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上下联动把纪检信访积案化解在基层
“我认可你们的调查结果,今后如果有其他新的证据我再主动来找你们反映,否则不会直接向上级寄信访举报件了。”日前,坚持上访8 年之久的会同县金竹镇岩脚村赵某终于放下了越级上访的想法。这是会同县着力化解纪检信访积案的一个缩影。
今年来,会同县委和县纪委积极回应群众呼声,上下联动、沉到基层,全力化解纪检信访积案。2016 年1 月至2017 年8 月,会同县纪委共受理信访举报件560 件,已办结539件,其中转立案222 件,结案198 件,处分党员干部188 人,移送司法机关6 人,诫勉谈话84 人,约谈262 人,提高了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领导包案责任制”啃下“硬骨头”
省委巡视第十组进驻会同开展巡视后,给县纪委交办问题线索270 件。为了减少基层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2017 年4 月,会同县委决定开展“清零式”农村纪检监察信访举报集中办理专项整治行动。
县委坚持县级领导定期轮流接访制度,实行县级领导包案责任制,明确工作要求和办结时限,做到包督办、包处理、包化解、包息访、包稳定,健全信访工作责任体系。
各级党委和纪委带头担责,各乡镇都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信访积案集中办理领导小组,对2016 年以来的各类“骨头案”“无头案”“蝇头案”等进行清仓“起底”,建立台账、逐案认领,进行“清零”式集中办理。
金竹镇原半山村多人多次从2003 年起越级到中央、省、市纪委抱团上访、积案达5 起。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胡东声亲自带头办案,先后参加座谈会4 次、现场办公4 次。联系该村的县纪委纪检监察二室主任向剑光带领办案人员,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潜入”各家各户走访调查,将群众所反映的25 个问题一一弄清楚,信访人给予了肯定与理解并承诺息访。
“双贴双下一提高”破解“老大难”
7 个月、210 天、98 件次,是会同县纪委对开展农村纪检监察集中办理行动专项行动立下的“军令状”。
“迎着群众期望去、带着群众满意归”。县纪委以开展“双贴双下一提高”活动为契机,抽调30 名精兵强将组成5 个小组,积极探索解决信访积案的新办法:组织相关部门及群众代表召开听证会进行会商会办;按照“听访情、探访源、析访因、解访困”12 字方针,坚持心理疏导式接处访;建立双向承诺制度,即核查组承诺为信访举报人保密,信访举报人承诺在核查期间不重复、越级和多头信访……使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连日来,办案人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作风,跋山涉水、栉风沐雨成为习惯,白+ 黑、5+2、8+x 成为常态。“前段时间,连日暴雨引发山洪,淹没了唯一通行的一座30 米长漫水桥,我们还是壮着胆,挽起裤脚、互相搀扶着趟过去,差点被洪水冲走”想起在寻找金子岩乡木栗溪村某村民了解情况遇到的险情,调查人员杨易明还是心有余悸。
“干部走访记录本”理清“民情账”
为了从根本上遏制信访增量,会同县委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对全县243 个村都配备两名以上包村干部,要求每月到联系村走访不少于10 天,认真做好精准扶贫、了解民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
“东岳村的刘晓明要求农民培训开设电子商务培训班、半山村李秀东希望镇妇联举办妇女维权知识培训……”翻开金竹镇机关干部的“走访记录本”,发现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群众反映的问题。
今年,在会同县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经常可以看到乡镇干部走村串户为群众办实事的身影,不时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大叔,你对村里的工作满意吗?家里有什么困难?”“大哥,你的安置房完工了吗?”金竹镇包村干部的一番话,正好被旁边一位农民听见,他忙插话说:“现在咱镇里干部离老百姓越来越近了,能知道我们的困难,能为群众办好多事,我们欢迎这样的干部……”
谈起纪检信访积案化解工作,市政协副主席、会同县委书记杨陵俐给予了充分肯定,“全县各级干部们确实蛮拼的,坚持实干、苦干、巧干相结合,打好感情牌、下好道理棋,赢得了群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