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监督 | 让民族民间医药在法治轨道上焕发生机
让民族民间医药在法治轨道上焕发生机
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执法检查
7月16日,记者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的《怀化市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和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动员会上获悉,7月中旬至8月初,由市人大常委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和市人大代表组成的9个执法检查小组,将分赴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等市直单位及各县市区,紧紧围绕《条例》的核心条款和关键内容开展执法检查。
怀化是侗、苗、瑶、土家等少数民族的聚集地,长期以来,各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药知识和独特技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医药资源。然而,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逐渐老去,部分珍贵的秘方和技法因传承断层正面临“人亡技绝”的风险;一些记录民族民间医药智慧的典籍、手稿因保存条件简陋或缺乏系统整理而濒临损毁、流失;部分口传心授的诊疗经验因缺乏有效载体而逐渐模糊甚至消失。
本次执法检查旨在以法治的刚性力量,督促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切实提高认识、担起职责,抓好民族民间医药的管理、保护和促进工作,以执法检查破解地方性法规实施瓶颈,以责任倒逼打通民族民间医药保护、发展和促进工作梗阻,进一步激活民族民间医药的当代价值。
据了解,此次执法检查将开展深入细致的“四查四看”:检查保护传承机制是否健全,看文化根脉是否有效延续;检查人才培养体系是否完善,看发展根基是否牢固夯实;检查产业促进措施是否落地,看资源优势是否有效转化;检查规范管理实效是否彰显,看管理服务是否有序有效。
其中,执法检查将聚焦传承人“青黄不接”、民族民间医药单方偏方秘方整理研究滞后等问题,重点检查县(市、区)政府是否依法建立并动态更新本地区民族医药资源台账及保护名录,是否依法安排民族民间医药保护专项资金,是否建立濒危项目抢救性保护机制,是否开展民族民间医药珍贵文献的普查、整理、出版及数字化保护工作,对代表性传承人的认定、支持是否到位等。
同时,还将聚焦民族民间医师合法执业路径不畅、院校教育与传统传承脱节、青年一代学习传承意愿不强等问题;聚焦产业链条较短、标准化生产水平较低、政策扶持精准度不够等问题;聚焦部分领域监管标准不明确、执法依据不充分、部门间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
期间,执法检查组将深入一线,明察暗访掌握实情,以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发展负责的态度,敢于动真碰硬,扎扎实实把执法检查抓好抓实,督促《条例》在怀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全媒体记者 龚彦 通讯员 曾丽娜)