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晃95后老师: 开学上课扎实干
庚子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搅乱了我们的生活。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教育部下发了2020年春季延期开学的通知,并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有境界自成高格,经考验方见本色”,新晃教育系统在疫情阻击战、开学准备战中全力以赴。4月7日起陆续开学,4月28日,除幼儿园外其它学段均已正常开学,教学组织、安全工作有序开展,真正做到了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其中贡溪镇甘美村教学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获得社会认可。
积极部署舒适安全添喜气
为全面做好开学前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广大师生的生命健康安全,贡溪镇中心小学积极开展开学前筹备工作,召开相关工作会、培训会,组织教职员工对校园开展彻底的卫生大扫除及消杀工作。其中参与培训的便有甘美村小唯一的教师——杨叶芬。杨老师2019年刚毕业便被分配到甘美村小,她在一众教师中面容显得十分稚嫩,但各项工作的开展却非常老练,各项工作有疑问便问,不懂就向同事们请教,口罩如何分配、消毒要注意什么、每日有什么必须要交代的事项等等问题她一一记录在工作本中。
4月27日,杨老师便早早到校先是对教室卫生进行打扫,再对学校食堂、办公楼等地彻底消毒,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复学环境,上午11点,学生报完名后,紧张的备课又开始了。
迎接孩子们的除了安全的环境,还有新教学楼。但受疫情影响,本应几个月前全面竣工的学校,现在仅完成了教学楼的建设及粉刷,亮化工作及相关功能室布置还需一段时间。据悉,甘美村小建设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项目”之一,学校建设投资近121万元,日后将配备全新运动场、食堂、厕所、独立办公室、图书室、少先队办公室、阅览室,极大改善师生学习、生活条件。
劳动教育接地气
2月中旬是原定开学的日子,延迟开学后,新晃各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线上学习如火如荼开展。然而,这次因延迟开学而推行的线上学习毕竟是一次新的尝试,涉及工作较为复杂,小学低年级阶段语数老师两人对接一个班的课程尚且面临着巨大挑战,那么教学点一个老师负责几个年级所有课程又该如何做呢?这位98年的杨叶芬老师有她的妙招。
“我们学校是离县城最远的教学点之一,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拿的都是老年机,像县城和中心校学生拿着智能机或电脑上直播课几乎不可能,只能另辟蹊径想办法了。”未满22岁的杨叶芬老师是新晃侗族自治县教师团队中年龄最小的女教师,但她却扛起了承接最偏僻村小教学任务的重担。年龄虽小,结合教学实际安排工作她可有一手。
以“劳动光荣”作为灵感,加上班级学生均有家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杨老师以“我是小小饲养员”为作业主题,要求学生主动承担家庭喂养鸡鸭等动物的任务,仔细观察动物生活习性,形成自己的宝贵生活经验。
任务布置下去后,收获家长一片点赞。“如果要完成书写或算数作业,都是爷爷奶奶在家带孩子,老人家不识字,怕是辅导不了他们,如果不完成又怕影响孩子开学后的学习。布置劳动作业,作为农村家长肯定是一万个愿意。”在外地务工的一年级学生杨怀明爸爸给老师留言道。
两个月隔离在家学习,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家家畜身上。家里喂牛、马的学生,认真琢磨起动物特点;家里喂有鸡鸭的学生,主动承担起喂养任务......
“两个月与小动物们相处,大家有什么新奇的发现?”4月28日开学课上,杨老师兴致勃勃地向学生们提问。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回答问题。
“我家的马晚上睡觉是站着的,我觉得很有意思。”杨代川家里饲养了一匹马,他大声的分享着自己的发现。
“我家的牛不是站着睡,它是把4只脚都往肚子底下弯,然后肚子着地睡觉。”杨阳略带羞涩地说着。
“我家的鸡鸭都是我在照顾,每天我都定时给他们喂东西,大米、玉米都是它们爱吃的。我把它们养得可好了,上次我奶奶还卖了不少钱呢!”杨慧珍骄傲地说道。
孩子们对于这个话题说也说不完,通过两个月的悉心观察和一节课的分享,他们有了不少新收获。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师范学院时,即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教育”的观点,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做了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学习不应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更应走进社会,认识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特殊时期,不盲目跟风,科学安排,重实际、接地气,体现了一位老师的教育智慧。
牢固基础筑底气
4月28日一二三年级回归校园学习,离开学校三个多月,调整心态投入学习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都需要一段时间适应,一二年级小朋友更是晕头转向。
“这个学期在校时间较以往缩短了许多,但是教学任务并没有因此减少,各方面考核学生成绩占比仍然很大,所以更要合理安排好课程内容。”4月27日深夜杨老师仍在紧张备课。
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开学第一日,杨老师并没有着急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而是以常规训练为主。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除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常规是保证课堂正常秩序的基本条件,对加强组织教学管理,提高学生成绩具有直接作用。从坐姿、握笔姿势、举手姿势、回答问题口令等方面,杨老师都做到了常规要求儿童化、课堂提示口令化、学生榜样示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度。
接下来的课程安排,课堂内因混杂了一二年级学生,所以无论上什么课,两个年级都要兼顾到。一年级语文以识字、朗诵及简单的背诵为主,数学以运算为重点。二年级语文则是要在字词练习、背诵上多下功夫,数学着重除法、简单混合运算。每节课都要让不上新课的另一年级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坐在教室里,不让他们分心,按时按量按质完成作业是基本要求。
正因杨老师对学生要求高标准,自身工作安排高效有序,让这所仅有12名学生,一间教室夹杂了两个年级的教学点,教学质量在中心校的排名格外受人瞩目,8名一年级学生,最好成绩排中心校第6名,4名二年级学生,最好成绩排第10名。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成功的背后,永远是艰辛努力。无数个像杨叶芬老师一样的青年教师要把艰苦环境作为磨炼自己的机遇,把小事当作大事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为实现个人职业价值夯实基础。
(通讯员 杨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