、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四是持续推进科普惠民活动。5月22-28日集中开展了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科技发展”为主题的全市科技活动周活动,内容丰富,反响良好。全市15家科技场馆和科普基地免费开放,开展科技讲座、技能培训150余场,发放科普书籍、技术资料、宣传图册3万余份,惠及群众5万余人。因科普成效突出,怀化市科技局获科技部2021年度全国科技活动周及重大示范活动先进表彰,李密军同志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