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以 “苓” 为媒兴产业 千年珍馐启新程

发布时间:2025-09-26 08:43信息来源:怀化新闻网

近年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抢抓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机遇,锚定 “世界茯苓之都” 发展定位,围绕“一园一平台两基地三区五中心”建设目标,构建“九大体系”,全力推动茯苓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这枚承载千年底蕴的 “山林珍馐” 焕发出全新活力。

初秋的清晨5点,晨曦尚未穿透云层,靖州茯苓贸易大市场里药香弥漫,热闹的交易场景早早开启。数百袋码放整齐的茯苓堆成小山,商户们穿梭其间,忙着过磅、打包、装车,吆喝声、谈价声、搬运声交织成一曲充满活力的“早市交响曲”。这里日均200吨的交易量,让市场常年人声鼎沸,更印证着该县作为全国茯苓交易枢纽的核心地位。

“这是我来靖州拿货的第六个年头,这次来我订了大概两万多斤,靖州毕竟是中国的茯苓之乡嘛,也是全国最大的交易中心,这几年靖州的茯苓也是在飞速发展,品质是越来越好。”王民权来自甘肃省兰州市,一直在茯苓贸易大市场拿货。谈及靖州茯苓,王民权打开了话匣子。

商户的认可,源于靖州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与精益求精的种植理念。“十方九苓七出靖州。”靖州地处雪峰山与云贵高原交汇处,因独特的紫色页岩土壤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出“皮褐如铁、肉白似玉”的茯苓珍品。早在明代中期,就有人发现大量野生松茯苓并开始入药,近千年积淀为产业发展埋下伏笔。

如今,这份积淀在科学种植中持续释放活力。在靖州太阳坪乡贯堡渡中药材示范种植基地内,湖南清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有序栽种500亩茯苓。这批茯苓均按GAP标准种植,将与玉竹在杨梅林间轮作,打造特色林下生态种植模式。

湖南清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屠海波介绍:“500亩茯苓全按GAP标准种,杨梅树下安排玉竹和茯苓轮作,既能充分利用土地,又能让作物优势互补,形成绿色循环生态模式。”

目前,靖州每年保有茯苓种植3万亩以上,其中标准化种植基地1万亩,通过GAP认证基地2000亩,带动全国茯苓种植10万亩以上。

从深山珍品到产业标杆,靖州茯苓的进阶之路清晰可辨。1988年靖州茯苓多糖厂成立,开启精深加工时代;1994年中药材市场建成,奠定交易枢纽地位;2009年“湘靖28”新菌种问世,产量提升30%;2013年该菌种搭载神舟十号进行太空诱变育种,实现了从深山到太空的跨越。

千年积淀换来厚积薄发。2020年,靖州茯苓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茯苓深加工产品斩获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2025年,与贵州茅台同登首批“中国消费名品”榜单。同年,正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如今,靖州已发展为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地,拥有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和全国唯一的“茯苓价格指数”信息发布平台。

走进靖州产业开发区,不起眼的“土疙瘩”在智能化生产线上脱胎换骨。洁白的茯苓丁、茯苓卷鱼贯而出,随后被制成面条、面膜、茶饮等30余种产品。在国苓科技的展示厅,茯苓多糖口服液、茯苓面膜、药膳食品、日化用品四大产品线令人目不暇接,山林珍品在此实现价值的几何级增长。

产业的蓬勃发展更吸引了行业巨头驻足。修正药业、中国中药、上海医药等全国知名药企纷纷在靖州建立标准化溯源基地。

从种植到加工,从交易到科研,靖州正以全链条发力的姿态,书写着 “世界茯苓之都” 的崭新篇章。眼下,随着第四届全国茯苓大会即将在靖州召开,作为聚焦茯苓产业的全国性盛会,大会将成为集中展示靖州产业发展成果的重要窗口,助力茯苓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全国市场。

(滕栋 钟屿右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