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7°的黄金美味——看麻阳黄桃如何映红苗乡发展振兴路
盛夏的麻阳,漫山遍野的黄桃林缀满金灿灿的果实,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桃香。作为麻阳支柱性产业之一,该县3.2万亩黄桃种植基地迎来繁忙采摘季。当地人总笑说,咬一口麻阳黄桃,便尝到了苗乡长寿康养的滋味。在怀化的康养画卷里,麻阳黄桃带来的不仅是舌尖上的满足,更传递着生态、富足与长寿的“健康密码”。
精耕细作育良品 科技护航丰收路
“今年预计商品果在5万斤左右,按6元一斤算,产值能到30万,这好日子都是黄桃给带来的!”麻阳兰里镇苍冲村黄桃种植户龚宗水望着满园硕果,笑意盈盈地说道。在兰里镇苍冲产业园的沃土上,金灿灿的黄桃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果香。这片由当地农户深耕二十余年的果园,如今不仅捧出了饱满多汁的果实,更结出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种桃不难,种出好桃不易。”谈及二十载种桃路,龚宗水的话语里满是对土地的敬畏。从最初“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形成“修剪、控芽、疏果、动态施肥”等成熟的科学管理体系,每一颗黄桃的成长都浸润着老农人的智慧与汗水。
曾经,病虫害防治是摆在桃农面前最大的难题。通过请教农业专家、引进科学防治技术,果园逐步建立起绿色防控体系,不仅守住了果实品质,更让“麻阳黄桃”的招牌一年比一年响亮。“现在不仅产量稳,果子甜度、口感都没得说,回头客越来越多。”谈及黄桃,龚宗水的自豪溢于言表。
赛场扬名显实力 品质为王树标杆
麻阳黄桃种植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同治十三年,县志中早有“夹竹桃、桃(即麻阳黄桃)和冬桃”的记载。历经两百余年发展,如今全县种植面积达3.2万亩,2025年预计产量达5.75万吨,年产值突破6.38亿元,成为苗乡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依托雄山等高海拔产区的富硒土壤和独特气候,麻阳黄桃以肉厚汁多、香甜清脆的品质著称,相继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并入选湖南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去年在长沙举办的农产品大赛上,麻阳黄桃凭借浓郁果香惊艳全场,以实力赢得瞩目,其浓郁的香气俘获了众多专业评委的味蕾。麻阳黄桃虽然在外观上未采用套袋技术,不及部分品牌黄桃通体金黄,但久沐日光的红润及其扎实的内在品质,让麻阳黄桃在比拼中独树一帜,为品牌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市场不会辜负用心培育的果实。从投入6万元到实现30万元产值,500%的投入产出比,让这片“试验田”成为科技兴农的生动注脚,为苍冲产业园的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模板,并清晰印证:精耕细作结合科学管理,能让传统作物释放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不是果子不值钱,是没找到值钱的种法。”桃农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
蜜桃撬动大产业 乡村振兴添动能
“既要让土地增绿,更要让农民增收。”一颗黄桃的故事,映照的是桃农二十载的坚守与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折射出麻阳发展特色农业的清晰路径。近年来,麻阳通过推动种植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精细化,让传统种植业焕发新生机。从田间到市场,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小小的黄桃正串联起一条甜蜜的产业链,成为鼓起群众“钱袋子”的有力支撑。小水果也能成就大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可持续的甜蜜动力。
7月30日,“麻阳黄桃 长寿圣果”2025年麻阳黄桃长沙专场品牌推介活动在长沙盛大举行。活动现场,色泽诱人、果香四溢的麻阳黄桃成为焦点,其金黄果肉、脆甜爽口的品质给在场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备受关注的政企农三方签约仪式上,八家企业现场达成合作,共签订黄桃购销合同2.38万吨,为麻阳黄桃开拓更广阔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签约企业代表表达了合作信心与发展愿景。
当前,黄桃园里又将迎来丰收。枝头的黄桃不仅承载着农人的期盼,更预示着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当精耕细作遇上科学管理,当特色产业搭上品牌快车,寻常土地上就能生长出无限可能,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麻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一特两辅”特色农业产业,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产销对接与品牌建设等多举措,全方位整合生态、种质、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黄桃产业走“特”“精”“优”高质量发展之路。在科技服务与品质升级上,整合县乡两级技术团队,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销配),实现全程技术托管,创建黄桃生产示范园10个,打造麻阳黄桃区域公用品牌。同时,与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引进生物防治、品质提升技术,推广网纱防虫、无套袋种植技术,麻阳黄桃的商品果率提升了30%以上,优质果单价达12-20元/公斤。此外,通过建立麻阳黄桃产业示范园,组建社会化技术服务团队,培育乡土人才,技术服务覆盖全县黄桃种植户,加快了产业提质升级步伐。2025年,全县黄桃种植面积持续扩大,预计产量达5.75万吨,年产值将突破6.38亿元。麻阳正通过系统化产业政策,将黄桃打造成“金果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麻阳样板”。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谢娜 通讯员 夏琅 张杰 欧洲洋 向梦嘉 郑金丹 曹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