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带动“一条链”,富裕“一方人”——溆浦山银花产业绘就新篇章
“一朵花”带动“一条链”,富裕“一方人”
——溆浦山银花产业绘就新篇章
金秋时节,走进溆浦龙潭镇,群山如黛、翠绿欲滴,山坡间仍弥漫着盛夏未退的清甜香气,沁人心脾。如今,这份“香甜”已化作经济合作社加工示范基地仓库里的成果,只见包装完好的山银花干花整齐码放,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黄金产品”。
作为溆浦县山银花主产区,龙潭片区种植面积近6万亩,年产值达4.5亿元,惠及5000余户,近2万人口,户均年收入达15万余元。
这座被国家食药联盟授予全国首个“山银花之乡”称号的县,生产的山银花先后获评第25届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金奖”、湖南省花卉盆景博览会金奖、西部农博会金奖、中国乡村博览会金奖和“特色优质农产品”等称号,目前“溆浦山银花”正在申报地标产品,品牌底气愈发浓厚。
天赋沃土:孕育山银花的“溆浦基因”
地理环境独厚,为山银花生长“量身定制”家园。地处湘西中低山丘陵区东部,溆浦县境四周高、中间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来充沛降水与适宜气温,加上酸碱度适配的土壤,每一项自然条件都精准契合山银花生长需求,让这里成为人工栽培山银花的发祥地。
种植历史悠久,堪称山银花故乡。据溆浦县志记载,溆浦山银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早在清代已盛产野生山银花。20世纪60年代初,溆浦开始在龙潭片区推广大面积种植山银花。历经60余年发展,龙潭等8个乡镇的花农在山银花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修剪、采摘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节间短、蕾量大、不落蕾、产量高”为特点的“湘蕾一号”成为花农的主栽品种,面积达10万亩。
品种优势突出,孕育药用价值极高的“植物黄金”。据权威检测技术报告显示,溆浦山银花绿原酸含量高达5.6%、木犀草苷7.7%,药用价值远超普通品种,既是天然的“植物抗生素”,也对流感、恶性肿瘤等疾病有独特效果。在新冠感染防控期间,溆浦山银花更被列为主要组方品种。
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溆浦县委、县政府将山银花产业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导优势产业,通过开展以山银花为代表的中医药产业领域“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招商引资活动,成功引进北京天舟文化、重庆圣百灵药业、湖南先河科技等多家中医药企业,总投资将超6亿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位推动:构建产业发展“保障体系”
“让山银花产量产值大突破、大跨越、大发展,真正成为溆浦县基础好、地位高、效益佳的支柱型产业。”溆浦县委书记郑湘的话,道出了当地发展山银花产业的决心。近年来,溆浦以“一区一园一链”为主线,从领导、投入、推进、服务四个维度发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强化领导,定方向、明责任。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的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出台《溆浦县中医药“十四五”发展规划》《中药材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文件,明确由县委副书记担任产业链链长,抽调15人集中办公;同时将种植面积、经营主体培育、标准基地创建等任务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先进评选挂钩,形成“人人有责任、事事有落实”的工作格局。
加大投入,强支撑、破难题。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作为以山银花为主导品种的产业链建设专项奖补资金进行精准扶持,每年安排资金1000多万元,扶持山银花产业发展。协调农业银行、建设银行等4家金融机构,加大发放山银花产业贷款力度,每年都在4000万元以上,且每年增加。今年,建设银行溆浦支行与8个山银花主产乡镇签订资金支持战略框架协议。
加力推进,抓落实、促实效。该县将山银花产业纳入“5+N”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以来,县中药材产业链领导多次在龙潭镇召开现场推进会、收储销座谈会,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县委书记、县长等县领导带队深入种植、加工一线调研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加码服务,护权益、解民忧。今年5月,县产业链办在龙潭镇召开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明确山银花鲜花收购保护价,打击不正当压价行为;怀化市链办同步召开销售座谈会,针对滞销、仓储、贷款等难点问题协商解决方案,用“硬核服务”守护花农利益。
链上发力:走出“三产融合”富民路
过去,溆浦山银花产业一直停留在“种花卖花”单一的生产模式上,产品附加值低,花农收益有限。近年来,溆浦县委、县政府根据现代产业发展理念,以“链长制”为抓手,通过实干兴链、优品补链、科研强链,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让“一朵花”带动“一条链”、富裕“一方人”。
实干兴链,夯实产业根基。目前全县已发展山银花种植户1.5万余户,建成鲜花烘干粗加工作坊237家,培育山银花经营企业10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89家;山银花年销售额达10.5亿元(干花均价60元/公斤),综合产值突破30亿元,惠及农户8万余户,带动一二三产业用工78.9万人次,帮助农民年增收近6000万元。
优品补链,完善产业配套。全力拓展山银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通过建设特色产业园,补齐产业链条的缺口。累计投资1亿多元,先后建成集山银花仓库、质检楼、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主体的湖南怀化龙成现代生物产业园一期,集初加工、冷链仓储、物流、科研、商务为一体的“中国(溆浦龙潭)山银花集散交易中心”一期工程。在龙庄湾、黄茅园、葛竹坪等3个乡镇建有山银花加工冷链仓储点,在溆浦县龙潭镇新规划用地30亩用于“中国(溆浦龙潭)山银花集散交易中心”二期工程。山银花特色产业园区的建成,使溆浦成为全国山银花加工核心区,让更多的产业附加值留在本地。
科研强链,激活创新动能。深化院企“产学研”合作。6月19日,湖南食尚康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湖南中医药大学携手共建的“溆浦药食同源功能性产品开发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溆浦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贵州汉方药业签订了山银花战略合作柜架协议;与湖南怀化龙成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8个山银花主产乡镇的购销合作协议。并加快以山银花加工为重点的“龙成中药饮片”5家市级中药材龙头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
如今,总投资4600万元的2个重点项目正在加速建设中,城投公司在龙潭镇山银花集散交易市场已进入主体工程建设;正生公司在龙潭镇建设“中国山银花集散交易中心”7月底完成了主体工程。同时还安排专项债资金6000万元帮助主产区龙潭红岭、红岩、芙蓉、温水,葛竹坪天星及龙庄湾乡龙庄湾、进马江等村新建高标准加工及仓储设施。建成后,全县山银花总仓储能力将达到1万吨以上,标准化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
品牌赋能:让“溆浦山银花”香飘各地
产业要长远,品牌是关键。为此,扩大山银花影响,建设山银花品牌,溆浦不断出招,招招亮眼。
高规格平台,夯实品牌根基。2024年1月,中国·溆浦山银花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会举行。溆浦县委副书记、县长杨廉喜提出:“以建品牌、强品牌为举措,进一步提升山银花知名度、美誉度,把溆浦发展成为全国闻名的山银花市场。”目前,溆浦与湖南景乔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签订合同,正在实施山银花产业发展规划;委托北京华威鼎晟广告传媒将溆浦山银花列入北京天安门有关重要成果展出。对接省卫健委,跟踪药典修改工作,和重庆、贵州等地一道,共同推动山银花进入食药同源物质目录。
高标准认证,筑牢品质防线。华润三九与正清公司在龙潭红岭村、红岩村建设万亩山银花GAP种植基地,严格按照国家GAP标准开展栽培、加工、溯源管理,目前一期1500亩山银花GAP基地已完成,成功入选第一批湖南省中药材GAP示范建设单位,将在年底前通过省药监局GAP符合性检查,为产品品质装上“安全阀”。
严质量管控,守护品牌声誉。制定《溆浦县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调剂使用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卫生院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抓好中药质量管理。调剂中药制剂品种,扶持山银花制剂生产;组织县专家开展中医医疗质量、中药饮片质量抽查评价,确保山银花制剂的声誉。
深挖文化价值,丰富品牌内涵。县中医院专家团队开发出208道溆浦特色中药膳食名录,涵盖菜肴、饭粥、饮茶、药酒等品类;通过“关爱天使、药膳暖心”等活动传播养生理念,还与企业签订中医药文化推广协议,打造“药灵宝贝”等动漫IP文创园,让山银花从“药用产品”变成“文化符号”。
从山坡上的一朵野花,到带动数万农户增收的“黄金产业”,溆浦山银花的故事,是自然禀赋与政策发力的同频共振,是产业链延伸与品牌赋能的双向奔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浪潮中,这朵“金色之花”必将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乡村全面振兴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周红波 彭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