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间”拔河 怀化供电段换“金”助力湘西新通途
11月10日凌晨的怀化站站台,一群施工人员正在奋力拔河——这并非体育比赛,而是怀化供电段怀化接触网维修车间盯控人员与施工人员在沪昆线怀化站接触网大修技改施工现场换线的独特一幕。国铁集团第二阶段施工的20个“天窗期”,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在夜幕下紧张进行。
怀化,作为湘、鄂、渝、黔、桂五省接边地区的中心枢纽,此次接触网换线施工作业,不仅是为铁路“输血”,更是为湘西发展“造血”,我们焕新的是一条技术线,更是一条助力精准扶贫的经济动脉。
技术攻坚的背后,是一段跨越三十年的铁路升级史。从1992年怀化至大龙段电气化改造开通,到2001年沪昆复线分段电气化改造投运,再到2006年渝怀线、2007年焦柳北线相继通车,怀化站的每一次蜕变都见证着中国铁路的进步。
如今怀化站的接触网设备已连续服役超过三十个春秋。“设备老化严重,就像人上了年纪总会出现一些小毛病,可靠性、安全性都在下降。”接触网科科长胡建超道出了此次大修的必要性,“当前的接触网设备已难以满足当前高密度、高负荷的运输需求,改造迫在眉睫。”陈旧的设施不仅限制了列车通过负荷,更潜藏着运输风险。
时间来到10月29日,凌晨四时,怀化站静卧在福地怀化的环抱中。8站台上,头灯光束在夜色中交错,映照出接触网上金黄色的线条。随着工长曾马角一声“准备开始”的指令,19台梯车同时在站场升起,作业人员手持崭新的线缆迅速攀上站台中央的两台梯车,划破了黎明的寂静。
这场“天窗”施工仅有90分钟有效作业时间。作业区段与下行线未停电区域最近处不足2米,西头软横跨咽喉区道岔定位跨距小、穿线定位点星罗棋布。现场带队人员坦言:“连怀化站这么复杂的天窗点施工都完成了,今后其他挑战就更不在话下了。”
施工进展顺利,源于在前期集中修“首件定标”作业中,标准化流程得到了充分体现。开工会上,全体作业人员高举右手,铿锵有力的安全誓言响彻院落。梯车组在站场上稳步推进,组长朱云湘带领组员逐杆检查:“目视、手触、仪器测,一步不能少。”
检修列上,工作人员对绝缘子进行彻底清扫。隧道内闷热无风,检修人员踮脚抬手,用棉布细致擦拭。不一会儿,工作服已沾满污渍,但绝缘子却露出了本色。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在什么位置、该做什么动作。”工领人傅俊森说,“标准就是安全的保障。”发现隐患时,工作人员肩扛接触线向上顶起,卸下吊弦、调整位置、重新紧固,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过几分钟。
在这场集中修大会战中,段领导深入施工现场统筹安排,各科室、车间干部全程盯控,职工们全力以赴。正如车间助理工程师刘吉华所说:“咱们就像钟表里的齿轮,一个大齿轮带着无数小齿轮,必须严丝合缝、精准运转。”
开展的“集中修慰问”活动尤为暖心。红色的福袋上,“生命第一、安全至上”八个字格外醒目。“红色是温暖的颜色,这里面装的是‘娘家人’的牵挂。”现场职工的话语中透着感动。
经过紧张作业,崭新的接触线安装完毕,清晰、标准的线索在晨曦中勾勒出流畅的金色光芒。大家静静地望着眼前悄然“焕颜”的站场,一夜的疲惫仿佛融化在渐亮的天光里。远处,一列早班火车长鸣一声,天还未亮,但新的通途,已然被点亮。
怀化枢纽的新生,正在每一个精准操作的夜晚中悄然实现。这根刚刚更换的“金线”,串联起的不仅是冰冷的钢轨与电网,更是助力湘西精准扶贫与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贺珊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