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 | 用“港产城旅”融合擦亮“世界长寿乡”名片
用“港产城旅”融合擦亮“世界长寿乡”名片
江涛
地处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之间的麻阳苗族自治县,素来享有“世界长寿乡”“中国冰糖橙之都”等美誉。近年来,麻阳县委、县政府抢抓怀化国际陆港建设机遇,深度融合陆港动能、产业活力、城市功能与文旅灵魂,将“长寿基因”化为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陆港赋能:以开放破局,打通长寿资源的“出海通道”
怀化国际陆港的崛起使麻阳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为现实,实现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的华丽转身。
产业集聚的“陆港红利”显著释放。麻阳立足陆港货源保障地定位,按主特产业布局推行“链长制”招商。2025年1月至7月,麻阳外贸实绩企业达12家,完成国际陆港发出标箱1020个,折合约20.4个班列,同比增长23.5%,“陆港+产业”乘数效应持续彰显。
冷链物流助力麻阳“长寿果”等产品走向全球。当地加快建设中国供销智慧冷链物流园等项目,构建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优质冰糖橙等特色水果经陆港冷链班列远销欧洲、中东及东盟地区,实现价格与销量的连年增长。
开放格局持续跃升。麻阳积极对接湖南(怀化)东盟货运集散中心与RCEP,进一步巩固拓展全省先进的“一锁通关”出口经验,推动“本土企业+国际市场”链接,越来越多“麻阳造”通过陆港融入全球产业链。
产业筑基:以特色为要,激活长寿基因的“链式价值”
麻阳持续构建“4+9”现代化产业新体系,实现资源从“生态优势”到“经济优势”的转化。
麻阳特色农业成效显著:设立县委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办公室,重点推进优质冰糖橙、黄桃“一主一特”产业,每年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产业园,推行“五统一”模式。目前,全县优质冰糖橙种植规模、产量均居全国第一,品牌价值超30亿元。通过举办闻香季、采摘节、品鉴会等活动,实现农旅融合蓬勃发展。
长寿资源开发持续突破:组建长寿水产业链专班,完成水质检测与标准制定。隆家堡天沐云端温泉、县城米墅·清淼温泉项目加速建设,将“蓝宝石级”温泉水转化为“温泉+苗医苗药”等康养优势;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依托“中国天然富硒土地”认证,发展富硒农产品,形成全价值链闭环。
新兴产业“绿色崛起”势头强劲:坚持“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五好”园区创建,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围绕生物基等重点产业展开延链强链补链,形成“绿色制造+长寿品牌”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园区实现技工贸收入31亿元,同比增长11.3%,产业生态吸引力持续彰显。
城市提质:以功能为基,构建宜居宜养的“空间载体”
麻阳按“一心两区三轴”布局,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宜养”长寿之城,不断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基础设施“内外畅通”升级。统筹国土空间与产业规划,累计投入8.69亿元改变交通面貌,县乡村3级物流网实现全覆盖。2025年高铁经济区建设提速,8个总投资20.52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城市枢纽及承载功能持续增强。
公共服务“软实力”有力提升。麻阳以“妈妈式服务”为品牌,压实项目包抓责任,2025年签约金额达34.62亿元。持续实施助力乡镇发展“四条措施”,办成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等一批人民期盼的实事,居民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持续提高。
长寿城镇“功能融合”特色鲜明。麻阳将“长寿文化”融入城镇肌理,打造锦江画廊,实现“推窗见绿”。从“长寿小镇”“长寿谷”等长寿栖居地,到云果园、罗裙山天梯美墅、楠木桥云端丛林等休闲养生农庄,城镇、山乡皆述“长寿故事”,实现城旅统一。
文旅塑魂:以文化为核,打造长寿品牌的“体验矩阵”
麻阳持续挖掘苗乡文化与生态资源,推动“文旅+”融合,让长寿文化从“符号”变“体验”、从“名片”变“经济”。
非遗传承焕发新生。省级非遗麻阳花灯戏通过“送戏下乡”开展惠民演出,原创剧目登上央视并赴新疆交流。探索“非遗+旅游”路径,苗家剪纸等还与“村晚”结合,形成可参与的文化消费场景。
节庆赛事“流量裂变”效应凸显。麻阳以“节”激活“四季经济”:春季“赏花+”引客消费;夏季龙舟赛凭“800米逆水竞速”带热文旅,麻阳龙舟抖音话题播放量达31亿次;秋季“采摘+研学”让果园接待量大增;冬季“温泉+康养”成新热点。更将借助全国民族民间龙舟公开赛,打造“水陆空”消费场景,变“一时流量”为“长久效益”。
康养体验“全链构建”深化。麻阳依托4A级代远文化旅游景区、云端丛林研学基地、西皮溪漂流等项目,整合森林康养、乡村旅游资源,打造“长寿文化+生态体验”产业链;强化医养结合与养老服务圈建设,以“四大百亿产业”为支撑,加速乡村振兴和文旅产业全域升级。
(作者系中共麻阳苗族自治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