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城北开新“花”——鹤城区城北街道抓文旅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5-10-11 08:53信息来源:怀化新闻网

烟火城北开新“花”

——鹤城区城北街道抓文旅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鹤城区城北街道,曾鸣响在湘黔、焦柳铁路的十字交汇处,是怀化激情岁月的“成长主力”。这里也曾布满时光的刻痕,是老城区居民心中那份割舍不下的市井情怀。当第五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吹来,城北街道这片厚重的土地,抢抓发展契机,以一场精彩的“破茧重生”,让老城区的烟火气里,开出了绚烂的发展新“花”。

自今年8月份以来,“城北打卡墙”成为自媒体热词,“烟火城北”话题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等平台点击量突破2亿人次,城北成为市民争相前来打卡的游玩地。今年国庆期间,来城北打卡游玩的外地游客超2万人次,同比增长268%。辖区40余家烟火老店以及便利店、小吃店等营业额普遍实现20%-30%的增长,真正实现了“办会兴业、办会惠民”目标。

筑基焕颜,老街巷跑出“加速度”。改变,从脚下开始。面对铁北路等“高龄”道路的坑洼不平,怀化市委、市政府总投资1280万元对道路进行提质改造,曾经的“烦心路”变成了平坦畅通的“民生路”。这不仅是道路的升级,更是民心的畅通。改变的“绣花功夫”还深入到每个角落:雨污分流项目让“城市血管”更通畅;老旧小区改造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巧妙“挤”出的2300余个非机动车停车位,化解了“停车难”的窘迫。如今,漫步城北,脚下是平整的沥青路,身边是整洁的小区,老城区的“硬件基底”被彻底夯实,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落地生根。

文化铸魂,墙绘里流淌“城北故事”。城北的“魂”,在铁轨的延伸里;城北的“味”,在市井的烟火中。如何让这份独特的文化“活”起来?城北街道找到了“墙绘”这把金钥匙。走访老铁路职工,收集老物件,挖掘市井故事……最终,30余幅精美的墙绘成为讲述城北故事的“露天博物馆”。铁北路上,蒸汽机车与高铁“隔墙对话”,诉说着时代的变迁;武陵路的涵洞里,老百货店、溜冰场的场景瞬间将人拉回80年代。这些“会说话的墙”,不仅是市民争相打卡的“网红点”,更让城北的铁路文化与市井生活有了可触可感的载体,绘就了独一无二的城市新名片。

活力赋能,老城区涌动“新经济”。人气来了,如何将“流量”变为“留量”,让“网红”变“长红”?城北的答案是:盘活闲置资产,赋能新业态。一方面,街道为40余家经营十年以上的“烟火老店”统一标识、提升服务,让老味道吸引新食客,四良湘菜馆老板笑言“周末要排队”。另一方面,大胆规划,瞄准闲置的铁路厂房,计划打造集餐饮、摄影、剧场、集市于一体的“工业遗存体验区”;引入首店经济和复合型空间,让“书店+咖啡”、“餐厅+live演出”等新场景在老街区生根发芽。更具创新的是探索“社区合伙人”模式,尝试在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前提下,通过运营IP资源实现小区盈利甚至分红。如今,新增的个体工商户和意向合作的文旅企业,正见证着城北从“流量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坚实转型。

治理暖心,“居民夜话”织就“幸福网”。城北三分之二的小区是无物业老旧小区,治理难题如何破解?城北街道用一场场“居民夜话”给出了答案。傍晚时分,社区干部与居民围坐一堂,从停车秩序到加装电梯,大家面对面议事,实打实解题。自机制推行以来,已收集并办结民生“微实事”185件,推动解决问题300多个。“我的社区我做主”的氛围日益浓厚,商户组建联盟,居民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全民共建共享”的温暖治理新格局。

未来可期,文旅城融合绘就“新蓝图”。当下的绽放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城北街道已谋划好旅发大会的“后半篇文章”:按照“文、旅、城”融合思路科学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对接广铁集团盘活更多闲置资产;深化“烟火城北”IP,开发文创产品,举办生活季活动;推出城市漫游路线,让游客能深度体验铁路文化与市井风情。从“铁路枢纽”到“烟火打卡地”,城北的蜕变,是一次留住“晨起米粉香、午后象棋声”的温情守望,更是一次赋予老城区崭新“生长力”的生动实践。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必将以更盛的“新花”映照更浓的“旧韵”,成为怀化老城区复兴的生动实践!

(姜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