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州矿业的国际出圈密码——守住生态“绿底色”,激活人文“厚家底”
辰州矿业的国际出圈密码
——守住生态“绿底色”,激活人文“厚家底”
日前,位于怀化沅陵的湖南辰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辰州矿业)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出圈,引发各界广泛关注。
令人振奋的消息是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首发的。在此次会议矿山生态修复专题论坛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全国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辰州矿业成功入选,成为首批全国三例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案例之一。
当前,矿业行业整体呈现出创新驱动增强,绿色转型加速,产业协同深化的良好态势,广大矿企通过应用清洁能源技术、采用节能工艺设备、构建数智化管理平台等方式,积极推进绿色转型进程。
作为全球最大锑锭生产商和国内十大黄金矿山之一,辰州矿业的“工业遗产活化+科技文化融合”模式,为矿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在此次矿业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致辞并发布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时表示,辰州矿业在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进“两山论”的生动实践中,通过创新矿报矿志、地质大全、矿史陈列馆建设,做到了边生产边保护,书写了责任担当,推进了矿业遗迹保护性开发。
该负责人认为,辰州矿业从矿区生态修复迈向了文化传承的深刻转型,深度挖掘了矿业历史文化、工业遗产价值、科普价值,将冰冷的矿层、废弃的厂房等矿业遗迹转化成了承载记忆的陈列馆、教育基地与旅游平台,既守住了生态底线,又激活了文化底蕴,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筑牢了人文温度,真正做到了因矿而生、因矿再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据悉,拥有150年开采历史的辰州矿业,始终秉持着责任与担当。企业自筹资金积极开展尾砂膏体充填、闭库复垦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工程,累计治理采空区达1.5万平方米,尾砂回充率超过60%。
如今,曾经荒芜的老尾矿库,如今已华丽转身为生机勃勃的“绿色菜园”,17.5公顷的土地上绿树成荫,一座“花园式绿色矿山”已然成型,实现了从“矿”到“绿”的美丽蜕变。
辰州矿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推进生态修复的同时,公司还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工程。
该公司精心整理地质资料,编纂了《沃溪矿田地质大全》,为地质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先后组织编纂4部矿志,出版1700余期矿报和80余期刊物,记录着矿山发展的点点滴滴;建设的传承式矿史陈列馆,成为展示矿业历史与企业文化的重要窗口。
此外,矿区深植红色文化,涌现出了众多全国和省部级劳动模范,2021年,辰州矿业还荣获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矿工奋勇前行。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 通讯员 尹大改 黄勇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