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得起发展,容得下烟火——市民感言“山里吹来了热带季风”
一场成功的盛会,不仅在于流光溢彩的瞬间,更在于它能为一座城市和它的市民带来什么。
当秋日的微风拂过舞水河畔,河西街道的街巷间正上演着一场温暖的变革。东盟集南北广场外,一个个小吃摊位氤氲起热气腾腾的民生烟火;五溪非遗园外,高庙遗址出土的陶器、奔流不息的五溪河流、传统燕尾龙舟、非遗傩戏面具……一幅幅饱含怀化民俗风情与文化脉络的5D彩绘图,让传统文化以亲切、互动、沉浸的形式走进百姓日常生活,引得市民游客竞相拍照打卡。
如今,漫步河西,既能感受东盟集的“国际范”,体会街边小摊的烟火气,欣赏五溪非遗的民俗底蕴,还能体验5D彩绘的现代活力。
这种“高品质”与“包容性”的奇妙平衡,让市民直呼:“山里吹来了热带季风。”
今年,怀化以举办第五届湖南省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开启了一系列城市提质更新改造工程,建设了一大批惠民利民的暖心项目,推动城市迎来多项新发展和新变化。
2008年12月,河西街道因城市经济发展而生,其后云集了大量商贾,托起了千家万户“稳稳的幸福”。但在基层管理中,人流集聚地、商住一体楼也意味着更多的矛盾、更难的管理、更多的资源需求。
长期以来,河西街道时常面临“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的窘境。在社区上报的问题里,约65%因经费短缺搁置,30%需跨部门协调,平均解难周期长达21天。
乘着省旅发大会的东风,河西街道充分利用现有拨付资金,积极抢抓机遇,创新推出“两张清单”工作机制。
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康介绍:“一张清单由各社区每周通过常态化巡查,建立动态问题台账;另一张清单由街道根据社区上周实际整改成效按需拨付经费。”
一面调动社区干事积极性,一面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问题—经费”双轨并行设计,既解决了社区“无米下炊”的难题,又通过制度化流程避免了推诿扯皮。
在滨江中路紫园别墅,周边居民对现有改变感触颇深。由于小区修建时间较早,地下停车场车位严重不足,宽度不足7米的紫园巷,车道坑洼不平且常年被车辆乱停挤占,难以正常通行。
“两张清单”实施后,街道出资5万元修补道路,联合交警等执法部门为车辆划线设区,区域安全和交通秩序大见成效。
转头走进滨江社区阳光邻里小区,车辆乱停、垃圾乱丢、无物业管理、电瓶车充电线乱接等“脏乱差”问题曾长期存在。
通过“两张清单”机制,社区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协助成立业主委员会并引进物业公司,同步出资加设充电桩、安装摄像头、划分停车位,居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微观景象,映射沧桑变化。越来越多市民被这份服务热情感染,主动帮助维护卫生、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全街道充满了“人人都是东道主”的浓厚氛围,居民参与率从15%跃升至43%。
得益于陆港大桥、东盟集、天问岛、榆树湾等省旅发大会项目建设,河西的热度和流量也持续攀升。
河西街道宣传委员米曾静雯笑着告诉沅水君:“在房地产不景气的大背景下,东盟集等项目建成后,周边房价甚至有所上涨。”
基层治理之外,河西街道将“两张清单”经验拓展到了一家一户的温饱生计中。在东盟集南北广场和滨江中路风光带,包容与温情有了具象表现。
当发现普通摊贩因该地人流量大而散乱经营后,河西街道主动在沿河风光带设置便民服务点,划分经营指定区域,并主动与东盟集运营方协商,在南北广场规划100多个标准化夜市摊位,免费为小商贩提供经营空间。
东盟集提升了商业品质,普通商贩获得了生计来源,省旅发大会的聚光灯下,河西街道用行动诠释: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现在每天来河西吃夜宵、看夜景的游客特别多,收入比以前多了三成。”商家莫婷婷一边整理货物一边笑着说,“设置了夜宵摊点位,我们小商贩也能蹭上旅发大会的‘流量’。”
让基层干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让“小商贩遍地、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转型为兼具“烟火气”与“都市范儿”的规范集市……今年7月以来,河西街道从“两张清单”入手,累计排查问题87个,社区自主整改率达84%,部门响应速度从平均5天缩短至1.8天,夜市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
夜幕低垂,街巷流光。陆港大桥上,“福地怀化,懂你如家”熠熠生辉。东盟集里,游客结伴成群,笑语盈盈。
山里吹来热带季风的背后,是盛会之下市民对河西街道繁华景象的赞美、对城市包容开放与多元共生的认可。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