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科学施策护安澜 干群同心守家园

发布时间:2025-06-23 14:43信息来源:沅陵县政务服务中心

自6月19日0时起至21日8时,沅陵普降大暴雨,全县平均降雨达197毫米,借母溪、七甲坪等7个乡镇过程累计降雨超过300毫米,火场站单小时雨强达44.6毫米。面对来势汹汹的雨情,沅陵县应急管理部门联合气象、水文等单位,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监测预警体系。依托精密监测设备和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追踪雨情动态,对降雨趋势、强度、影响范围进行精准预测,加密会商频次,在防汛救灾中抢占先机。

尽管强降雨来势凶猛,但沅陵境内沅水主干水位保持平稳,中小河流水位虽有涨幅但均在警戒值内波动,未出现超警情况,这得益于科学高效的水利工程调度。县水利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根据实时数据,精准研判。21日2时,在充分考虑流域防洪形势和水库承载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将凤滩水库增大下泄流量至7000m³/S、五强溪水库增大下泄流量至10000m³/S。通过对水库泄洪流量的精细化调控,有效缓解了河道行洪压力,合理分配洪水,确保了县城水位99.83米,较警戒水位109.29米低9.46米;五强溪坝前水位98.22米,较汛限水位102米低3.78米等关键水位指标处于安全范围,保障了水情总体平稳,为防汛救灾工作赢得了主动。

6月18日17时,沅陵防指组织多部门开展会商研判,基于科学分析果断启动防汛应急Ⅳ级响应。随着雨情升级,19日11时30分,又迅速将防汛应急响应提升为Ⅲ级。全县严格落实带班县领导双岗值班制度,实行AB角值守,确保应急指挥24小时不间断。县应急指挥中心自19日凌晨起,始终有一名县级领导坐镇指挥,同时气象、水文、水利等防汛关键部门负责同志集中联合值班,形成“一站式”应急指挥中枢。县乡防指视频系统高频连线,能够在强降雨出现的第一时间,将指挥调度精准下沉到相应乡镇,实现信息实时共享、指令快速传达、问题及时解决,构建起高效、科学的应急指挥体系。

沅陵针对本轮强降雨特性,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风险防范。针对北部乡镇,充分考虑短时强降雨以及上游张家界、常德桃源方向来水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山洪灾害,提前部署巡查队伍,加密巡查频次,对河道行洪障碍物进行清理,确保河道畅通。同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对土壤含水量饱和区域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工程治理、人员撤离等科学措施,严防地质灾害发生。通过对重点区域、重点风险的精准把控,将灾害风险降至最低,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月19日,受普降暴雨影响,沅陵县部分乡镇溪河暴涨,农户房屋和集镇街道进水,部分农田受灾。全县各乡镇严格落实安全转移“四个一律”“五个关键环节”,依托大数据分析确定受威胁群众名单,按照“先老弱病残、后青壮劳力”的科学顺序,第一时间组织群众安全转移至安置点,提供“五有”服务,切实保障群众“吃、住、穿、睡、医疗”俱全。

交通、水利、住建等部门组建专业化应急抢险抢修队伍,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对受损基础设施进行科学抢修。受强降雨影响,6月21日清晨6时左右,G241国道沅陵借母溪乡拖渔溪村段发生塌方,造成国道交通中断。借母溪乡人民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乡应急办第一时间实施临时交通管制,设置醒目的警示标识,安排专人在现场疏导交通,引导过往车辆绕行,避免发生次生事故。同时,借母溪乡人民政府紧急联合县公路局,迅速调集铲车、挖机等专业机械设备赶赴现场展开清障除险工作,目前抢修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之中。

此外,面对19日凌晨火场乡、借母溪乡等部分区域供电、通讯中断,道路、供水管网受损的情况,各部门迅速行动。电力部门利用智能电网监测系统,快速定位故障点,采用带电作业等先进技术,在19日18时前实现全县全面恢复供电。通讯部门运用应急通信车、卫星电话等设备,优先保障重点区域通信畅通,除火场乡5个因抢修难度大仍在全力抢修的村外,其余通讯中断区域已全部恢复。通过各部门的协同努力和科学作业,快速恢复基础设施运行,为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和后续救灾工作开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