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亩产翻番!芷江五千亩雷竹成“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25-09-18 10:59信息来源:芷江县政务服务中心

在芷江的青山绿水之间,连片茂密的雷竹林正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户的生活。作为中国重要的高产高效笋用竹种之一,雷竹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成了芷江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支撑。目前,全县雷竹栽培面积已达5000余亩,平均亩产鲜竹笋600余公斤,竹林成了老百姓增收的“绿色银行”。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雷竹的出笋率和产业效益,该县林业局积极推动三项高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实现了竹笋产量和品质的双提升,更探索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实施雷竹深覆盖促进早出笋。每年12月上中旬,农户们在竹林中铺上谷壳、稻草和有机肥,覆盖层厚达30厘米左右,像给竹林盖上了一层“棉被”,有效增温保湿,促使竹笋提前萌发。配合科学施肥,覆盖25天左右,嫩笋便破土而出,上市时间巧妙衔接春节消费高峰,价格翻番,农户收益显著增加。

推广产业化成林培管技术促进多出笋。该技术系统规范了留笋养竹、松土除草、施肥及钩梢等环节,推动雷竹种植走向精细化管理。例如,在留养新竹时,注重竹龄结构和分布均匀;施肥则推荐使用肥效持久、生态安全的羊粪,避免使用易引发虫害的猪、鸡粪,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保障竹笋清脆甘甜的口感。钩梢处理则有效减轻雪压危害,提高林间透光率,进一步促进竹笋生长。采用此技术,有效提高产笋率12.6%。

运用“蒸煮杀青”与“变温干燥”加工技术促进竹笋质量提升。这一技术通过低温蒸汽杀青和分段变温烘烤,极大程度保留了竹笋的原始风味与营养成分,缩短加工时间,降低能耗,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

芷江雷竹产业的蓬勃发展,既得益于农业科学技术的扎实落地,也离不开一批有眼光、有魄力的“新农人”。他们以智慧与汗水,让雷竹真正成为富民产业,也为芷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通讯员 江满平 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