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科研 树标准 重应用 靖州推动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10-21 08:56信息来源:怀化新闻网

苗侗风起,八方客来。带着丰收的喜悦,全国茯苓产业及中医药ISO国际标准领域的专家学者、业界大咖、优秀企业家齐聚靖州,围绕茯苓全产业链发展、中医药ISO国际标准应用,深入交流、携手合作、共享机遇。

​10月16日至17日,2025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暨中医药ⅠSO国际标准应用大会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如期举行。大会采取“开幕会+主论坛+平行论坛+茯苓科技大会+配套活动”模式,共谋茯苓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共绘中医药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靖州是我国茯苓菌丝种发源地、茯苓袋料栽培首创地、茯苓太空育种先行地、茯苓种植标准制定地、茯苓科技文化创新融合地、茯苓健康养生首倡地。目前,靖州茯苓产业拥有省级技术创新载体9个,建成省级研发中心1个,获得专利2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1项、省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此次大会上,《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备受关注。该规程10月5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将于2026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项由靖州茯苓专业协会牵头,联合23家单位共同申报研制的国家标准,系统规范了茯苓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标志着我国茯苓菌种生产正式迈入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的新阶段。

该标准针对菌种生产环节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规范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生产的14个关键环节,全面涵盖场地选择、培养基配制、灭菌接种、培养检验及留样贮存等全过程技术要求,为提升茯苓菌种质量、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前由靖州牵头制定的《中医药—茯苓》ISO国际标准和此次《茯苓菌种生产技术规程》国家标准成功发布,推动实现了“靖州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和“世界引领”的历史性跨越,逐步形成“万草之源归茯苓,茯苓之首归靖州”行业共识。此次大会在靖州举办,更能推动标准在茯苓产业、在中医药产业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上台阶上水平。

“下一步,我们应致力于将这一核心标准的效能辐射至全产业链,加快布局和研制涵盖种植、加工、仓储、饮片及食品开发等环节的配套标准,推动形成覆盖全产业链、协同增效的标准集群。通过构建完整先进的产业标准体系,巩固靖州在菌种领域的核心优势,引领茯苓产业在质量、品牌和效益上实现整体跃升。”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总工程师李丁表示。

在科研和标准的加持下,靖州茯苓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起强大竞争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年销菌种4600万包,占全国80%。靖州将茯苓种植推向全国和世界,在全国20余个省(区、市)建立200个茯苓种植基地,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南非两国大面积种植。此外,靖州茯苓鲜、干茯苓交易量占全国70%,吸引修正药业等71家企业入驻,出口量占全国三分之二。2024年,靖州茯苓深加工产品斩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品牌价值达313.86亿元。今年2月,靖州茯苓与贵州茅台、景德镇陶瓷同时进入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

(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 通讯员 李大升 肖扬琳 徐鲁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